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健;徐建良;蔡庆;沈玉英;黄文才;范国华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喋呤(MTX)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彩超引导经阴道对输卵管妊娠囊穿刺并注人MTX.结果确诊的41例早期输卵管妊娠中,MTX一次性治疗治愈者37例,2次或3次治疗治愈者3例,总治愈率97.5%(40/41).结论阴道彩超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喋呤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具有安全、有效、无创伤性、局部用药浓度高、副作用小及费用少并取代了外科手术干预等优点,尤其对曾因宫外孕手术或迫切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新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璇;谢阳桂;黄德年;张玉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中[1].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9月~2002年8月经腹部B型超声诊断膀胱肿瘤者共1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文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用LG-R-80检测53例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脂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经血脂康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好转,有显著差异.结论血脂康是有效的调脂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线利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32例冠心病人应用PSS(藻酸双酯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血浆粘度、血清总胆固醇(T-ch)均有明显降低,而降低血粘度及降血酯的治疗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晓娣;徐刚;宁淑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实时观察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并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材料,用AFM观察80μg/ml oxLDL对细胞膜的影响.结果AFM可以观察内皮细胞表面纳米超微结构,oxLDL可引起超微结构改变.结论首次用AFM观察oxLDL对微血管内皮膜的影响,AFM在高脂血症实验研究中有应用前景.
作者:李宗信;黄小波;李斌;游云;韩东;马万云;李文;廖福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患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加以分析比较.结果除红细胞聚集指数外,各项指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均明显升高.结论血液粘度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诱因之一.
作者:沙薇;齐玉;郭晶;潘宇;王黎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20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沉、球蛋白,对7例球蛋白>35g/L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浆置换能降低球蛋白、血粘度.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是导致高粘滞血症的基础.
作者:韩丽英;黄纯兰;吴鹏强;徐丛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效果、用药时间窗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尿激酶组给于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一周,对照组合于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一周.结果尿激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48h内溶栓均有效果,6h内疗效佳.尿激酶组仅有3例出现皮下瘀斑,未见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提示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用药时间窗应个体化.
作者:李洪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从髌骨及其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的角度探讨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治疗机制.方法抓髌器治疗24例髌骨骨折.左侧15例,右侧9例.横断骨折18例,上极骨折1例,下极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2例.均在伤后48h内行四爪抓髌器治疗.术后3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4d屈膝达90°以上者23例,占95.8%.随访时间长2年半,短5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陆裕朴评定标准,优2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规律,其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作者:柳海铭;肖兴元;冷开华;胡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褐毛甘西鼠尾对大鼠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冠脉结扎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大鼠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褐毛甘西鼠尾可使LVSP升高、±dp/dtmax增加.各剂量组均使LVEDP、t-dp/dtmax显著降低,而对HR、SBP、DBP和MAP影响不大.结论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功能降低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张荣平;李惠兰;秦剑;胡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灵对溃疡性结肠炎(CU)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血液流变学检查用FASCO-301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检查仪,甲襞微循环采用WX-753型微循环观察仪.结果595例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沉均高于正常值水平.管襻形态、血液流态和襻周状态三项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甲襞微循环各项加权积分值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健脾灵能明显降低CU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
作者:陈治水;孙旗立;王宇光;周丽娟;邓伟哲;李春杰;李春雷;王宇恒;闫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高血压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有:(1)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在中、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在高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检测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并对临床诊断、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伟华;陈华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多种瘤标志物糖类抗原的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重庆大学产FASCO-3010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糖类抗原用上海数康科技公司的蛋白芯片多种瘤标志物检测系统和电化学发光仪测定多种瘤标志物糖类蛋白,共检测66例消化道癌症病人血清及50例正常对照血清.结论癌症病人血清中糖类抗原增加,引起蛋白质增加,致使血浆粘度和血液粘度增加,加之癌症患者红细胞的变性,细胞内粘度增加,聚集性增加,血液流动时阻力加大,致使血液粘度增高.
作者:杜美华;王秀丽;刘清银;吴雄杰;贾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临床血流变指标中,血沉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比聚集指数更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温氏(Wintrobe)管法,因有测定红细胞压积的便利被大量采用.测定温度可为室温、25℃或37℃恒温水浴箱.文献报道在15℃~25℃范围内,温度对魏氏(Westergren)血沉的影响较小[1].但温氏法因抗凝剂和试管的差异,对温度的敏感性应有所不同.本实验了解室温(16℃±1.5℃)、25℃、37℃水浴恒温的温氏血沉差异,并观察差异大小是否与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有关.
作者:张伟力;杜文经;何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血脂检测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采用北京普利生LBY-M6B,PLS-F200B型血液流变工作平台.纤维蛋白原检测采用德国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根据观察值表明:血液流速、血液粘滞性、血液凝固性与高血脂密切相关,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瑛;乔艳红;常靖;关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波生坦(bosentan)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切除左侧肾脏,术后予抗感染,1周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给予饮自来水.其他组予DOCA皮下注射,饮盐水.其中2组分别给予波生坦及氨氯地平,安慰剂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共5周.留取血、尿送生化检测;摘取肾脏,石蜡包埋卮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血压、单肾/体重值、24h尿蛋白排出量增加,肾脏有较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扩张、肥厚;蛋白管型;肾间质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增厚等),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波生坦能较显著地缓解上述异常(P<0.05).结论波生坦对DHR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它能阻断内皮素系统以及下调TGF-β1和Smad7有关.
作者:王凯旋;洪小苏;陈建昌;高岚;焦阳;谢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不少人认为血脂高必定血黏度增高,而血黏度高其血脂水平也一定高于正常.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85例高粘血症患者(血黏度高于正常)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丽;李爱民;赵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液心肌酶谱的含量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方法将161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血液心肌酶谱的含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0.0%及92.5%,对照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6.7%及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6.23,P<0.05;x2=4.35,P<0.05).两组血液心肌酶谱水平随着疾病的恢复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K、CK-MB参与了HIE的病理过程.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有显著效果.
作者:童新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送检标本中感染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以期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病人感染中有所帮助及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2003年住院病人送检标本分离出来的葡萄球菌进行菌称鉴定及抗菌素耐药分析.结果耐笨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2000年为46.0%,2001年为50.4%,2002年为53.1%,2003年为54.4%.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均在80%左右,或80%以上,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每年检出率有增高现象,但增高不很明显,从资料显示说明,各种抗菌素的耐药率每年均有较为明显增高,故对于感染这类菌的病人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对于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应认为耐药,治疗时应参照抗菌谱结果.万古霉素是较为理想的抗菌素,由于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每年均有增高现象及多种抗菌素均产生高耐药,给医院感染造成很大压力,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作者:郑楚玉;林章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脑缺血的影响.方法99mTc+ECD摄人示踪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正常及缺血的脑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肾上腺素+胶原蛋白静脉注射法和颈总动脉-静脉旁路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复方缬芎组的脑组织摄取的99mTc量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0.01);复方缬芎组的脑梗塞指数及神经症状均明显低(轻)于溶剂对照组(P<0.01);复方缬芎组肾上腺素+胶原蛋白静脉注射诱导的死亡率、瘫痪率及脑组织的乳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0.01);复方缬芎组的血栓平均重量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缬芎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脑组织微循环灌流量,对脑缺血、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薛存宽;何学斌;屈文;李颖;曾玲;彭仁琇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