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肿瘤的B型超声诊断(附120例分析)

顾文勇

关键词:膀胱肿瘤, 超声检查
摘要: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中[1].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9月~2002年8月经腹部B型超声诊断膀胱肿瘤者共120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温氏血沉在不同温度时的差异性分析

    在临床血流变指标中,血沉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比聚集指数更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温氏(Wintrobe)管法,因有测定红细胞压积的便利被大量采用.测定温度可为室温、25℃或37℃恒温水浴箱.文献报道在15℃~25℃范围内,温度对魏氏(Westergren)血沉的影响较小[1].但温氏法因抗凝剂和试管的差异,对温度的敏感性应有所不同.本实验了解室温(16℃±1.5℃)、25℃、37℃水浴恒温的温氏血沉差异,并观察差异大小是否与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有关.

    作者:张伟力;杜文经;何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液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和α1-微球蛋白(α1-M),碱性苦味酸法检测尿肌酐,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结果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和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RF、mALB和α1-M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定性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RF、mALB和α1-M含量较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者显著增高(P<0.01),并且上述3项指标有随病程的延长和糖代谢控制不良而增高的趋势.单项及双项检测尿TRF、mALB和α1-M这3项指标阳性率偏低,将这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5.4%.结论检测尿TRF、mALB和α1-M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3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伤程度及部位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朱雪明;单卫民;张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红外线、氦氖激光照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血液流变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外线、激光照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CAG动物模型,并设置正常组和模型组对照,采用不同强度的He-Ne激光、红外线分别照射CAG大鼠胃部.对大鼠的全血和血浆的血液粘度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CAG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血液流变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中的激光组和红外线组与模型组血液流变也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患有CAG的大鼠其血液流变将发生改变.经过红外线、激光照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大有改善,趋于正常.

    作者:杨跃平;邵雪辉;高建武;戴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脑缺血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脑缺血的影响.方法99mTc+ECD摄人示踪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正常及缺血的脑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肾上腺素+胶原蛋白静脉注射法和颈总动脉-静脉旁路法观察复方缬芎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复方缬芎组的脑组织摄取的99mTc量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0.01);复方缬芎组的脑梗塞指数及神经症状均明显低(轻)于溶剂对照组(P<0.01);复方缬芎组肾上腺素+胶原蛋白静脉注射诱导的死亡率、瘫痪率及脑组织的乳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0.01);复方缬芎组的血栓平均重量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缬芎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脑组织微循环灌流量,对脑缺血、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薛存宽;何学斌;屈文;李颖;曾玲;彭仁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波生坦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波生坦(bosentan)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切除左侧肾脏,术后予抗感染,1周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给予饮自来水.其他组予DOCA皮下注射,饮盐水.其中2组分别给予波生坦及氨氯地平,安慰剂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共5周.留取血、尿送生化检测;摘取肾脏,石蜡包埋卮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血压、单肾/体重值、24h尿蛋白排出量增加,肾脏有较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扩张、肥厚;蛋白管型;肾间质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增厚等),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波生坦能较显著地缓解上述异常(P<0.05).结论波生坦对DHR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它能阻断内皮素系统以及下调TGF-β1和Smad7有关.

    作者:王凯旋;洪小苏;陈建昌;高岚;焦阳;谢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化脓性肝脓肿的CT诊断(附44例分析)

    目的探讨化脓性肝脓肿(PLA)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LA患者CT及临床资料.结果44例PLA患者多有发热、腹痛、血象异常等急性感染症状;24例PLA(55%)具有典型CT表现,20例(45%)表现不典型.44例中CT明确诊断PLA37例,提示PLA可能6例,误诊为肝癌1例.结论CT表现比较典型的PLA,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而不典型PLA,综合分析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和延时扫描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沈小健;徐建良;蔡庆;沈玉英;黄文才;范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岛津CL-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老化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目的岛津CL-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转数年后,进入老化期,仪器的故障频繁而复杂,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总结了分析排除这些特殊故障的经验,供同道参考.方法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2类7种特殊故障现象,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结果有效的排除了故障,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运行.结论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能够保证仪器快速、准确的特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顾炳权;王作军;董柯;阎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LG-R-80全自动血流变仪的实验室性能评价

    目的对北京中勤世帝公司生产的LG-R-80型全自动血流变仪与同公司生产的R-80冲洗型和LowShear40进口多功能流变仪作比较,以判断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一份血标本,分别在LG-R-80、R-80和LowShear40血流变测试仪测定其高、中、低切全血粘度值;在LG-R-80血流变仪上每份重复测定5次,观察其变异系数(CV).结果LG-R-80流变仪重复性好,变异系数低切CV<5%,高切CV<3%.在相同切变率下,LG-R-80、R-80和LowShear40结果测量精密度相符,三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LowShear40低切时不稳定.LG-R-80较R-80使用更方便更稳定.结论LG-R-80流变仪是既方便、性能又稳定的较为理想的血流变测试仪.

    作者:王秀云;姒惠;张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硬腭颊部联合径路切除侵犯翼腭窝鼻咽纤维血管瘤

    目的探讨采用硬腭颊部联合径路切除侵犯翼腭窝鼻咽纤维血管瘤.方法总结1990年~2001年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翼腭窝侵犯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方法.结果6例翼腭窝侵犯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均一次完整切除.结论硬腭颊部联合径路是治疗侵犯翼腭窝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孙安屏;郑海洲;肖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观察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在常见疾病中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采用血凝仪ACL300测定1 014例老年期和老年前期在正常和几种老年常见疾病状态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通过对正常组和疾病组老年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不仅作为凝血因子,而且可作为应激因子,随年龄增高相应增高,并对疾病活动的早期发现有辅助诊断意义.

