学术投稿

中药黄芪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郭晶;齐玉;沙薇;陈方倩;王黎光

关键词:黄芪, 袁老大鼠,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筛选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方法以黄芪水煎剂灌服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6周后检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加以对照分析.结果灌服黄芪水煎剂组大鼠血液粘度较衰老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液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和α1-微球蛋白(α1-M),碱性苦味酸法检测尿肌酐,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结果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和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RF、mALB和α1-M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定性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RF、mALB和α1-M含量较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者显著增高(P<0.01),并且上述3项指标有随病程的延长和糖代谢控制不良而增高的趋势.单项及双项检测尿TRF、mALB和α1-M这3项指标阳性率偏低,将这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5.4%.结论检测尿TRF、mALB和α1-M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3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伤程度及部位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朱雪明;单卫民;张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5例高粘血症的血脂水平观察

    不少人认为血脂高必定血黏度增高,而血黏度高其血脂水平也一定高于正常.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85例高粘血症患者(血黏度高于正常)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丽;李爱民;赵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抓髌器外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初探

    目的从髌骨及其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的角度探讨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治疗机制.方法抓髌器治疗24例髌骨骨折.左侧15例,右侧9例.横断骨折18例,上极骨折1例,下极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2例.均在伤后48h内行四爪抓髌器治疗.术后3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4d屈膝达90°以上者23例,占95.8%.随访时间长2年半,短5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陆裕朴评定标准,优2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规律,其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作者:柳海铭;肖兴元;冷开华;胡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我们选择5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以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检测,以探讨脑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学变化,为脑血栓早期发现,超前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丽辉;王晓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藻酸双酯钠治疗冠心病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对32例冠心病人应用PSS(藻酸双酯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血浆粘度、血清总胆固醇(T-ch)均有明显降低,而降低血粘度及降血酯的治疗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晓娣;徐刚;宁淑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硬腭颊部联合径路切除侵犯翼腭窝鼻咽纤维血管瘤

    目的探讨采用硬腭颊部联合径路切除侵犯翼腭窝鼻咽纤维血管瘤.方法总结1990年~2001年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翼腭窝侵犯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方法.结果6例翼腭窝侵犯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均一次完整切除.结论硬腭颊部联合径路是治疗侵犯翼腭窝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孙安屏;郑海洲;肖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观察

    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决定斑块破裂后血管是否闭塞的因素包括:斑块受损的程度、血液流变学(血管的直径、病变的几何形态和远端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及内源性止血与纤溶的平衡.现已明确如果血栓为闭塞性多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紧急溶栓治疗是国内外开展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1].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本文动态观察6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变化.

    作者:张红玲;王金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8名受检对象,每人抽取18mL静脉血,将每份标本根据温度分成3组(分别放在4℃、25℃、37℃),测定0h、2h、4h、8h、24h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然后进行方差检验并两两比较,观察与25℃(室温)放置,立即测定组(Oh)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及多重两两比较(LSD法)显示: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在不同室温情况下及随体外放置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血流变指标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应在25℃(室温)、4h内得到测定.

    作者:孙朝晖;彭明远;张卫云;徐德兴;朱爱辛;符玉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岛津CL-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老化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目的岛津CL-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转数年后,进入老化期,仪器的故障频繁而复杂,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总结了分析排除这些特殊故障的经验,供同道参考.方法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2类7种特殊故障现象,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结果有效的排除了故障,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运行.结论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能够保证仪器快速、准确的特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顾炳权;王作军;董柯;阎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4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VitB12的浓度,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Hcy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Hcy高于中年脑梗死患者(P<0.05).中青年脑梗死患者VitB12、叶酸含量均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VitB12、叶酸含量均低于中年脑梗死患者(P<0.05).而且Hcy浓度与叶酸、VitB12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Hcy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并且Hcy对青年脑梗死的影响要大于对中年人,Hcy的水平与叶酸、VitB12的浓度有关.

    作者:辛晓敏;付璐;李洁;李琳;宋丽婷;金丹;赵庆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基于Simulink仿真的心脏工作模型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心脏工作模型.方法采用Matlab/Simulink系统软件,建立心脏搏动间歇流模型,并整合血管网络的8个腔室.结果在改变心率的条件下,对主动脉压力、左心室压力、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驱动压的变化进行仿真,得出了主要的特征数据和波形.结论仿真模型构造清晰,具有可扩充性,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丸对改善绝经期妇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对66例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33例六昧地黄丸+谷维素治疗组(治疗组)和33例单用谷维素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治疗观察并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六味地黄丸组对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此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六味地黄丸对人群预防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有作用.

    作者:徐朝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糜血标本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乳糜血多是由脂类代谢异常、淋巴管阻塞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脂肪主要在小肠中进行消化与吸收,然后乳化成乳糜微粒进入腹部淋巴管,脂肪只有30%由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部分由淋巴管进大循环.乳糜血的出现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2].所以在对乳糜血标本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其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特征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3].笔者在2003年对60例乳糜血标本(完全混浊型30例,上浮奶油型30例)与正常标本(30例)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特征进行了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兰;刘风芹;黄英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血管超声波并瘫肢电刺激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血管超声波并瘫痪肢体电刺激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北京东健公司SUT-610颅脑血管超声扫描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140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发病第1d起给予脑血管超声波并瘫痪肢体电刺激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入院第10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局部脑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局部脑脉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有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病人早期给予脑血管超声波并瘫痪肢体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对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玉海;曹丽华;张丽君;崔志堂;闫俊杰;吴英;李艳;张锦;耿志伟;刘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58例尿白蛋白分泌率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血清Lp(a)等指标,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随着尿AER的增加,血清Lp(a)浓度逐渐增高,且与尿AER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其它血脂成份无相关性.结论DN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其血清Lp(a)代谢更加紊乱,血清Lp(a)升高可能是导致DN患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钱建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与非慢性乙型肝炎胆囊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与非慢性HB患者的胆囊组织中H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慢性HB、非慢性HB的石蜡包埋胆囊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8.8%(20/34)、17.1%(6/35).在HBV DNA阳性病例中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60%(12/20)、16.6%(1/6).结论胆囊组织中确实含有HBV感染,慢性HB感染率高,而且慢性HB与胆石症发病率有关.

    作者:吴晓芝;尚红;刘小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20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沉、球蛋白,对7例球蛋白>35g/L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浆置换能降低球蛋白、血粘度.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是导致高粘滞血症的基础.

    作者:韩丽英;黄纯兰;吴鹏强;徐丛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化脓性肝脓肿的CT诊断(附44例分析)

    目的探讨化脓性肝脓肿(PLA)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LA患者CT及临床资料.结果44例PLA患者多有发热、腹痛、血象异常等急性感染症状;24例PLA(55%)具有典型CT表现,20例(45%)表现不典型.44例中CT明确诊断PLA37例,提示PLA可能6例,误诊为肝癌1例.结论CT表现比较典型的PLA,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而不典型PLA,综合分析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和延时扫描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沈小健;徐建良;蔡庆;沈玉英;黄文才;范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的抗凝方法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潘生丁50mg一日三次口服和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5 000IU皮下注射3d,观察内瘘充盈情况及出血、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潘生丁组抗凝效果不如低分子质量肝素组,有2例出现内漏闭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低分子质量肝紊组PT变化明显(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均无差异.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加量或联合用药可能起到与低分子质量肝素同等的效果.

    作者:池艳春;刘丽敏;王兴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用LG-R-80检测53例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脂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经血脂康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好转,有显著差异.结论血脂康是有效的调脂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线利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