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对人类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袁振红;孟丽巍;龚秀萍;李洁;姚洪娟

关键词:异丙酚, 血小板, 聚集
摘要:目的研究异丙酚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切口小、出血少)的病人,均为女性,ASAⅠ级,凝血功能正常,术前均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病人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安定10mg.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2mg·kg-1)和维库溴铵(0.1mg·kg-1)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5~8mg·kg-1·h-1的速度静脉输入异丙酚,同时给予适当剂量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围术期不使用吸入麻醉剂.在麻醉诱导前、注射异丙酚10min后和2h后从肘静脉采集血液标本4mL,留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及PT、APTT.采用比浊法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结果与麻醉前相比,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给药10min后,受到显著抑制;在给药2h后,又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各时点的PT、APTT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但不抑制机体的凝血机制.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对照观察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用药前后浮肿消退、尿蛋白、肝功、血脂、血流变改变情况.结果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嘧达莫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提高缓解率,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提高缓解率,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

    作者:李爱顺;左晓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哈尔滨市健康人血流变部分指标的季节性变化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冬夏季节变化对血流变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0例于2003年6月~2003年11月体检的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各年龄段的全血粘度低切、高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冬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段的全血粘度低切夏季均显著低于冬季,其余上述血流变指标则与之相反.

    作者:金英玉;玉光哲;董娟;辛晓敏;李洁;宋丽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原癌基因表达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血清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组(5mg/kg、10mg/kg、15mg/kg),7d后采血并混合每组4只兔血,无菌分离制备分组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另采用内皮素-1刺激原代培养正常喂饲兔主动脉VSMC建立增殖模型,采用MTT及3H-TdR法检测分组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对VSMC增殖的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VSMC c-myc、c-fos抗原表达、RT-PCR半定量检测c-myc及c-fos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分组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P<0.05~0.01);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结果表明,不同分组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VSMC c-fos和c-myc mRNA表达(P<0.05~0.01).结论兔口服辛伐他汀后的血清抑制VSMC增殖,而辛伐他汀含药血清抑制c-fos和c-myc表达可能是其抑制VSMC增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覃军;何作云;万瑛;耿建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脏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l)测定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病毒性心肌炎(VM)、30例心绞痛(AP)、3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25例正常健康人血清cTnI、CK、CK-MB、LDH测定.结果①AMI、VM患者24h血清cTnl阳性率(96.9%、89.2%)显著高于AP组、EH组、正常对照组(16.7%、0、0,P<0.05).②AMI患者3h内血清cTnI阳性率50.0%,显著高于CK、CK-MB、LDH阳性率(18.8%、25.0%、21.9%,P<0.05).AMI患者7d、10d后血清cTnI阳性率60.0%、51.7%,显著高于CK,CK-MB阳性率(16.7%、6.9%;13.3%、3.4%,P<0.01).③VM患者24h内血清cTnI阳性率75.0%,显著高于CK,CK-MB、LDH阳性率(53.6%、60.7%、21.4%,P<0.05).VM患者1w、2w、3w血清cTnI阳性率88.9%、72.0%、36.4%,显著高于CK,CK-MB阳性率(25.9%、20.0%、4.5%;29.6%、24.0%、9.0%,P<0.01).结论血清cTnI能早期确诊AMI、VM,具有较宽的时间窗口,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优于心肌酶学,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单岩;张谦;朱慧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我们选择5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以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检测,以探讨脑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学变化,为脑血栓早期发现,超前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丽辉;王晓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波生坦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波生坦(bosentan)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切除左侧肾脏,术后予抗感染,1周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给予饮自来水.其他组予DOCA皮下注射,饮盐水.其中2组分别给予波生坦及氨氯地平,安慰剂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共5周.留取血、尿送生化检测;摘取肾脏,石蜡包埋卮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血压、单肾/体重值、24h尿蛋白排出量增加,肾脏有较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扩张、肥厚;蛋白管型;肾间质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增厚等),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波生坦能较显著地缓解上述异常(P<0.05).结论波生坦对DHR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它能阻断内皮素系统以及下调TGF-β1和Smad7有关.

    作者:王凯旋;洪小苏;陈建昌;高岚;焦阳;谢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20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沉、球蛋白,对7例球蛋白>35g/L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浆置换能降低球蛋白、血粘度.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是导致高粘滞血症的基础.

    作者:韩丽英;黄纯兰;吴鹏强;徐丛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温氏血沉在不同温度时的差异性分析

    在临床血流变指标中,血沉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比聚集指数更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温氏(Wintrobe)管法,因有测定红细胞压积的便利被大量采用.测定温度可为室温、25℃或37℃恒温水浴箱.文献报道在15℃~25℃范围内,温度对魏氏(Westergren)血沉的影响较小[1].但温氏法因抗凝剂和试管的差异,对温度的敏感性应有所不同.本实验了解室温(16℃±1.5℃)、25℃、37℃水浴恒温的温氏血沉差异,并观察差异大小是否与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有关.

