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英
有机磷口服中毒救治的首要措施是正确的洗胃.口服中毒均应洗胃,并注意选择正确的溶液,水温,胃管,洗胃时患者的姿势与插管方法.本文重点论述了电动洗胃机的操作与注意事项,洗胃过程中有机磷污染,窒息与呼吸心跳骤停,胃穿孔,水肿等危重病情的护理与抢救
作者:顾书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由于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输液导管,时间过长,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均可引起静脉炎.静脉炎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静脉炎治疗方法: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患肢抬高并制动;超短波理疗;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作者:薛今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CFS+ LM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中的应用疗效.选择上睑下垂患者20例(35眼).在全麻或局麻下,用CFS+ LM 方法 对上睑下垂进行矫正手术.结果 术后次日睁眼时睑缘位置高于瞳孔区.闭眼时闭合完全.结论 CFS+ LM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方式,手术符合人睁眼时原本的生物力学矢量方向.手术操作时间短,手术效果持久,复发率低.
作者:赵丽娟;郭保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科学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提高妇产科的生产保健质量也成为我国当下减少孕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问题.由于法制社会的逐步完善与健全,孕产妇的法律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导致产科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因此,本文就从全面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加强防范护理纠纷意识出发,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七氟醚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14例,年龄65-8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57),七氟醚复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对两组间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麻醉诱导:舒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为0.25ng/ml,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0ug/ml,患者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观察组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0%-2.0%,对照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4ug/ml,两组均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5ng/ml,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15mg.kg-1.h-1.两组均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录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及诱导期异丙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的腹部手术,但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时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恢复较快,更适于老年患者.
作者:陈艳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人工髋关节进行置换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析运用人工髋关节进行置换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分析病患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切口愈合较快;术中无死亡病例,患者的假体无松动、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现象.结果:按照Harris的评分标准: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性粗隆间骨,病患治疗效果较好,仅1例出先脱位后经治疗好转.结论 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人工髋关节进行治疗,对病患的创伤较小,并且并发症较少,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焦克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中抽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产褥期的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5min内Apger评分、肺炎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能够改善孕产妇围产期状况,同时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可以考虑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来我科住院治疗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他们随机方法分为时间窗组(<24h)和对照组(>24h),其中,时间窗组50例,对照组52例,同时进行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时间窗组的50位患者中,有14位基本痊愈,19位患者病情显著进步,9位患者病情进步,治疗有效率达84%.对照组的52位患者中,有8位患者基本痊愈,16位患者病情显著进步,15位患者的病情进步,治疗有效率为75%.采用统计学软件检验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治愈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患者所承受痛苦.
作者:李德兵;章燕;隽红燕;殷永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05月到2012年08月收治的1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中结石的残留率为20%,总优良率是80%,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7.5%,主要的并发症时伤口感染、胆道出血、胆瘘和腹腔感染等.结论 对于肝胆管结石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法,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合理的治疗方法,肝叶段切除手术能够减少结石复发率和残留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龙君;郭文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分析临床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磁性附着体,对12例患者制作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结果 对患者进行随访,在12例患者中复查167颗,其中2颗残根松动,1颗修复体脱落,成功率98%.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对这一修复技术进行不断完善,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崔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对应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对患有掌指骨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6例患有掌指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掌指骨骨折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对患有掌指骨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秦志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腹症患者腹腔液成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6例急腹症患者的腹腔液成份的检验结果.结果 腹腔液经急诊常规物理性状检验和生化项目蛋白定量、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及腺苷脱氨酶检测分析提高诊断率,后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符合诊断54例,阳性率96.4% 结论 急腹症患者腹腔液成分检测是诊断与治疗的首选方法,对急腹症患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桂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后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内科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针对观察组患者单纯采取西医治疗方式,安排患者每日进行1次静脉滴注,滴注氨茶碱注射液0.3g和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100mL,患者每日口服2次剂量为0.15g的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增加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量,治疗过程持续进行低流量氧气治疗以及雾化吸入处理.针对治疗组患者在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案.结果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90%,远远高于单纯采取西医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70%,两组之间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利用左氧氟沙星片、氨茶碱注射液的抗菌平喘作用来配合中药小青龙汤的标本兼治功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咳嗽、哮喘等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价值高.
作者:宋小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对62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给予精心全程护理.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切口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36例,良16例.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1].
作者:卢素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48例.治疗给予西药灌注宫腔、中药口服及纳肛.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朱愈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各种癌症的发牛率逐渐增高,癌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病因.癌症晚期患者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及对生命的渴求,在生理上、心理上要承忍受很大痛苦和压力,并会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现在对于癌症患者综合诊治中,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力,注重临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均为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正视疾病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陆敏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并巩固加深的重要环节,是护生向一名合格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1]是护理教育的后环节,而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迈向神圣的“白衣天使”工作岗位的第一步.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护理教育的改革,如何培养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是现今每一位带教教师面对的首要任务段.[2]作为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带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整个护理队伍的发展,带教老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护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3]通过多年的带教经历,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现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淑宏;孙建华;刘海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用JCI中PDCA循环管理办法在动态血糖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动态血糖的应用过程中,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办法进行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管理.通过加强对动态学糖知识培训、植入探头后维护、血糖监测重点及常见故障处理技能知识的培训,制定动态血糖佩带流程,统一规范佩带前后宣教内容.结果 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到动态血糖的管理中,护理人员从知识、技能操作、患者满意度及数据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运用到动态血糖监测管理中,护理人员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医患有效沟通,患者依从配合性都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为病人的对症治疗.
作者:郝睿楠;李萍;王梦云;田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CT泪囊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dacryocystography,CT-DCG)和泪道系统的CT三维重建(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在诊治泪道阻塞伴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非外伤的泪道病变并伴功能性溢泪患者,均采用多层CT-DCG扫描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容积重建图像(VR)对泪道阻塞的病因进行诊断.结果 45例泪道阻塞的患者中,均发现阻塞病因,并经临床手术证实.慢性泪囊炎26例均伴泪囊增大、造影剂潴留,鼻泪管先天发育异常或鼻泪管炎症伴粘膜增厚阻塞8例,副鼻窦炎5例,泪道占位病变4例,下鼻甲肥大伴有鼻中隔偏曲2例.结论 结论多层CT扫描结合三维重组能清晰显示泪道阻塞的部位、范围及其致病原因,对临床明确诊断与选择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军;安奇;曲源;白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儿科静点门诊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结合儿科静点门诊的护理特点.方法 通过对儿科静点门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从重要性,实施性,指导性和效应性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儿科静点门诊应用后,改善了紧张的护患关系,增强了护士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门诊患儿家属投诉和纠纷的发生.结论 坚持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儿科静点门诊的应用,树立人性化护理意识,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当前优质护理发展的方向,是与国际护理模式化并轨的捷径.
作者:孙慧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