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沈云志;蒋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7月,为33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硬化治疗(endoscopic sclerothrapy,ES)共计386例次.其中17例在硬化治疗后48 h内发生再出血,达4.4%,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建平;沈云志;蒋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高清晰放大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胃粘膜的特点,观察 Hp感染根除治疗后胃粘膜的变化.方法使用Fujinon EG 485 ZH 85万像素高清晰放大电子胃镜,对50例门诊病例经常规胃镜检查后转换高清晰放大功能,详细观察胃体和胃窦粘膜的微细结构,判断 Hp感染情况.结果50例中Hp阳性26例,普通胃镜判断 Hp感染的敏感性为34.62%,准确性为58.00%,阳性拟然比为2.08,阴性拟然比为0.78;高清晰放大胃镜判断 Hp感染的敏感性为69.23%,准确性为78.00%,阳性拟然比为5.54,阴性拟然比为0.35.两种胃镜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176和0.563.结论Hp相关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主要是胃小凹不均匀发红,小凹变粗、变宽,集合静脉的模糊、混乱或消失.高清晰放大胃镜判断 Hp感染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胃镜.
作者:于永征;王青忖;于中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作用. 方法440例进展期食管癌行术前全食管粘膜碘染色检查,对不染、浅染、染色不均等染色异常区行粘膜活检,切除标本行次连续切片检查. 结果55例有染色异常,其中表现为主癌灶外另发病灶48例,主病灶范围较染色前内镜所见明显扩大7例.51例因染色发现更改了手术方式,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术后病理结果,鳞癌46例,中、重度异型增生8例,1例碘染色异常术后标本病理结果正常.结论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对进展期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发现同时存在的其他病灶及进一步确定病灶范围.
作者:周胜云;檀振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结肠镜广泛应用在结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但在操作中人为肠袢或肠痉挛等因素,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完全没有痛苦的操作是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2001
作者:黄艳兰;黄锦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9年引进标记钛夹技术以来,我院对31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内镜检查时,在肿瘤的一端或两端打上标记钛夹,取得了满意的定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宇;李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肠镜是诊断结肠病变准确的一种方法,但患者有一定的痛苦。我们对临床上常用的结肠检查方法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检查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探讨两种检查方法患者的可接受性、检查过程中受检者的耐受性及重复该检查的意愿,探讨其常见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内镜检查的质量。
作者:郝洪升;赵幼安;贾晓青;陈建;闫明;李延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平衡失常的结果.癌细胞的转移是其主要的致死原因,其转移和扩散是依靠细胞与细胞外间质及其他细胞的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其中肿瘤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粘附分子CD44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能介导淋巴细胞归巢并参与细胞-细胞间粘附,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宇宏;刘敬忠;肖白;王世鑫;夏成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与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先后进行MRCP与ERCP检查,所有诊断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结果MRCP与ERCP对梗阻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0.6%(29/32)及82.8%(24/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0),合并两者检查的准确率为96.9%(31/32),与单项MRCP(P=0.3010)、ERCP(P=0.0643)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RCP与ERCP对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5.0%(24/32)及72.4%(21/29),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9503),合并两者检查的准确率为93.8%(30/32),高于MRCP(P=0.0387) 或ERCP(P=0.0245)单项检查.结论MRCP与ERCP都是有效、安全的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方法,MRCP与ERCP相结合诊断准确率可进一步提高.
作者:姜海行;唐国都;龙莉玲;黄仲奎;宋英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肠道检查前通常禁食8 h,常会引起受检者低血糖、全身乏力、心慌、出汗等检查耐受性下降的情况,为此我们对肠镜检查前饮食对肠道准备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杰;李智;卫金歧;陈雪梅;杨巧玲;周吉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7岁.因间断发作性吞咽困难5年,自感咽部异物1 d来诊.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尿常规正常.X线钡餐透视食管上段相当于第一胸椎处轻度狭窄,无异物影.胃镜检查:食管上段距门齿约18~19 cm前壁呈类圆形重复食管开口,其直径约为正常管径的2/5,其内侧与正常食管共壁,重复食管长约9.5~10 cm,全段具有完整食管粘膜结构特征,下行至食管中段距门齿长约29 cm处,与主食管汇通终结,下段食管正常.除食管重复段上口呈轻度点状糜烂外,畸形食管未见其他病变征象,其蠕动与张力运动与主食管谐同.活检呈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
作者:王修德;褚桂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选择实用可靠的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方法在北京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内镜清洗时加或不加酶洁液、2%戊二醛7 min消毒效果的测试;并抽查国产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结果测试部分:使用酶洁液清洗组301例,2%戊二醛浸泡消毒7 min,不长菌例数为283例(94.02%);不使用酶洁液组155例,2%戊二醛浸泡消毒7 min,不长菌例数为137例(88.39%).以清洗消毒后每条胃镜≤20个非致病细菌数为合格标准,使用酶洁液组合格为298例(99.00%),不使用酶洁液组147例(94.84%),两组清洗消毒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查部分:清洗消毒机Ⅰ35例,清洗消毒3 min后不长菌为4例(11.43%),以清洗消毒后每条胃镜≤20个非致病细菌数作为合格标准,合格为5例(14.29%);清洗消毒机Ⅱ29例,清洗消毒3 min,不长菌为2例(6.90%),合格例数为6例(20.69%);清洗消毒机Ⅱ20例,更换消毒液,清洗消毒3 min 2次,不长菌为17例(85.00%),合格例数为18例(90.00%).结论内镜使用后各个部分的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重要环节,清洗过程中使用酶洁液明显增加了清洁度,在此基础上2%戊二醛浸泡消毒7 min可达到内镜消毒标准.目前使用的国产内镜清洗消毒机常规单一的3 min和6 min的消毒程序达不到内镜消毒标准.