    作者:张伟力;杜文经;何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糜血标本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乳糜血多是由脂类代谢异常、淋巴管阻塞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脂肪主要在小肠中进行消化与吸收,然后乳化成乳糜微粒进入腹部淋巴管,脂肪只有30%由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部分由淋巴管进大循环.乳糜血的出现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2].所以在对乳糜血标本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其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特征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3].笔者在2003年对60例乳糜血标本(完全混浊型30例,上浮奶油型30例)与正常标本(30例)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特征进行了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兰;刘风芹;黄英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道癌症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液粘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多种瘤标志物糖类抗原的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重庆大学产FASCO-3010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糖类抗原用上海数康科技公司的蛋白芯片多种瘤标志物检测系统和电化学发光仪测定多种瘤标志物糖类蛋白,共检测66例消化道癌症病人血清及50例正常对照血清.结论癌症病人血清中糖类抗原增加,引起蛋白质增加,致使血浆粘度和血液粘度增加,加之癌症患者红细胞的变性,细胞内粘度增加,聚集性增加,血液流动时阻力加大,致使血液粘度增高.

    作者:杜美华;王秀丽;刘清银;吴雄杰;贾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与耐药浅析

    目的总结送检标本中感染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以期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病人感染中有所帮助及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2003年住院病人送检标本分离出来的葡萄球菌进行菌称鉴定及抗菌素耐药分析.结果耐笨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2000年为46.0%,2001年为50.4%,2002年为53.1%,2003年为54.4%.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均在80%左右,或80%以上,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每年检出率有增高现象,但增高不很明显,从资料显示说明,各种抗菌素的耐药率每年均有较为明显增高,故对于感染这类菌的病人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对于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应认为耐药,治疗时应参照抗菌谱结果.万古霉素是较为理想的抗菌素,由于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每年均有增高现象及多种抗菌素均产生高耐药,给医院感染造成很大压力,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作者:郑楚玉;林章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深圳市201名小学生血液流变学指标调查研究

    目的检测深圳市201名小学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深圳市低龄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探讨红细胞压积、血脂等因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挑选201名健康小学生(男119名,女82名)分别进行血流变各项指标检测统计.结果未成年小学生男女间各项指标及各组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红细胞压积对血流变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结论报道了深圳市低年龄小学生的血流变参数.该参考值对本(市)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应用意义.

    作者:罗乐宣;罗国辉;杨冀衡;陆泽元;李涛;黄建平;许我先;邝碧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褐毛甘西鼠尾对大鼠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冠脉结扎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大鼠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褐毛甘西鼠尾可使LVSP升高、±dp/dtmax增加.各剂量组均使LVEDP、t-dp/dtmax显著降低,而对HR、SBP、DBP和MAP影响不大.结论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功能降低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张荣平;李惠兰;秦剑;胡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5例高粘血症的血脂水平观察

    不少人认为血脂高必定血黏度增高,而血黏度高其血脂水平也一定高于正常.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85例高粘血症患者(血黏度高于正常)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丽;李爱民;赵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宜宾市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参考值调查研究

    目的测定宜宾地区448名健康人(其中男性221名,女性227名)的血液流变学15项指标正常值及其分布情况.方法用R80A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宜宾市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调查发现同年龄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虽元显著差异,但50岁及50岁以上组多项指标离散度增大.结论分别统计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参考值更能确切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作者:逯心敏;郭渝;解学龙;代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调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调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等调脂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8周的调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调脂治疗不但能降低患者血脂的含量,还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艳霞;张淑英;张迎春;粱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其复发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关系.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12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颈动脉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8.4%,同时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发现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无关(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并且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

    作者:崔志堂;曹丽华;李燕;金红;白玉海;闫俊杰;耿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ABO异型骨髓移植后A、B及Rho(D)抗原强度及其相应抗体变化的观察

    通过ABO异型骨髓移植后A、B及Rho(D)抗原强度及其相应抗体检测,可以监测移植后造血重建的过程以及血浆置换的效果.

    作者:曹颖;冯丽瑾;吴元健;沈卓兰;徐根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观察61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有降脂以外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作者:施志雄;覃世坚;姜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粘度联合估计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预后的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血粘度,以期探讨与ACS预后的关系.方法CRP浓度的测定采用胶乳法.采用文献报道的CRP≥3.0mg/L为预测心脏事件的临界值,分成ACSI组(CP≥3.0mg/L)和ACSⅡ组(CRP<3.0mg/L).血粘度测定采用北京世帝公司生产的R20血粘度检测仪.结果ASSⅠ组、ACSⅡ组、正常对照组的CRP浓度分别为(4.12±0.15)mg/L、(3.23±0.11)mg/L、(2.31±0.18)mg/L,ACSI组与ACSⅡ组比较P<0.05,与健康对照组P<0.01.ACSⅡ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3组血粘度检测显示ACSⅠ组、ACSⅡ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尤其CRP≥3.0mg/L,发生心脏事件机率高,显示血清CRP水平与ACS病情程度有关.提示在某种程度上血清CRP水平在判断ACS预后价值较血粘度更有价值.CRP≥3.0mg/L可作为判断国人ACS预后的界限值以便预测.

    作者:李勇;王平;宋执敬;荆媛;宋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