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与康复护理

马春红

关键词:针刺康复治疗,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摘要:目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生存质量。方法将患动静脉内瘘的12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未进行远红外线照射内瘘侧肢,实验组进行远红外线照射内瘘侧肢。结果实验组的动静脉内瘘的瘘道增粗、增长;对照组的内瘘无明显变化,经χ2检验,P <0.05,具有差异性。结论针刺康复治疗对动静脉内瘘的形成和使用时间的延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埋线治疗便秘的护理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属于功能性便秘的一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动力紊乱尤其是结肠传输功能减弱,使得肠内容物下传延迟而引起的便秘。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大便干结,便次减少,便意消失,可伴腹胀等症状。

    作者:李昱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刺不同深度对缓解期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作用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深度针刺疗法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经穴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不同阶段两组疗效并定期组织随访。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的为期4周的回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照组有效率达到100%,而观察组无变化,仍保持在80.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性治疗过程中,浅刺针法在前期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而常规针刺法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临床在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模式选取过程中,二者皆可。

    作者:陈玉明;赵有旭;戚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及分析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观察和分析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为62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中医按摩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等于治疗之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裴渝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消化内科中胃下垂的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生活忙碌、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很容易就找上门来了,胃下垂是现代临床上很多见的一种疾病。本文主要介绍了消化内科中对胃下垂疾病病因,并对怎样引起胃下垂的主要原因做一阐述,后对如何预防和治疗胃下垂疾病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措施。

    作者:关军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胆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对肝胆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对治疗组患者在进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并发症的防治,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有35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70%,观察组有46例患者治愈为92%,且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胆道出血、感染和胆漏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取得了更加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对肝胆外科引流管患者加强护理及进行并发症的防治,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桂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76例住院患者,进行心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和用药护理,依据临床疗效标准,统计临床效果。结果本组76例,显效30例,好转42例,无效4例(死亡2例,转院1例,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对于肺心病进行科学有效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46例诊治体会

    目的观察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情况,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普外科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采取手术治疗的有26例,另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该视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以更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余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培养标本共计4261例,分离出病原菌926株,阳性率为21.7%,其中 G 一菌696株(75.2%)、G +菌153株(16.5%)、真菌77株(8.3%)。临床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常见,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A)36株。通过药敏监测发现G一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为敏感。 G +菌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及利福平等较为敏感,其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3.6%,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但是G +菌、真菌感染亦占有一定的比例,临床用药应注意结合临床经验及痰培养、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辨治消化性溃疡

    目的分析中医辨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要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停止用药后,中医治疗无一例复发,而西医治疗组有2例患者复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治消化性溃疡,短期有效率低,但是长期作用良好,停止治疗后,病情不复发,疗效较为理想,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鄢斌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20例患者术后应用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经验。结果3例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4例患者有少量渗血及时加压处理无继续出血发生,1例周围皮肤出现水泡,2例前臂以下有瘀斑,120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无严重心脏事件、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用于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具有安全、操作简便、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侯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金属钛夹止血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钛夹止血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经内镜金属钛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37例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即时止血率100%,无一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术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疗效显著。

    作者:黄明海;谭瑞明;廖志丹;刘勇;陈铭;李红莲;匡绚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野外重症创伤病人的120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和分析野外重症创伤患者的120急救和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此次救治的60例野外重症创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抢救成功率为95.0%(57/60)。结论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率,挽救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院前相关急救。其中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护和途中监护以及运送等。

    作者:叶云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肺心病心力衰竭80例疗效分析

    多巴酚丁胺是一种新合成的二苯酚胺类药物,具有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作用,本文应用该药静脉滴注记录80例难治疗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训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的放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间于我院治疗的8例肺癌患者进行不同剂量的常规放射治疗。疗程一年,并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比3年内不同剂量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存活率差异。结果经调查发现肺癌患者的3年内存活率与放射治疗的剂量有一定关系,以30Gy-39Gy剂量组低,50Gv-59Gy剂量组高。结论肺癌患者以高龄人群为主,并多发于晚期,采用放射治疗,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

    作者:石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及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的首要条件,特别是老年患者。然而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可根据自身条件,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压疮局部治疗。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邵小红;郭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论手术室护士的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一门艺术,是以“关爱生命,关爱患者”为主题,把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病人的安全,使手术顺利进行。因此,人性化护理的对象不仅是手术患者,同时也包括了手术者。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探索每个阶段不同角色的心理规律,用佳的心理护理来影响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护理措施不仅包括语言,也包括护士的精神状态和举止。

    作者:窦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把此次研究所抽取的84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42人,对照组42人,对84位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的42位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治疗组的42位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分期针刺治疗。结果对比接受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得出治疗组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更加显著,并且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魏艳霞;李帅旗;王慧芳;赵阳;党辉;张保朝;杜思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输液中的应用技术和优势

    静脉输液应用临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药物发挥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对静脉输液中的渗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尤其是对长期静脉输液、血管穿刺困难者以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优势。

    作者:贺廷蓉;黄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结核病在我国是常见的多发病,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国约有近600万结核病人,约占全球病例的1/4,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肺结核。我市自2001年实施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以来,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85%以上,各项成绩的取得,除了严格管理,规律服药外,健康教育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结核病控制项目是一项政府承诺与国际合作的卫生项目。其策略目标是“高治愈率”和“高发现率”,主要技术政策核心是以化疗控制传染源。开展此项工作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首先向市政府有关领导,讲述了肺结核在全国和本市的流行状况,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的确实施项目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是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以及我们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和困难。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使结核病控制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作者:唐国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行CT检查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复查CT检查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26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患者做好CT检查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途中安全情况,各种管道护理情况,行CT检查时的注意事项,返回EICU病房后的护理。结果126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CT检查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防范危险因素,确保途中安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行CT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焦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