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武;于群贤;郭义茹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 HU), 近年来, 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中, HU的因素已被认识和重视.我院1996年5月至 2001年5月共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98例,其中HU并出血 42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明;甘少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硬质胆囊镜(rigid cholelithoscope,RC)多途径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已有37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志鹏;高焱明;王和鑫;张卓军;陈博艺;张宏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我们对28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试用鼻胃镜联合探条扩张器直视下扩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器械:Pentax GIF-16V、GIF-16X、EG-1840型鼻胃镜,其中前2种镜身外径5.2 mm,EG-1840型外径6.0 mm,活检孔道2.0 mm.扩张器为Cook聚乙烯化合物高弹探条扩张器系列.
作者:姜贵君;朱仲玫;方慧祺;蔡月娇;刘彩越;林朝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晚期食管癌置入食管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姑息疗法,可达到进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对伴有食管气管瘘者,经安装带膜支架后可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内而减少气管感染[1,2].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比了三种不同直径的支架导入器安置支架的效果.
作者:苏鲁;潘洪珍;洪梅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7月,为33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硬化治疗(endoscopic sclerothrapy,ES)共计386例次.其中17例在硬化治疗后48 h内发生再出血,达4.4%,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建平;沈云志;蒋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明确内镜下胃粘膜皱襞粗大的临床意义,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方法对1990~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内镜检出的胃粘膜皱襞粗大4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胃粘膜病理学检查,部分病例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45例胃粘膜皱襞粗大患者中胃炎30例(66.7%);胃肿瘤7例(15.6%),其中胃癌5例,淋巴瘤2例;巨大胃粘膜肥厚症4例均为Ménétrier病(8.9%);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例(4.4%);吻合口炎、胃溃疡各1例.除1例胃癌位于胃体胃窦交界处之外,胃恶性病变、巨大胃粘膜肥厚症及SLE均分布在胃底和(或)胃体部,或为全胃病变.结论分布在胃窦部的1~2条粗大胃粘膜皱襞均为炎性改变,分布在胃底、胃体或全胃的病变更有临床意义.EUS及上消化道造影均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
作者:刘晓红;陈红燕;杨爱明;陆星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作用. 方法440例进展期食管癌行术前全食管粘膜碘染色检查,对不染、浅染、染色不均等染色异常区行粘膜活检,切除标本行次连续切片检查. 结果55例有染色异常,其中表现为主癌灶外另发病灶48例,主病灶范围较染色前内镜所见明显扩大7例.51例因染色发现更改了手术方式,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术后病理结果,鳞癌46例,中、重度异型增生8例,1例碘染色异常术后标本病理结果正常.结论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对进展期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发现同时存在的其他病灶及进一步确定病灶范围.
作者:周胜云;檀振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新方法--胃镜下腔内折叠术(ELGP)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禁忌症等问题.方法选择无服药情况下出现每周3次以上烧心或反酸、食物反流,并且24 h食管pH监测证实胃酸异常者,共26例进行ELGP, 其中2例为贲门切除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6例GERD患者食管下端裂口直径1.5~3.5 cm,平均2.5 cm;并食管裂孔疝20例,达77%.缝合器为美国BARD公司二代缝合器.术前检查、常规胃镜观察后,辅助静脉麻醉,在齿状线下或吻合口下1~3 cm缝合,采用环行、纵行或两种方法结合治疗.记录手术前后食管裂口大小、缝合位置、针间距、缝合皱褶数、术中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缝合32例次,其中环行缝合17例次,纵行缝合11例次,环行和纵行结合缝合4例次.两针间距1~3 cm,两褶间距约1.5~2 cm.每例次1~4个褶,平均每例2.3个褶.缝合后食管裂口平均约1.5 cm.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76%(完全缓解36%,部分缓解40%),无效24%.1例感冒患者术中出现呼吸困难,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镜下腔内折叠术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2 cm以上的食管裂孔疝及贲门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均可应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术程安全.
