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哈尔滨市健康人血流变部分指标的季节性变化

金英玉;玉光哲;董娟;辛晓敏;李洁;宋丽婷

关键词:血流变指标, 健康人, 冬夏
摘要:目的探讨哈尔滨市冬夏季节变化对血流变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0例于2003年6月~2003年11月体检的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各年龄段的全血粘度低切、高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冬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段的全血粘度低切夏季均显著低于冬季,其余上述血流变指标则与之相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温氏血沉在不同温度时的差异性分析

    在临床血流变指标中,血沉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比聚集指数更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温氏(Wintrobe)管法,因有测定红细胞压积的便利被大量采用.测定温度可为室温、25℃或37℃恒温水浴箱.文献报道在15℃~25℃范围内,温度对魏氏(Westergren)血沉的影响较小[1].但温氏法因抗凝剂和试管的差异,对温度的敏感性应有所不同.本实验了解室温(16℃±1.5℃)、25℃、37℃水浴恒温的温氏血沉差异,并观察差异大小是否与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有关.

    作者:张伟力;杜文经;何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20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沉、球蛋白,对7例球蛋白>35g/L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浆置换能降低球蛋白、血粘度.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是导致高粘滞血症的基础.

    作者:韩丽英;黄纯兰;吴鹏强;徐丛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膀胱肿瘤的B型超声诊断(附120例分析)

    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中[1].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9月~2002年8月经腹部B型超声诊断膀胱肿瘤者共1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文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四五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一氧化氮(NO)血脂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小四五颗粒(XSW)对DN大鼠的NO、血脂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N作用机制.方法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大鼠DN,治疗12周.观察大鼠血糖、NO、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无糖无改变,NO含量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结论XSW对NO、血脂具有调节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是XSW治疗DN的作用机制.

    作者:董晓蕾;雷作熹;徐俊;罗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患者多并发心脑血管等病变,尤其老年人更以心脑血管并发症多发.应用中医药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在临床中已有较好收益.收集近5年在临床中选用脉络宁为主要活血化瘀治疗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宁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围产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对89例HIE和55例健康新生儿出生后1、2、3、5、10d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外检查颈动脉颅外段(ICA),经颞部检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测定其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所测动脉血流的平均速度(Vm)、脉动指数(PI)、MCA(Vm)/ICA(Vm)比值(M/I).结果显示HIE中、重度组MCA(Vm)和ICA(Vm)于生后第1d低于对照组,其ICA(Vm)降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而ICA(PI)、MCA(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第2、3、5d HIE中、重度组MCA(V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ICA(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ICA(PI)、MCA(PI)均低于对照组(P<0.001);M/I比值于第1~3d,HIE中、重度组及HIE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为:HIE中、重度组>HIE轻度组>对照组(2.5:1.2:1.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提示HIE中、重度组在出生后24h内脑血流灌注不足,24h后至第5d脑血流过度灌注.脑血流灌注异常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出现脑血流灌注异常的时间愈早、恢复愈慢HIE病情愈重、预后愈差;M/I比值对HIE分型有参考价值,分别为:正常M/I=0.9~1.2,轻度HIE组M/I=1.2~1.5,中、重度HIE组M/I>1.8,M/I>3.6,患儿多死亡.

    作者:王强;李维平;钱云;范艳华;郑怀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血清中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

