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张亚历
患者男,28岁.主诉体重下降,进食困难.外院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见全食管粘膜凹凸不平,怀疑食管癌来我院.内镜检查时发现,患者口腔、咽喉部、声带及全食管粘膜均有严重的霉菌感染,未发现食管癌变迹象,见图1、图2.当即考虑如此严重的霉菌感染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细究病史,患者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状3月余,治疗无效,进食困难疼痛,体重明显下降1月余.结合临床表现,高度怀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的可能.嘱患者抽血检查HIV抗体,结果呈强阳性反应,确诊为HIV性霉菌性食管炎.当即转院隔离治疗.
作者:赖少清;于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7岁.因间断发作性吞咽困难5年,自感咽部异物1 d来诊.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尿常规正常.X线钡餐透视食管上段相当于第一胸椎处轻度狭窄,无异物影.胃镜检查:食管上段距门齿约18~19 cm前壁呈类圆形重复食管开口,其直径约为正常管径的2/5,其内侧与正常食管共壁,重复食管长约9.5~10 cm,全段具有完整食管粘膜结构特征,下行至食管中段距门齿长约29 cm处,与主食管汇通终结,下段食管正常.除食管重复段上口呈轻度点状糜烂外,畸形食管未见其他病变征象,其蠕动与张力运动与主食管谐同.活检呈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
作者:王修德;褚桂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胃癌性溃疡在胃镜下常表现为巨大(直径>2.5 cm)、形态不规则的深溃疡,常规抑酸及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疗效不佳,溃疡可出现假性愈合,或经久不愈.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35例出现假性愈合的癌性溃疡,分析其出现假性愈合的可能原因,并与同期收治的47例胃良性溃疡的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甘涛;王一平;杨锦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7月,为33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硬化治疗(endoscopic sclerothrapy,ES)共计386例次.其中17例在硬化治疗后48 h内发生再出血,达4.4%,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建平;沈云志;蒋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1998年9月~2001年6月经内镜微波姑息性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所致狭窄者2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李学林;黄桂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晚期食管癌置入食管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姑息疗法,可达到进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对伴有食管气管瘘者,经安装带膜支架后可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内而减少气管感染[1,2].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比了三种不同直径的支架导入器安置支架的效果.
作者:苏鲁;潘洪珍;洪梅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在国内多数医院的情况是:一条内镜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多次重复使用,如消毒不严格,势必增加经内镜幽门螺杆菌(Hp)、乙肝病毒(HBV)等交叉感染机会,并可能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因而,内镜消毒已成为世人瞩目和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强氧化离子酸性水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消毒剂,我们将其和现有的内镜消毒剂--戊二醛对比,观察两者对胃镜的消毒效果.
作者:王一平;谢艳;杨克敏;肖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明确内镜下胃粘膜皱襞粗大的临床意义,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方法对1990~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内镜检出的胃粘膜皱襞粗大4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胃粘膜病理学检查,部分病例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45例胃粘膜皱襞粗大患者中胃炎30例(66.7%);胃肿瘤7例(15.6%),其中胃癌5例,淋巴瘤2例;巨大胃粘膜肥厚症4例均为Ménétrier病(8.9%);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例(4.4%);吻合口炎、胃溃疡各1例.除1例胃癌位于胃体胃窦交界处之外,胃恶性病变、巨大胃粘膜肥厚症及SLE均分布在胃底和(或)胃体部,或为全胃病变.结论分布在胃窦部的1~2条粗大胃粘膜皱襞均为炎性改变,分布在胃底、胃体或全胃的病变更有临床意义.EUS及上消化道造影均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
作者:刘晓红;陈红燕;杨爱明;陆星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提高经内镜胆道引流术的成功率. 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1年9月对320例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各种胆道引流术的经验,其中鼻胆管引流术(ENBD)242例,胆道内置管引流术(ERBD)43例,胆道金属支架术(EMBE)35例. 结果305例得到成功引流,胆道梗阻症状缓解;失败15例.其中ENBD失败10例,经调整鼻胆管位置或重新置管获得成功;ERBD失败3例,2例选用合适长度的支架后引流成功,1例经努力仍未成功改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EMBE失败2例,其中1例金属支架未超出肿瘤狭窄段,经原金属支架再套入另一金属支架而成功,另1例支架放置1月又出现胆道阻塞,经原金属支架通道再放入塑料支架而恢复通畅引流.结论经内镜引流治疗胆道梗阻疗效确切,及早分析内镜引流失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绝大多数引流失败是可以避免或补救的.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高卫东;何国杰;徐美东;秦新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支架在临床的应用很广,胆道是使用支架为频繁的部位之一。对手术无法切除的胰头癌、胆管癌、胆囊癌以及胃癌淋巴结转移造成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放置一定的支架内引流可取得与姑息性减黄手术相似的效果,但侵袭性远较手术为低,尤其适用于老年高危患者。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向医疗市场的胆道支架有多种,根据每种支架的具体特点,择善而用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笔者就目前胆道支架的种类、特征及放置途径进行综述。
作者:钱立武;于群贤;郭义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9年引进标记钛夹技术以来,我院对31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内镜检查时,在肿瘤的一端或两端打上标记钛夹,取得了满意的定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宇;李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范围的不断扩大,胆道畸形变异已不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禁忌.我院自1993年3月至2000年5月间施行LC 4 586例,共遇胆道畸形64例,腹腔镜完成治疗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跃;马祖泰;江涌;葛玮;郭克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42岁.间断脓样便2年,加重伴血便半年,门诊肠镜示多发性大肠息肉,为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入院.既往有子宫肌瘤及放环节育史,近2个月未行经.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第2 d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距肛缘2.0 cm处见0.3 cm×0.4 cm扁平息肉,用PSD-10型高频电发生器指数3.5,先电凝后电切切除成功.
