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美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可以看到病变对应位置、形状、密度、边缘,并测出病灶发生前后对应CT值.结果 醛固酮腺瘤10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的形态并不规则,边缘有些模糊,密度也不是很均匀,容易发生较大区域坏死与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 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作者:董玉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研究缓解围手术期痔疮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73例围手术期的痔疮患者,随机将分为两组:特殊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成员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特殊护理组成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特殊疼痛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对比评价患者的疼痛状况.结果 特殊护理组成员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痔疮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其他特殊护理方法如舒适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教育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晓;戴国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取X线平片和CT扫描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为了提高胸部外伤的准确率,比较X线平片和CT扫描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100例,采取CT扫描和X线平片检查后,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CT扫描检查骨折准确率为85.37%,肺损伤准确率为85.45%,气胸和血胸准确率为100%,X线平片检查骨折准确率为100%,肺损伤准确率为85.45%,气胸和血胸准确率为71.43%.结论 CT扫描与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可以互相代替,根据患者受伤部位、伤势和个人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方法检查,这样效果更佳.
作者:陈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一般资料 县级以下医院(二级乙等)的18例肺癌误诊病例,其中腺癌7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混合癌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未定型癌3例.肺癌的诊断方法 18例肺癌全部经细胞病理学方法确诊,肺癌的病变部位,肺癌病变的X线胸片表现,误诊病例.本组18例误诊病例,误诊为肺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讨论结论 作为乡镇地方级医院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纤支镜应予以重视.用纤支镜直接观察、活检、刷检、支气管肺泡冲洗等检查癌细胞.
作者:李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成人24h随机尿排出的白细胞<200万个,尿中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变态反应疾病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尿中性粒细胞呈圆球形,直径10-14cm,较红细胞大,不染色时的细胞核较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无明显蜕变,常分散存在,外形完整加入1%乙酸处理后,细胞核清晰可见.瑞-吉染色后粒细胞的胞核呈紫红色,细胞质中 可见紫色颗粒.在低渗尿及碱性尿中,胞体常胀大,直径可打18cm左右.约半数可在2h内溶解,细胞核着色较淡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郎分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故称为闪光细胞,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在高渗尿及酸性尿中细胞常皱缩,直径多为8-10cm,如尿白细胞大于5个/HPF,或每小时尿白细胞大于4000个,称镜下浓尿.如尿中含大量白细胞,呈乳白色,甚至出现块状,称为肉眼脓尿
作者:贾红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解析新生儿溶血症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新生儿溶血症,由于母儿血型不合,母亲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其母子血型不合主要指Rh系统和ABO系统,解析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的病理特征,为防御、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采取有效迅速的治疗方法,是保障疾病痊愈的重要途径.方法 进行产前诊断、产后诊断及鉴别诊断,采取预防和治疗路径.结果 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占90%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痊愈,占10%患儿引发胆红素脑病.结论 新生儿溶血,临床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常规治疗选用三种方式:药物治疗,光氧治疗,换血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病程及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路径,从而促进疾病的痊愈.
作者:刘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为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具体情况,研究并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对临床治疗方法加以改进,提高治愈率,完善临床护理.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多是因患者脑部出现动脉瘤或动脉畸形以至于血液回流至蛛网膜下腔,经过综合治疗能提高治愈率,临床护理促进患者很好的康复.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较高,但是通过临床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患者康复的几率很大,所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准确治疗,精心护理.
作者:刘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对应用营养干预模式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84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营养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维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干预后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营养干预模式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庆效是非常明显.
作者:丛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采取临床治疗,然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60例患儿经过治疗之后,其中五天便恢复体温正常的为50例(83.33%),七天恢复正常的为2例(3.33%),十天恢复正常的为6例(20.00%),剩余2例(3.333%)由于病情较重,在十天之后才恢复正常体温;60例患儿中的55例在出院时对胸片进行检查,病灶完全吸收,13例恢复正常体温,病情好转并出院.全部患儿在出院之后1-10周进行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患儿住院时间为6-21天,平均为(5.6±6.3)天.结论 针对惠儿具体病情采取合适的方法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预后,比如说小儿肺炎性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同时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可以结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进行治疗.
作者:王敏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溶血标本对肝功能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标本为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共90例,年龄22-45岁(平均33±8.07)岁,分为溶血组和非溶血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结果 溶血组ALT、AST、GGT水平明显高于非溶血组ALT、AST、GGT水平.结论 溶血影响肝功能的准确性.
作者:杨硕;陈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取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通过MRI、CT进行诊断检测.结果 CT检测多发性脑梗死89例,检出率为70.6%;MRI检测多发性脑梗死126例,检出率为100%.两种检测手段相比,MRI的多发性脑梗死检测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颅脑CT和MRI是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重要状况的诊断手段,与CT诊断相比,在多发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方面,MRI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我院采用这种方法对自2011年4月-2012年9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从而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良好疗效.
作者:叶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和术前相比,术后视力均有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和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结论 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孙亚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术对于小儿包茎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四平市妇婴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对600例小儿包茎患者给予球囊扩张术治疗,并随访.结果 患儿行球囊扩张术后均能达到包皮环随意上翻,术后3-5天发生包皮嵌顿13例,术后6个月随访276例患儿包茎复发且不能配合行二次球囊扩张,42例患儿包茎复发行包皮环扎术.结论 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等优点,但远期效果不理想,包皮环切(扎)手术是治疗小儿包茎唯一有效、彻底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光宇;赵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脓肿术后脓毒症中的作用和良好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 对20名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腺脓肿术后脓毒症的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6小时内给予基础治疗同时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治疗的耐受性、并发症征象,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患者的生命体征明显好转,呼吸、脉率、体温均明显下降;血压升高;肾组织灌流增加,尿量增多;组织缺氧情况好转.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可有效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腺脓肿术后脓毒症,良好的护理在预防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罗莲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28例健康体检人员中心电图发生T波变化的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和分析T波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果 128例健康体检人员接受常规的心电图检测均发现有明显的T波异常改变,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后有116例阴性,12例为可疑阳性,活动平板运动可疑阳性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均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所有人员经心肌酶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 患者心电图检查发现T波改变可能由于长期的活动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去平衡,心肌复极化发生异常造成T波改变,是良性的变化.
作者:张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超短波联合中频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及具体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接收诊治的100病例,将全部病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病例采用超短波方法治疗,观察组50病例采用超短波联合中频方法治疗.结果 在椎动脉管径上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椎动脉血流峰速,每搏血流量和每分钟血流检测指标方面观察组差异性极其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短波联合中频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使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控制中护理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层次分析危险因素和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主要危险因素,在患者不同住院时期给予适时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制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再发病发生率和心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存在文献因素,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并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爱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医院眼科不合理用药处方,为眼科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2月本院西药房处方随机抽取1500张进行统计分析.对眼科不合理用药用百分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166张,占11.0%;其中口服药物108例,占65.0%;滴眼剂70例,占42.1%;注射剂18例,占10 8%.结论 在眼科临床中,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现象,医生和药师都要重视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穴位帖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病人采用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用非手术治疗:针灸、理疗等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好转率为89.8%,对照组治愈好转率为77.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可改善颈椎病局部血液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玉凤;梁玉萍;许跃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