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鹏;高焱明;王和鑫;张卓军;陈博艺;张宏武
我院1998年9月~2001年6月经内镜微波姑息性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所致狭窄者2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李学林;黄桂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与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先后进行MRCP与ERCP检查,所有诊断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结果MRCP与ERCP对梗阻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0.6%(29/32)及82.8%(24/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0),合并两者检查的准确率为96.9%(31/32),与单项MRCP(P=0.3010)、ERCP(P=0.0643)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RCP与ERCP对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5.0%(24/32)及72.4%(21/29),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9503),合并两者检查的准确率为93.8%(30/32),高于MRCP(P=0.0387) 或ERCP(P=0.0245)单项检查.结论MRCP与ERCP都是有效、安全的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方法,MRCP与ERCP相结合诊断准确率可进一步提高.
作者:姜海行;唐国都;龙莉玲;黄仲奎;宋英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平衡失常的结果.癌细胞的转移是其主要的致死原因,其转移和扩散是依靠细胞与细胞外间质及其他细胞的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其中肿瘤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粘附分子CD44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能介导淋巴细胞归巢并参与细胞-细胞间粘附,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宇宏;刘敬忠;肖白;王世鑫;夏成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 HU), 近年来, 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中, HU的因素已被认识和重视.我院1996年5月至 2001年5月共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98例,其中HU并出血 42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明;甘少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硬质胆囊镜(rigid cholelithoscope,RC)多途径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已有37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志鹏;高焱明;王和鑫;张卓军;陈博艺;张宏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在国内多数医院的情况是:一条内镜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多次重复使用,如消毒不严格,势必增加经内镜幽门螺杆菌(Hp)、乙肝病毒(HBV)等交叉感染机会,并可能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因而,内镜消毒已成为世人瞩目和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强氧化离子酸性水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消毒剂,我们将其和现有的内镜消毒剂--戊二醛对比,观察两者对胃镜的消毒效果.
作者:王一平;谢艳;杨克敏;肖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胃癌性溃疡在胃镜下常表现为巨大(直径>2.5 cm)、形态不规则的深溃疡,常规抑酸及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疗效不佳,溃疡可出现假性愈合,或经久不愈.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35例出现假性愈合的癌性溃疡,分析其出现假性愈合的可能原因,并与同期收治的47例胃良性溃疡的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甘涛;王一平;杨锦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新方法--胃镜下腔内折叠术(ELGP)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禁忌症等问题.方法选择无服药情况下出现每周3次以上烧心或反酸、食物反流,并且24 h食管pH监测证实胃酸异常者,共26例进行ELGP, 其中2例为贲门切除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6例GERD患者食管下端裂口直径1.5~3.5 cm,平均2.5 cm;并食管裂孔疝20例,达77%.缝合器为美国BARD公司二代缝合器.术前检查、常规胃镜观察后,辅助静脉麻醉,在齿状线下或吻合口下1~3 cm缝合,采用环行、纵行或两种方法结合治疗.记录手术前后食管裂口大小、缝合位置、针间距、缝合皱褶数、术中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缝合32例次,其中环行缝合17例次,纵行缝合11例次,环行和纵行结合缝合4例次.两针间距1~3 cm,两褶间距约1.5~2 cm.每例次1~4个褶,平均每例2.3个褶.缝合后食管裂口平均约1.5 cm.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76%(完全缓解36%,部分缓解40%),无效24%.1例感冒患者术中出现呼吸困难,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镜下腔内折叠术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2 cm以上的食管裂孔疝及贲门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均可应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术程安全.
作者:杨云生;令狐恩强;孙刚;王向东;孟江云;杜红;郭荣斌;王志强;程留芳;汪鸿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9年引进标记钛夹技术以来,我院对31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内镜检查时,在肿瘤的一端或两端打上标记钛夹,取得了满意的定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宇;李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1991~2000年胃镜检查14 944人次中发现幽门管溃疡46例,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严永祥;刘立新;李海良;周士军;李树斌;潘新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内镜检查与治疗引起的交叉感染时有报道,因此,内镜的有效消毒显得非常重要.我院内镜室用四步消毒法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经验证,消毒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庆水;李福康;王常会;王庆才;胡月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前国内常规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多为三步法,即清洗、消毒和冲洗,现观察两种常用消毒剂对胃镜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效果.
作者:刘秀梅;阎柱;林三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食管静脉曲张皮圈结扎术(EVL)以其简便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国内已被普遍采用.Gimson等报道EVS与内镜硬化剂注射(EVS)相比,并发症少[1].近年来,我们应用EVL和EVS联合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报告如下.
作者:李敏;汪文生;张焰平;张国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肠道检查前通常禁食8 h,常会引起受检者低血糖、全身乏力、心慌、出汗等检查耐受性下降的情况,为此我们对肠镜检查前饮食对肠道准备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杰;李智;卫金歧;陈雪梅;杨巧玲;周吉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明确内镜下胃粘膜皱襞粗大的临床意义,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方法对1990~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内镜检出的胃粘膜皱襞粗大4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胃粘膜病理学检查,部分病例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45例胃粘膜皱襞粗大患者中胃炎30例(66.7%);胃肿瘤7例(15.6%),其中胃癌5例,淋巴瘤2例;巨大胃粘膜肥厚症4例均为Ménétrier病(8.9%);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例(4.4%);吻合口炎、胃溃疡各1例.除1例胃癌位于胃体胃窦交界处之外,胃恶性病变、巨大胃粘膜肥厚症及SLE均分布在胃底和(或)胃体部,或为全胃病变.结论分布在胃窦部的1~2条粗大胃粘膜皱襞均为炎性改变,分布在胃底、胃体或全胃的病变更有临床意义.EUS及上消化道造影均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
作者:刘晓红;陈红燕;杨爱明;陆星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肿瘤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CD44是粘附分子家族成员之一,可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其多种拼接变异体与肿瘤转移、复发有明显关系[2].研究表明,CD44拼接变异体(CD44 splice variants, CD44v)的表达,特别是CD44V6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复发关系密切[3].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D44V6表达在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张军;赵志泉;徐顺福;孙士其;陈志坦;王自正;王书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作用. 方法440例进展期食管癌行术前全食管粘膜碘染色检查,对不染、浅染、染色不均等染色异常区行粘膜活检,切除标本行次连续切片检查. 结果55例有染色异常,其中表现为主癌灶外另发病灶48例,主病灶范围较染色前内镜所见明显扩大7例.51例因染色发现更改了手术方式,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术后病理结果,鳞癌46例,中、重度异型增生8例,1例碘染色异常术后标本病理结果正常.结论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对进展期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发现同时存在的其他病灶及进一步确定病灶范围.
作者:周胜云;檀振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支架的广泛应用,现将资料较完整的未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28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方春华;于皆平;江应安;胡仕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支架在临床的应用很广,胆道是使用支架为频繁的部位之一。对手术无法切除的胰头癌、胆管癌、胆囊癌以及胃癌淋巴结转移造成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放置一定的支架内引流可取得与姑息性减黄手术相似的效果,但侵袭性远较手术为低,尤其适用于老年高危患者。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向医疗市场的胆道支架有多种,根据每种支架的具体特点,择善而用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笔者就目前胆道支架的种类、特征及放置途径进行综述。
作者:钱立武;于群贤;郭义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范围的不断扩大,胆道畸形变异已不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禁忌.我院自1993年3月至2000年5月间施行LC 4 586例,共遇胆道畸形64例,腹腔镜完成治疗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跃;马祖泰;江涌;葛玮;郭克逊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