作者:杨云生;令狐恩强;孙刚;王向东;孟江云;杜红;郭荣斌;王志强;程留芳;汪鸿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内镜检查与治疗引起的交叉感染时有报道,因此,内镜的有效消毒显得非常重要.我院内镜室用四步消毒法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经验证,消毒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庆水;李福康;王常会;王庆才;胡月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肠道检查前通常禁食8 h,常会引起受检者低血糖、全身乏力、心慌、出汗等检查耐受性下降的情况,为此我们对肠镜检查前饮食对肠道准备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杰;李智;卫金歧;陈雪梅;杨巧玲;周吉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选择实用可靠的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方法在北京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内镜清洗时加或不加酶洁液、2%戊二醛7 min消毒效果的测试;并抽查国产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结果测试部分:使用酶洁液清洗组301例,2%戊二醛浸泡消毒7 min,不长菌例数为283例(94.02%);不使用酶洁液组155例,2%戊二醛浸泡消毒7 min,不长菌例数为137例(88.39%).以清洗消毒后每条胃镜≤20个非致病细菌数为合格标准,使用酶洁液组合格为298例(99.00%),不使用酶洁液组147例(94.84%),两组清洗消毒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查部分:清洗消毒机Ⅰ35例,清洗消毒3 min后不长菌为4例(11.43%),以清洗消毒后每条胃镜≤20个非致病细菌数作为合格标准,合格为5例(14.29%);清洗消毒机Ⅱ29例,清洗消毒3 min,不长菌为2例(6.90%),合格例数为6例(20.69%);清洗消毒机Ⅱ20例,更换消毒液,清洗消毒3 min 2次,不长菌为17例(85.00%),合格例数为18例(90.00%).结论内镜使用后各个部分的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重要环节,清洗过程中使用酶洁液明显增加了清洁度,在此基础上2%戊二醛浸泡消毒7 min可达到内镜消毒标准.目前使用的国产内镜清洗消毒机常规单一的3 min和6 min的消毒程序达不到内镜消毒标准.
作者:张泰昌;于中麟;巩玉秀;武迎宏;李六亿;袁洽劻;胡继红;吕超英;武沪萍;刘宾;杨昭徐;兰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前国内常规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多为三步法,即清洗、消毒和冲洗,现观察两种常用消毒剂对胃镜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效果.
作者:刘秀梅;阎柱;林三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7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1 d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腹有一 6 cm×4 cm包块,质中,不活动,肠鸣音活跃.入院诊断:右下腹包块待诊,回盲部癌.查血常规:WBC 16.4×109/L,中性白细胞0.92,B超怀疑肠梗阻,腹部平片未见异常.入院后因腹胀不明显,给以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
作者:宋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肿瘤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CD44是粘附分子家族成员之一,可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其多种拼接变异体与肿瘤转移、复发有明显关系[2].研究表明,CD44拼接变异体(CD44 splice variants, CD44v)的表达,特别是CD44V6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复发关系密切[3].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D44V6表达在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张军;赵志泉;徐顺福;孙士其;陈志坦;王自正;王书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胰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胰管狭窄患者,病因包括慢性胰腺炎、胰腺分裂症、胰头癌、胰腺假性囊肿等,分别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基础上行内镜治疗,包括胰管支架置入、气囊扩张、探条扩张以及经内镜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同时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如腹痛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36例分别进行了胰管支架引流术、气囊扩张、探条扩张、EPS和EST,术后腹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随访1个月~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近期(≤3个月)腹痛缓解率为72.2%(26/36),长期(>3个月)随访显示47.2%(17/36)的患者腹痛缓解无复发,63.9%(23/36)的患者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改善.高淀粉酶血症、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9%(5/36)和5.6%(2/36),均经一般内科治疗于3 日内缓解.支架阻塞、支架脱落的发生率分别为12.5%(3/24)和4.2%(1/24). 结论经内镜治疗胰管狭窄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兆申;江华;许国铭;孙振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尽管小肠镜检查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小肠疾病的检测上仍存在许多盲区与不足,部分患者对小肠镜的检查也难以耐受.2000年5月在美国举行的消化病周会议上,胶囊内镜的报告引起了消化内镜界极大的兴趣[1].胶囊内镜又称M2A,由以色列Given Imaging公司制造.它是一个尺寸为11 mm×30 mm药丸大小的无线肠镜,由电池、光源、成像系统和传送器等部件构成[1,2].这种无创性的检查不仅能达到目前内镜普遍难以到达的小肠位置,而且可获得清晰的图像,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白杨;张亚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支架的广泛应用,现将资料较完整的未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28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方春华;于皆平;江应安;胡仕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范围的不断扩大,胆道畸形变异已不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禁忌.我院自1993年3月至2000年5月间施行LC 4 586例,共遇胆道畸形64例,腹腔镜完成治疗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跃;马祖泰;江涌;葛玮;郭克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9年引进标记钛夹技术以来,我院对31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内镜检查时,在肿瘤的一端或两端打上标记钛夹,取得了满意的定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宇;李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胃镜检查时患者因有明显的咽部不适、屏气、呛咳、恶心、呕吐等,往往难以配合,给胃镜检查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机械性创伤.为此,我们应用异丙酚进行镇静镇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彪;周海燕;周代伟;肖晓山;薛红仙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