作者:张泰昌;于中麟;巩玉秀;武迎宏;李六亿;袁洽劻;胡继红;吕超英;武沪萍;刘宾;杨昭徐;兰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前国内常规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多为三步法,即清洗、消毒和冲洗,现观察两种常用消毒剂对胃镜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效果.
作者:刘秀梅;阎柱;林三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新方法--胃镜下腔内折叠术(ELGP)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禁忌症等问题.方法选择无服药情况下出现每周3次以上烧心或反酸、食物反流,并且24 h食管pH监测证实胃酸异常者,共26例进行ELGP, 其中2例为贲门切除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6例GERD患者食管下端裂口直径1.5~3.5 cm,平均2.5 cm;并食管裂孔疝20例,达77%.缝合器为美国BARD公司二代缝合器.术前检查、常规胃镜观察后,辅助静脉麻醉,在齿状线下或吻合口下1~3 cm缝合,采用环行、纵行或两种方法结合治疗.记录手术前后食管裂口大小、缝合位置、针间距、缝合皱褶数、术中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缝合32例次,其中环行缝合17例次,纵行缝合11例次,环行和纵行结合缝合4例次.两针间距1~3 cm,两褶间距约1.5~2 cm.每例次1~4个褶,平均每例2.3个褶.缝合后食管裂口平均约1.5 cm.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76%(完全缓解36%,部分缓解40%),无效24%.1例感冒患者术中出现呼吸困难,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镜下腔内折叠术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2 cm以上的食管裂孔疝及贲门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均可应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术程安全.
作者:杨云生;令狐恩强;孙刚;王向东;孟江云;杜红;郭荣斌;王志强;程留芳;汪鸿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28岁.主诉体重下降,进食困难.外院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见全食管粘膜凹凸不平,怀疑食管癌来我院.内镜检查时发现,患者口腔、咽喉部、声带及全食管粘膜均有严重的霉菌感染,未发现食管癌变迹象,见图1、图2.当即考虑如此严重的霉菌感染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细究病史,患者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状3月余,治疗无效,进食困难疼痛,体重明显下降1月余.结合临床表现,高度怀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的可能.嘱患者抽血检查HIV抗体,结果呈强阳性反应,确诊为HIV性霉菌性食管炎.当即转院隔离治疗.
作者:赖少清;于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胃镜检查时患者因有明显的咽部不适、屏气、呛咳、恶心、呕吐等,往往难以配合,给胃镜检查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机械性创伤.为此,我们应用异丙酚进行镇静镇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彪;周海燕;周代伟;肖晓山;薛红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60岁.上腹部烧灼感、反酸、嗳气2年,近1个月反复出现黑便收入院.体检:贫血貌,右上腹可触及包块,约6 cm×4 cm,质软,轻微压痛,其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2 8×1012/L,血红蛋白70 g/L,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正常.CT检查示:胰头占位性病变.B超:腹腔内有一低密度实质性肿物,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巨大息肉伴糜烂出血.开腹探查,见肿物位于十二指肠腔内,6 5 cm×4 cm×3 cm,分叶状,形似佛手,粉红色,粘膜表面糜烂出血,息肉基底部蒂宽为2 0 cm×1 8 cm,连接于十二指肠球部上壁.
作者:刘捷;金晓荣;郑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7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1 d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腹有一 6 cm×4 cm包块,质中,不活动,肠鸣音活跃.入院诊断:右下腹包块待诊,回盲部癌.查血常规:WBC 16.4×109/L,中性白细胞0.92,B超怀疑肠梗阻,腹部平片未见异常.入院后因腹胀不明显,给以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
作者:宋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支架的广泛应用,现将资料较完整的未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28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方春华;于皆平;江应安;胡仕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异位胰腺多位于上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内镜检查和活检往往就能诊断.我们总结了近20年来经胃镜、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以期达到加深对异位胰腺内镜下表现认识的目的.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35岁.
作者:杨燕;龙毓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我们对28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试用鼻胃镜联合探条扩张器直视下扩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器械:Pentax GIF-16V、GIF-16X、EG-1840型鼻胃镜,其中前2种镜身外径5.2 mm,EG-1840型外径6.0 mm,活检孔道2.0 mm.扩张器为Cook聚乙烯化合物高弹探条扩张器系列.
作者:姜贵君;朱仲玫;方慧祺;蔡月娇;刘彩越;林朝智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