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波生坦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王凯旋;洪小苏;陈建昌;高岚;焦阳;谢芳

关键词:DOCA,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7, 波生坦, 肾脏
摘要: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波生坦(bosentan)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切除左侧肾脏,术后予抗感染,1周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给予饮自来水.其他组予DOCA皮下注射,饮盐水.其中2组分别给予波生坦及氨氯地平,安慰剂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共5周.留取血、尿送生化检测;摘取肾脏,石蜡包埋卮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血压、单肾/体重值、24h尿蛋白排出量增加,肾脏有较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扩张、肥厚;蛋白管型;肾间质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增厚等),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波生坦能较显著地缓解上述异常(P<0.05).结论波生坦对DHR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它能阻断内皮素系统以及下调TGF-β1和Smad7有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福辛普利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作用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福辛普利(蒙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CHF患者给予福辛普利10mg/d,治疗4周,治疗前分别给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及外周阻力(SVR).同期检测20例健康人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LVEF、CO、CI及运动耐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SVR显著降低.结论福辛普利长期治疗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紊乱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陈超;宋颖哲;刘晓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脑缺血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脑缺血的影响.方法99mTc+ECD摄人示踪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正常及缺血的脑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肾上腺素+胶原蛋白静脉注射法和颈总动脉-静脉旁路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复方缬芎组的脑组织摄取的99mTc量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0.01);复方缬芎组的脑梗塞指数及神经症状均明显低(轻)于溶剂对照组(P<0.01);复方缬芎组肾上腺素+胶原蛋白静脉注射诱导的死亡率、瘫痪率及脑组织的乳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0.01);复方缬芎组的血栓平均重量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缬芎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脑组织微循环灌流量,对脑缺血、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薛存宽;何学斌;屈文;李颖;曾玲;彭仁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1].糖尿病能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性的改变[2,3],为此我们对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李琳;李洁;宋丽婷;佟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液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和α1-微球蛋白(α1-M),碱性苦味酸法检测尿肌酐,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结果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和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RF、mALB和α1-M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定性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RF、mALB和α1-M含量较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者显著增高(P<0.01),并且上述3项指标有随病程的延长和糖代谢控制不良而增高的趋势.单项及双项检测尿TRF、mALB和α1-M这3项指标阳性率偏低,将这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5.4%.结论检测尿TRF、mALB和α1-M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3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伤程度及部位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朱雪明;单卫民;张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血清中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

    目的研究人血清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脑梗塞患者与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浓度.并对部分患者VEGF水平作动态观察.结果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轻度脑梗塞组(P<0.05),轻度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P>0.05).轻度脑梗塞患者治疗一周后血清VEGF水平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是脑梗塞患者的有效血清学指标,对病情观察、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吴冬生;许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膀胱肿瘤的B型超声诊断(附120例分析)

    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中[1].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9月~2002年8月经腹部B型超声诊断膀胱肿瘤者共1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文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药黄芪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筛选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方法以黄芪水煎剂灌服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6周后检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加以对照分析.结果灌服黄芪水煎剂组大鼠血液粘度较衰老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作者:郭晶;齐玉;沙薇;陈方倩;王黎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健脾灵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液流变和微循环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灵对溃疡性结肠炎(CU)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血液流变学检查用FASCO-301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检查仪,甲襞微循环采用WX-753型微循环观察仪.结果595例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沉均高于正常值水平.管襻形态、血液流态和襻周状态三项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甲襞微循环各项加权积分值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健脾灵能明显降低CU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

    作者:陈治水;孙旗立;王宇光;周丽娟;邓伟哲;李春杰;李春雷;王宇恒;闫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PCEA)对剖官产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随机分成两组.镇痛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镇痛液由0.125%布比卡因+0.0004%芬太尼组成.对照组术后拔管,肌注盐酸哌替啶镇痛.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4h开始泌乳时间及每日喂养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镇痛效果好、能促进泌乳功能、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作者:董爱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高血压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有:(1)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在中、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在高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检测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并对临床诊断、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伟华;陈华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血脂检测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采用北京普利生LBY-M6B,PLS-F200B型血液流变工作平台.纤维蛋白原检测采用德国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根据观察值表明:血液流速、血液粘滞性、血液凝固性与高血脂密切相关,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瑛;乔艳红;常靖;关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我们选择5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以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检测,以探讨脑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学变化,为脑血栓早期发现,超前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丽辉;王晓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道癌症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液粘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多种瘤标志物糖类抗原的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重庆大学产FASCO-3010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糖类抗原用上海数康科技公司的蛋白芯片多种瘤标志物检测系统和电化学发光仪测定多种瘤标志物糖类蛋白,共检测66例消化道癌症病人血清及50例正常对照血清.结论癌症病人血清中糖类抗原增加,引起蛋白质增加,致使血浆粘度和血液粘度增加,加之癌症患者红细胞的变性,细胞内粘度增加,聚集性增加,血液流动时阻力加大,致使血液粘度增高.

    作者:杜美华;王秀丽;刘清银;吴雄杰;贾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观察61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有降脂以外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作者:施志雄;覃世坚;姜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11.75±108.33pg/ml和237.17±113.56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9.51±41.60pg/mL;P<0.05).初治AML患者中VEGF高表达组(>211.75 pg/ml)完全缓解(CR)率为52%,低表达组(<211.75 pg/ml)CR率为7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具相关性.

    作者:徐升;李丽;朱子玲;张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丸对改善绝经期妇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对66例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33例六昧地黄丸+谷维素治疗组(治疗组)和33例单用谷维素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治疗观察并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六味地黄丸组对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此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六味地黄丸对人群预防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有作用.

    作者:徐朝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临床证实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V)在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诊断静脉窦血栓的42例病例,从临床表现、MRA/MRV和CT影像学征象、长期抗凝加抗炎治疗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部位MRA/MRV显示:各种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血,影像模糊不清、低血流信号,一段或整段管径变细.抗炎治疗同时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4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头MRA、MRV能较好地反映静脉窦血流状态,在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可作为常规检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VT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王淑荣;孙强;李国霖;赵庆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5例高粘血症的血脂水平观察

    不少人认为血脂高必定血黏度增高,而血黏度高其血脂水平也一定高于正常.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85例高粘血症患者(血黏度高于正常)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丽;李爱民;赵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4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VitB12的浓度,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Hcy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Hcy高于中年脑梗死患者(P<0.05).中青年脑梗死患者VitB12、叶酸含量均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VitB12、叶酸含量均低于中年脑梗死患者(P<0.05).而且Hcy浓度与叶酸、VitB12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Hcy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并且Hcy对青年脑梗死的影响要大于对中年人,Hcy的水平与叶酸、VitB12的浓度有关.

    作者:辛晓敏;付璐;李洁;李琳;宋丽婷;金丹;赵庆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巴曲酶对心绞痛患者血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药物巴曲酶,对老年人冠心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的心绞痛患者给予巴曲酶静脉用药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巴曲酶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其中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巴曲酶对老年人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改善,从而缓解并阻止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于晓波;高秀英;陈丽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