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探讨

庞中强;赵卫峰;江敏华;罗二平;施敏;甘建和

关键词:妊娠急性脂肪肝, 血浆置换
摘要:回顾了救治的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分析其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认为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血浆置换结合综合基础治疗是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黄芪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筛选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方法以黄芪水煎剂灌服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6周后检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加以对照分析.结果灌服黄芪水煎剂组大鼠血液粘度较衰老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作者:郭晶;齐玉;沙薇;陈方倩;王黎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效果、用药时间窗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尿激酶组给于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一周,对照组合于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一周.结果尿激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48h内溶栓均有效果,6h内疗效佳.尿激酶组仅有3例出现皮下瘀斑,未见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提示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用药时间窗应个体化.

    作者:李洪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11.75±108.33pg/ml和237.17±113.56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9.51±41.60pg/mL;P<0.05).初治AML患者中VEGF高表达组(>211.75 pg/ml)完全缓解(CR)率为52%,低表达组(<211.75 pg/ml)CR率为7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具相关性.

    作者:徐升;李丽;朱子玲;张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及判断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并进行了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甲状腺内均见双侧或单侧、局限性或弥漫性回声不均匀减低并伴有压痛.所有病变部位其内血流信号丰富,其内的动脉血流为低阻低速的特点.治疗后病变部位全部消失或残留小片状略低回声区.结论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姚伟东;刘保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58例尿白蛋白分泌率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血清Lp(a)等指标,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随着尿AER的增加,血清Lp(a)浓度逐渐增高,且与尿AER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其它血脂成份无相关性.结论DN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其血清Lp(a)代谢更加紊乱,血清Lp(a)升高可能是导致DN患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钱建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以红细胞压积为依据制定全血粘度参考值

    作者在工作实践中采用以红细胞压积(Hct)为依据制定全血粘度参考值的方法,经长期试用认为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栾兆鸿;陈桂枝;李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20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沉、球蛋白,对7例球蛋白>35g/L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浆置换能降低球蛋白、血粘度.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是导致高粘滞血症的基础.

    作者:韩丽英;黄纯兰;吴鹏强;徐丛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化脓性肝脓肿的CT诊断(附44例分析)

    目的探讨化脓性肝脓肿(PLA)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LA患者CT及临床资料.结果44例PLA患者多有发热、腹痛、血象异常等急性感染症状;24例PLA(55%)具有典型CT表现,20例(45%)表现不典型.44例中CT明确诊断PLA37例,提示PLA可能6例,误诊为肝癌1例.结论CT表现比较典型的PLA,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而不典型PLA,综合分析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和延时扫描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沈小健;徐建良;蔡庆;沈玉英;黄文才;范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四五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一氧化氮(NO)血脂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小四五颗粒(XSW)对DN大鼠的NO、血脂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N作用机制.方法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大鼠DN,治疗12周.观察大鼠血糖、NO、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无糖无改变,NO含量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结论XSW对NO、血脂具有调节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是XSW治疗DN的作用机制.

    作者:董晓蕾;雷作熹;徐俊;罗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基于Simulink仿真的心脏工作模型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心脏工作模型.方法采用Matlab/Simulink系统软件,建立心脏搏动间歇流模型,并整合血管网络的8个腔室.结果在改变心率的条件下,对主动脉压力、左心室压力、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驱动压的变化进行仿真,得出了主要的特征数据和波形.结论仿真模型构造清晰,具有可扩充性,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液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和α1-微球蛋白(α1-M),碱性苦味酸法检测尿肌酐,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结果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和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RF、mALB和α1-M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定性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RF、mALB和α1-M含量较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者显著增高(P<0.01),并且上述3项指标有随病程的延长和糖代谢控制不良而增高的趋势.单项及双项检测尿TRF、mALB和α1-M这3项指标阳性率偏低,将这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5.4%.结论检测尿TRF、mALB和α1-M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3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伤程度及部位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朱雪明;单卫民;张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深圳市201名小学生血液流变学指标调查研究

    目的检测深圳市201名小学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深圳市低龄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探讨红细胞压积、血脂等因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挑选201名健康小学生(男119名,女82名)分别进行血流变各项指标检测统计.结果未成年小学生男女间各项指标及各组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红细胞压积对血流变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结论报道了深圳市低年龄小学生的血流变参数.该参考值对本(市)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应用意义.

