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分析

罗莉娟;盛建华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应用12导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对34例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阵次少,每次持续时间短,频率不过快(多在130-150次/min),以多源性居多,单形性少。结论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较多,其临床意义应结合心功能状况及相关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再行处理,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大多无需特殊处理。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ICU 人工气道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ICU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意外脱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无意外脱管病例出现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石兴美;罗菲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匹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血脂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5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用药1个月后,对各组患者血浆TG、TC、HDL-C、LDL-C、ApoA和ApoB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血脂指标均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和E组各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各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与E组的血脂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 E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指标。

    作者:肖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清洗消毒方法以及管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手术器械以及管理手术器械的方法资料予以回顾。清洗手术器械的方法:①纯粹手工清洗。②手工清洗+清洗机。③手工酶浸泡。管理手术器械的方法:①条理化放置器械。②强化手术器械管理规范。③实施器械清点、交接制度。④创建器械管理标准。结果对3种清洗方法予以单侧检验对比,“手工清洗+清洗机”法比其他两种清洗方法的合格率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经过对上述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得消毒供应中心所管理的手术器械的合格率显著增加。结论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管理方法,可以使手术器械的应用合格率得到提升,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治疗条件。

    作者:郭颖晖;李小莉;李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干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及总结。结果5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42例治愈,9例显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1%。结论给予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徐启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淤血性高血压头痛6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高血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治疗组以加味血府逐瘀汤加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血压的变化。结果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头晕、头痛、头胀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降压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率25.8%,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率12.1%,总有效率75.8%,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在治疗瘀血性高血压头痛、头晕及降压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郭京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4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两组患者,每组54例,对照组行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结果观察组不仅治疗优良率更高,同时术中时间、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可大大提高固定效果,缩短愈合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国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路造口袋在腹部外科术后引流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预防和治疗腹部引流管口外渗引起的引流管周围皮肤问题。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传统引流法,B组采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引流管口渗出液,两组患者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侵袭程度、舒适度、引流效能、换药费用。结论造口袋应用组中引流管周围皮肤完好,无一例发生浸渍破溃,换药频率、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引流组。

    作者:沈雪凤;沈燕;陈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动过缓并发室性早搏老年患者行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心动过缓并发室性早搏老年患者行胺碘酮治疗的整体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确诊并收治的心动过缓并发室性早搏老年患者37人,在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1周后为其采用胺碘酮口服疗法,剂量逐周递减至后长期行维持量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其心电图结果,观察整体疗效、心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7名患者合计22人显效,10人有效,5人无效,总有效率为86.49%。治疗后其心率显著降低(P<0.05),QT间期显著延长(P<0.05)。3人发生症状性心动过缓,厌食2人、恶心1人,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结论心动过缓并发室性早搏老年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在有效地保障临床疗效的同时,亦拥有着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范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特色藏医霍梅灸法护理外科手术病人

    目的探讨分析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对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进行,将临床上144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手术及麻醉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72例手术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72例患者采取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后对144例外科患者治疗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72例患者的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通过对72例外科病人进行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有利于改善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模式,促进外科护理向系统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桑姆;普赤·央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探讨骨科手术后有效的处理方式,为今后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处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骨折手术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50例。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安慰和术后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手术后患者的疼痛人数,伤口恢复速度,患者的精神状态等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骨科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伤口疼痛和精神焦虑人数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骨科患者术后的精神焦虑和伤口疼痛,并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旦珍;赵丽辉;吕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体会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本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1]过去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一般,病程长,费用高且死亡率高。我科自2009年8月-2012年6月共收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6例,采取 Ommaya 囊植入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及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素芬;葛志华;郑国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结合临床数据资料观察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腔镜治疗8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腔镜技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结果8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经治疗,手术平均时间为50±4.3min,术中出血量20.4±3.2ml,书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输卵管通畅71例,通畅率达83.5%,不畅8例(9.4%),阻塞6例(8.23%)。随访1年,其中妊娠59例,妊娠率69.4%。结论应用腔镜技术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显著提高输卵管的通畅率和妊娠率。

    作者:王礼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所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并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血气、电解质及BUN等变化情况,做好出血的预防和监测,给予抗感染和营养支持,随时酌情调整治疗方案。结果40例患者经过血液净化和心理护理、观察各项指标、做好出血的预防和监测、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和其他护理措施综合治疗后,对照组治愈率为70%,死亡率为30%;观察组治愈率为85%,死亡率为1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明显,精心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马俊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氟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男性绝育术后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氟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输精管结扎术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胶囊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其他一般心理治疗相同。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8w末采用疼痛简易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W末,两组疼痛评分无降低,抑郁症状显效率分别为47.5%和48.3%(x2=1.78,0.66,P>0.05),两组治疗4w末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达到大疗效,以后无进一步提高。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P>0.05)。结论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躯体形式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刘善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和探讨了胃癌通过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5例,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后,对于不同的胃癌类型,采取全胃或近端胃切除的手术治疗,其中施行全胃切除手术10例,近端胃切除手术5例,并分析不同的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对患者术后3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生存率进行统计为,以1例治疗后18d死亡。结论为根据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急救手段,能够有效清除癌细胞,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王延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2例病人通过挤压切口,加压包扎,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引流,烤灯照射,换药和Ⅱ期缝合等治疗措施。结果8例切口没裂开有少量渗液的病人,术后3-5天愈合;9例切口愈合不良有中等量渗液的病人,术后7-10天愈合;5例切口全长均不愈合,渗液量多,皮下组织全部游离的病人,术后18-22天愈合。结论皮下脂肪组织肥厚和高频电刀及操作不当以及手术操作不当可诱发此病,早期发现和及时局部处理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陈天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比较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3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评定检验量表(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第1、2、4、6、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A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治疗第8周末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治愈率为63.2%,有效率为89.5%,帕罗西汀组治愈率为64.7%,有效率为88.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副反应方面,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帕罗西汀组低,且轻微。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作者:程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方便探讨,以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择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52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各26例。其中予以实验组个体化营养支持,而比较组则予以标准化常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到达了92.3%,比较组的总有效率为76.9%(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诸如髋关节脱位、感染、褥疮等的发生率为19.2%,比较组的则为30.8%,实验组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少于比较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金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阵发性房颤病人的中医健康宣教及护理难点

    阵发性房颤疾病呈阵发性,发病时病人表现心悸、头晕甚至出现黑蒙,病人恐惧,焦虑,我科除日常给予常规护理外,结合病人不同的证型特征给予不同的健康指导,使病人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有更多了解,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在临床疾病的转归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护理中我们提出了护理难点,供大家共同参考与改进。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护士每天和患者打交道,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若矛盾不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素质训练,增进彼此沟通,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1引发护患矛盾的原因1.1因服务态度引发护患矛盾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和医德医风的加强,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护患纠纷已明显减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有部分护士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回答问题简单,致使患者误解而引发矛盾,患者的心理一般都很脆弱,护士的言语、服务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反感而产生纠纷。

    作者:李秀清;杨美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