    作者:李淑兰;范连凯;邵桂英;赵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与耐药浅析

    目的总结送检标本中感染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以期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病人感染中有所帮助及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2003年住院病人送检标本分离出来的葡萄球菌进行菌称鉴定及抗菌素耐药分析.结果耐笨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2000年为46.0%,2001年为50.4%,2002年为53.1%,2003年为54.4%.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均在80%左右,或80%以上,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每年检出率有增高现象,但增高不很明显,从资料显示说明,各种抗菌素的耐药率每年均有较为明显增高,故对于感染这类菌的病人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对于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应认为耐药,治疗时应参照抗菌谱结果.万古霉素是较为理想的抗菌素,由于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每年均有增高现象及多种抗菌素均产生高耐药,给医院感染造成很大压力,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作者:郑楚玉;林章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观察61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有降脂以外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作者:施志雄;覃世坚;姜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58例尿白蛋白分泌率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血清Lp(a)等指标,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随着尿AER的增加,血清Lp(a)浓度逐渐增高,且与尿AER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其它血脂成份无相关性.结论DN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其血清Lp(a)代谢更加紊乱,血清Lp(a)升高可能是导致DN患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钱建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糜血标本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乳糜血多是由脂类代谢异常、淋巴管阻塞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脂肪主要在小肠中进行消化与吸收,然后乳化成乳糜微粒进入腹部淋巴管,脂肪只有30%由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部分由淋巴管进大循环.乳糜血的出现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2].所以在对乳糜血标本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其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特征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3].笔者在2003年对60例乳糜血标本(完全混浊型30例,上浮奶油型30例)与正常标本(30例)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特征进行了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兰;刘风芹;黄英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疗产品体外细胞毒性的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医疗产品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比色法,分别检测93种医疗产品的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参照美国药典的评价标准,93件样品中87件对L-929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其细胞毒性为1~2级,判为合格.其中6件样品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为5级,判为不合格,6件样品均为医用乳胶手套.结论医疗产品细胞毒性试验的合格率为93.5%,所测样品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杨珠英;房红莹;顾冠彬;万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1].糖尿病能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性的改变[2,3],为此我们对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李琳;李洁;宋丽婷;佟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围产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对89例HIE和55例健康新生儿出生后1、2、3、5、10d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外检查颈动脉颅外段(ICA),经颞部检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测定其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所测动脉血流的平均速度(Vm)、脉动指数(PI)、MCA(Vm)/ICA(Vm)比值(M/I).结果显示HIE中、重度组MCA(Vm)和ICA(Vm)于生后第1d低于对照组,其ICA(Vm)降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而ICA(PI)、MCA(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第2、3、5d HIE中、重度组MCA(V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ICA(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ICA(PI)、MCA(PI)均低于对照组(P<0.001);M/I比值于第1~3d,HIE中、重度组及HIE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为:HIE中、重度组>HIE轻度组>对照组(2.5:1.2:1.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提示HIE中、重度组在出生后24h内脑血流灌注不足,24h后至第5d脑血流过度灌注.脑血流灌注异常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出现脑血流灌注异常的时间愈早、恢复愈慢HIE病情愈重、预后愈差;M/I比值对HIE分型有参考价值,分别为:正常M/I=0.9~1.2,轻度HIE组M/I=1.2~1.5,中、重度HIE组M/I>1.8,M/I>3.6,患儿多死亡.

    作者:王强;李维平;钱云;范艳华;郑怀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实时观察oxLDL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结构的影响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实时观察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并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材料,用AFM观察80μg/ml oxLDL对细胞膜的影响.结果AFM可以观察内皮细胞表面纳米超微结构,oxLDL可引起超微结构改变.结论首次用AFM观察oxLDL对微血管内皮膜的影响,AFM在高脂血症实验研究中有应用前景.

    作者:李宗信;黄小波;李斌;游云;韩东;马万云;李文;廖福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异丙酚对人类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研究异丙酚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切口小、出血少)的病人,均为女性,ASAⅠ级,凝血功能正常,术前均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病人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安定10mg.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2mg·kg-1)和维库溴铵(0.1mg·kg-1)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5~8mg·kg-1·h-1的速度静脉输入异丙酚,同时给予适当剂量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围术期不使用吸入麻醉剂.在麻醉诱导前、注射异丙酚10min后和2h后从肘静脉采集血液标本4mL,留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及PT、APTT.采用比浊法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结果与麻醉前相比,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给药10min后,受到显著抑制;在给药2h后,又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各时点的PT、APTT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但不抑制机体的凝血机制.

    作者:袁振红;孟丽巍;龚秀萍;李洁;姚洪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0例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液心肌酶谱的含量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方法将161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血液心肌酶谱的含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0.0%及92.5%,对照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6.7%及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6.23,P<0.05;x2=4.35,P<0.05).两组血液心肌酶谱水平随着疾病的恢复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K、CK-MB参与了HIE的病理过程.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有显著效果.

    作者:童新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