    目的研究人血清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脑梗塞患者与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浓度.并对部分患者VEGF水平作动态观察.结果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轻度脑梗塞组(P<0.05),轻度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P>0.05).轻度脑梗塞患者治疗一周后血清VEGF水平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是脑梗塞患者的有效血清学指标,对病情观察、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吴冬生;许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福辛普利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作用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福辛普利(蒙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CHF患者给予福辛普利10mg/d,治疗4周,治疗前分别给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及外周阻力(SVR).同期检测20例健康人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LVEF、CO、CI及运动耐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SVR显著降低.结论福辛普利长期治疗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紊乱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陈超;宋颖哲;刘晓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血脂检测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采用北京普利生LBY-M6B,PLS-F200B型血液流变工作平台.纤维蛋白原检测采用德国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根据观察值表明:血液流速、血液粘滞性、血液凝固性与高血脂密切相关,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瑛;乔艳红;常靖;关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糜血标本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乳糜血多是由脂类代谢异常、淋巴管阻塞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脂肪主要在小肠中进行消化与吸收,然后乳化成乳糜微粒进入腹部淋巴管,脂肪只有30%由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部分由淋巴管进大循环.乳糜血的出现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2].所以在对乳糜血标本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其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特征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3].笔者在2003年对60例乳糜血标本(完全混浊型30例,上浮奶油型30例)与正常标本(30例)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特征进行了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兰;刘风芹;黄英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原癌基因表达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血清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组(5mg/kg、10mg/kg、15mg/kg),7d后采血并混合每组4只兔血,无菌分离制备分组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另采用内皮素-1刺激原代培养正常喂饲兔主动脉VSMC建立增殖模型,采用MTT及3H-TdR法检测分组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对VSMC增殖的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VSMC c-myc、c-fos抗原表达、RT-PCR半定量检测c-myc及c-fos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分组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P<0.05~0.01);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结果表明,不同分组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VSMC c-fos和c-myc mRNA表达(P<0.05~0.01).结论兔口服辛伐他汀后的血清抑制VSMC增殖,而辛伐他汀含药血清抑制c-fos和c-myc表达可能是其抑制VSMC增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覃军;何作云;万瑛;耿建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用LG-R-80检测53例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脂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经血脂康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好转,有显著差异.结论血脂康是有效的调脂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线利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哈尔滨市健康人血流变部分指标的季节性变化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冬夏季节变化对血流变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0例于2003年6月~2003年11月体检的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各年龄段的全血粘度低切、高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冬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段的全血粘度低切夏季均显著低于冬季,其余上述血流变指标则与之相反.

    作者:金英玉;玉光哲;董娟;辛晓敏;李洁;宋丽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术治疗各型重型肝炎171例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PE)治疗各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71例重肝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2d进行血浆置换,每次置换2 000mL.结果171例共进行PE 672次,每例平均3.93±2.05次,存活95例(存活率55.56%).PE对亚重肝早期患者疗效好(存活率89.29%),慢重肝早期和亚重肝中期次之(64%,50%),对急重肝、慢重肝中、晚期的疗效很差,对非甲~非庚和药物性重肝的疗效好(71.4%,88.2%),对乙型重肝次之(52.3%),对重叠感染的重肝差.PE前TBil、TP、ALB、CHol、TG、GGT、BUN、Cr水平对其能否存活有重要的评估价值,是否合并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是影响存活率重要的因素.结论PE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乙型重肝早期、药物和非甲~非庚型重肝.

    作者:柳龙根;钱梅云;翟德芳;冯全根;马春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5例高粘血症的血脂水平观察

    不少人认为血脂高必定血黏度增高,而血黏度高其血脂水平也一定高于正常.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85例高粘血症患者(血黏度高于正常)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丽;李爱民;赵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肌梗死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关系的研究

    对3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和全血粘度检测,并以36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心肌梗死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故提示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参与心肌梗死的病程相关.

    作者:王宝珍;王晓静;毛齐学;王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高血压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有:(1)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在中、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在高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检测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并对临床诊断、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伟华;陈华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调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调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等调脂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8周的调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调脂治疗不但能降低患者血脂的含量,还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艳霞;张淑英;张迎春;粱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对照观察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用药前后浮肿消退、尿蛋白、肝功、血脂、血流变改变情况.结果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嘧达莫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提高缓解率,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提高缓解率,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

    作者:李爱顺;左晓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探讨

    回顾了救治的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分析其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认为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血浆置换结合综合基础治疗是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中强;赵卫峰;江敏华;罗二平;施敏;甘建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