作者:邹忠平;孙殿贞;曹明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前国内常规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多为三步法,即清洗、消毒和冲洗,现观察两种常用消毒剂对胃镜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效果.
作者:刘秀梅;阎柱;林三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高清晰放大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胃粘膜的特点,观察 Hp感染根除治疗后胃粘膜的变化.方法使用Fujinon EG 485 ZH 85万像素高清晰放大电子胃镜,对50例门诊病例经常规胃镜检查后转换高清晰放大功能,详细观察胃体和胃窦粘膜的微细结构,判断 Hp感染情况.结果50例中Hp阳性26例,普通胃镜判断 Hp感染的敏感性为34.62%,准确性为58.00%,阳性拟然比为2.08,阴性拟然比为0.78;高清晰放大胃镜判断 Hp感染的敏感性为69.23%,准确性为78.00%,阳性拟然比为5.54,阴性拟然比为0.35.两种胃镜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176和0.563.结论Hp相关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主要是胃小凹不均匀发红,小凹变粗、变宽,集合静脉的模糊、混乱或消失.高清晰放大胃镜判断 Hp感染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胃镜.
作者:于永征;王青忖;于中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支架的广泛应用,现将资料较完整的未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28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方春华;于皆平;江应安;胡仕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我们对28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试用鼻胃镜联合探条扩张器直视下扩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器械:Pentax GIF-16V、GIF-16X、EG-1840型鼻胃镜,其中前2种镜身外径5.2 mm,EG-1840型外径6.0 mm,活检孔道2.0 mm.扩张器为Cook聚乙烯化合物高弹探条扩张器系列.
作者:姜贵君;朱仲玫;方慧祺;蔡月娇;刘彩越;林朝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60岁.上腹部烧灼感、反酸、嗳气2年,近1个月反复出现黑便收入院.体检:贫血貌,右上腹可触及包块,约6 cm×4 cm,质软,轻微压痛,其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2 8×1012/L,血红蛋白70 g/L,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正常.CT检查示:胰头占位性病变.B超:腹腔内有一低密度实质性肿物,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巨大息肉伴糜烂出血.开腹探查,见肿物位于十二指肠腔内,6 5 cm×4 cm×3 cm,分叶状,形似佛手,粉红色,粘膜表面糜烂出血,息肉基底部蒂宽为2 0 cm×1 8 cm,连接于十二指肠球部上壁.
作者:刘捷;金晓荣;郑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尽管小肠镜检查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小肠疾病的检测上仍存在许多盲区与不足,部分患者对小肠镜的检查也难以耐受.2000年5月在美国举行的消化病周会议上,胶囊内镜的报告引起了消化内镜界极大的兴趣[1].胶囊内镜又称M2A,由以色列Given Imaging公司制造.它是一个尺寸为11 mm×30 mm药丸大小的无线肠镜,由电池、光源、成像系统和传送器等部件构成[1,2].这种无创性的检查不仅能达到目前内镜普遍难以到达的小肠位置,而且可获得清晰的图像,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白杨;张亚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异位胰腺多位于上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内镜检查和活检往往就能诊断.我们总结了近20年来经胃镜、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以期达到加深对异位胰腺内镜下表现认识的目的.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35岁.
作者:杨燕;龙毓灵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