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文
目的选取临床适宜病例验证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清醒急诊手术病人的焦虑指数。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5月1日间入我科的既往无精神疾患的急诊清醒病人(或短时间内昏迷,经抢救迅速复苏的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人)和对照组(80人)。首先,对两组通过询问代笔方式进行入院后焦虑自评( SAS)的测试,并记录数据。第二步,实验组给于普通术前护理和特殊心理护理,而对照组仅给与普通术前护理。第三步,在术前数分钟再次对两组进行如上焦虑自评(SAS)的代笔测试,记录数据。后,利用SPSS13.0程序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的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评数据对比处理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实验前后病人的焦虑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降低急诊病人术前焦虑、恐惧的有效方法。
作者:卢训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和自行设计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60例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同时给予睡眠障碍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60例二级护理老年住院患者中有38例存在睡眠质量问题,PSQI总分(8.99±3.68)分,与国内常模(3.88±2.52)分比较,差异显著(P <0.01);影响睡眠的因素主要有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环境等三方面;两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是患者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以及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睡眠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苗天爱;李群;王春芹;杜中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因而探讨对其的预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和对其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于丽芳;厉彦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三黄清解胶囊联合康复新液对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为提高口腔溃疡患者康复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口腔溃疡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三黄清解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完善有关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结果采取对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显著优于对照组80.0%,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三黄清解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溃疡,可以显著缩短愈合时间,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怡茹;吴国斌;邢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因素和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效率,从而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名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的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产妇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因素,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杨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次/日,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2、4、8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短疗程糖皮激素治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可以提高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救治成功率。
作者:谭永红;周金羙;刘小毛;李宗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认真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来诊断的80例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每组各位40人。 A组采取各项预防措施,特殊照管;B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发现这些小儿患者经常因为一些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因着凉造成抵抗力低下而患病。结论经过我院及家长对这些患儿进行营养、睡眠、体质等方面的细心照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小儿的呼吸内科上的疾病。
作者:陈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儿童喂养及保健管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至5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6岁儿童2016名,取其无名指指端末梢血,使用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情况。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元素钙和铜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锌和铁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镁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锌和铁的总缺乏率高,分别为52.3%、46.5%。结论开封地区儿童锌、钙和铁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尤其是婴幼儿期锌和铁的缺乏率比较高,应该定期为儿童做微量元素检测,加强锌和铁缺乏的保健指导。
作者:铁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缓慢,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发展病情逐渐加重,且部分病人彻夜难眠,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皮肤瘙痒的因素,有内因也有外因。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血糖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的状态出汗减少,皮肤处于干燥而发痒,给患者本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目前的现代医学治疗措施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效果。多采用一些对症治疗,多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药物。但病情容易复发、疗效欠佳。为解决这一难题为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的患者解除痛苦。我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汇集多年的临床经验筛多种中成药。并辨证施治随证加减采用口服中药汤剂的方法,疗效显著,现进行研究分析。
作者:王伯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的高效途径。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运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实施治疗,对照组运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平均止血时间17.5h、输血量1.0U、2d内再出血率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平均止血时间29.4h、输血量2.1U、2d内再出血率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疗法疗效较好,能够促进止血、减少失血量以及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治愈率高。
作者:范俊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的临床观察,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的72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或室颤,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除颤。结果经积极急诊救治后,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8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4例抢救成功。均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经绿色通道转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及时救治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好办法。同时快速有效的急诊急救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孙相启;耿作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儿童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60例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以推拿手法为主。结果观察组缓解症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用推拿手法治疗儿童病毒性肠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妊娠早期阴道出血的发病原因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妊娠早期阴道出血患者共9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孕妇92例做为对照组,认真分析患者早期阴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并针对病因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以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导致孕妇早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先兆流产、宫外孕、宫颈炎以及阴道炎,观察组患者中先兆流产组的孕酮水平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孕妇(P小于0.01),非先兆流产组孕妇的孕酮水平和对照组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大于0.05).全部早期阴道出血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共有80例成功保胎。结论先兆流产属于早期阴道出血患者为常见的病因,应当针对发病原因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保证妇婴的健康。
作者:李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院前急救与转运是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责任,是急诊医疗服务的前沿,也是抢救患者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1]。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关键的环节。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采用微电脑控制,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院前急救和转运时使用。我院急救中心从2010年起为救护车配备了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对我院36例应用便携式呼吸机实施院前转运的危重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育龄期健康女性正常阴道菌群中,乳杆菌占优势。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乳杆菌形成的菌膜可保护宿主的阴道壁,使其不受其他微生物的侵害。以乳杆菌活菌制剂为主的微生态疗法则是通过扶植乳杆菌等正常菌群,拮抗治病或条件致病菌,来调整和恢复生态平衡的一种预防和治疗方法。
作者:邵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临沂罗庄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11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110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胎头吸引器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等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停滞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枕后位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并选择佳分娩方式,这对减少母儿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王新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及平扫在FNH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8例经手术证实为FNH患者的CT检测资料。结果平扫患者病灶呈等密度或者稍低密度;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均显著强化,但病灶中的瘢痕无强化现象;术前应用CT诊断FNH,其定性诊断准确概率75%,其定位诊断准确概率100%。结论 CT可显示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对FNH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品品;田静;刘保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在产科中,为产妇提供“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方式后,产妇对产科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3月期间,未采用“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的16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3年2-3月期间,采用“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的160名产妇作为实验组,并以本院自制的产科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在两组产妇中开展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对产科工作的满意度为98.8%,对照组产妇对产科工作的满意度为88.1%,两组产妇间满意度比较非常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科为产妇提供的“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方式,与过去的产时服务方式相比较,“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方式在有效提高产时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彭丽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康复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康复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剖宫产产妇康复,对改善剖宫产产妇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盘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应用中药联合输卵管再通术治疗妇女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因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的输卵管再通术后给予活血化瘀的中药口服,连服3个月;对照组34例患者,只进行常规的输卵管的再通术。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年。结果观察组,经术后一年的随访发现,症状明显改善者31例,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经术后一年的随访发现,症状明显改善者26例,8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联合输卵管再通术可以明显提高由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患者极易耐受,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将作为治疗此类不孕症的优先治疗方法[1]。
作者:吴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