    作者:罗乐宣;罗国辉;杨冀衡;陆泽元;李涛;黄建平;许我先;邝碧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血脂检测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采用北京普利生LBY-M6B,PLS-F200B型血液流变工作平台.纤维蛋白原检测采用德国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根据观察值表明:血液流速、血液粘滞性、血液凝固性与高血脂密切相关,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瑛;乔艳红;常靖;关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巴曲酶对心绞痛患者血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药物巴曲酶,对老年人冠心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的心绞痛患者给予巴曲酶静脉用药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巴曲酶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其中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巴曲酶对老年人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改善,从而缓解并阻止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于晓波;高秀英;陈丽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4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VitB12的浓度,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Hcy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Hcy高于中年脑梗死患者(P<0.05).中青年脑梗死患者VitB12、叶酸含量均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VitB12、叶酸含量均低于中年脑梗死患者(P<0.05).而且Hcy浓度与叶酸、VitB12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Hcy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并且Hcy对青年脑梗死的影响要大于对中年人,Hcy的水平与叶酸、VitB12的浓度有关.

    作者:辛晓敏;付璐;李洁;李琳;宋丽婷;金丹;赵庆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与耐药浅析

    目的总结送检标本中感染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以期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病人感染中有所帮助及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2003年住院病人送检标本分离出来的葡萄球菌进行菌称鉴定及抗菌素耐药分析.结果耐笨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2000年为46.0%,2001年为50.4%,2002年为53.1%,2003年为54.4%.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均在80%左右,或80%以上,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每年检出率有增高现象,但增高不很明显,从资料显示说明,各种抗菌素的耐药率每年均有较为明显增高,故对于感染这类菌的病人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对于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应认为耐药,治疗时应参照抗菌谱结果.万古霉素是较为理想的抗菌素,由于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每年均有增高现象及多种抗菌素均产生高耐药,给医院感染造成很大压力,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作者:郑楚玉;林章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观察61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有降脂以外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作者:施志雄;覃世坚;姜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疆新和鸽血液生理生化与血液流变学常值研究

    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各县和市的居民世代爱养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叶克亚娃的鸽子.经专家鉴定为原鸽(Columla Livia Gmelin)的新疆亚种(C.Lneglecta Hnme),命名为新和鸽.这些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新和鸽处于半野生放养状态.作者等从2000年连续三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测定了新和鸽生理、生化以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32项.发现新和鸽的红细胞压积(HCT)较高(♂52.63%±5.80%,♀48.92%±4.88%);血糖含量(♂20.02±2.36 mmol/L,♀19.25±2.33mmol/L)比普通肉鸽高1~2倍;脂肪含量(♂12.00±1.80mmol/L,♀11.43±2.17mmol/L)比肉鸽低;全血粘度较高,而血浆粘度不高.

    作者:刘志强;王金泉;赵红琼;何宗林;王小静;贝念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疗产品体外细胞毒性的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医疗产品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比色法,分别检测93种医疗产品的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参照美国药典的评价标准,93件样品中87件对L-929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其细胞毒性为1~2级,判为合格.其中6件样品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为5级,判为不合格,6件样品均为医用乳胶手套.结论医疗产品细胞毒性试验的合格率为93.5%,所测样品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杨珠英;房红莹;顾冠彬;万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道癌症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液粘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多种瘤标志物糖类抗原的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重庆大学产FASCO-3010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糖类抗原用上海数康科技公司的蛋白芯片多种瘤标志物检测系统和电化学发光仪测定多种瘤标志物糖类蛋白,共检测66例消化道癌症病人血清及50例正常对照血清.结论癌症病人血清中糖类抗原增加,引起蛋白质增加,致使血浆粘度和血液粘度增加,加之癌症患者红细胞的变性,细胞内粘度增加,聚集性增加,血液流动时阻力加大,致使血液粘度增高.

    作者:杜美华;王秀丽;刘清银;吴雄杰;贾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