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本人作为一名妇产医院的进修护士,在产科病房进修期间,认识到剖腹产术后护理的不稳定性因素非常多,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与之相应的剖腹产后的护理也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的护理和心理的护理。本文主要就此两方面展开探讨。
作者:王晓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多巴胺在新生儿科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用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危重患儿,对他们使用不同剂量的静脉滴注多巴胺进行抢救并进行系统的管理。结果通过不同剂量静注多巴胺实施抢救,并采取系统管理措施后,患儿都得到及时救治,没有患儿出现静脉炎或者局部坏死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不同剂量的多巴胺并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及时救治新生儿生命,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减少药液的浪费。方法将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改良方法一和改良方法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法;改良方法一组采用更换注射器针头;改良方法二采用再抽吸生理盐水法。结果实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66.5%,改良方法一组99.6%,改良方法二99.1%。改良方法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采用改良方法注射长效青霉素可以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了患者注射时的恐惧心理,给药剂量更准确,值得推广。
作者:廖敏;许丽丽;廖方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等,术后复发或转移与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本组3例术后复发转移者均为患侧叶部分切除者,占该术式的33.3%;其他术式术后无复发转移者。结论应依据病灶的部位、数量、有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选择相应术式,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及减少复发和转移率。
作者:张岩;张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临床护士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认知情况。结果部分临床护士对老年患者跌倒风险、预防措施认知不足,与护士的工作经验有关。结论临床护士对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认知水平是影响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应开展系统的防跌倒认知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认知。
作者:黄铣明;严晓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食源型霍乱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流行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16起食源型霍乱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然后对其流行的因素采用Pearson单因素结合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16起食源型霍乱疫情,共计诊断霍乱患者数为82例,带菌者为118例;病例主要分布两个年龄段,即20-30岁与40-50岁年龄段,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00%(58/200)与21.00%(42/200);病例性别构成为120:80;患者及其带菌者中,主要以工人、学生、农民以及餐饮人员较多。经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终确定聚餐、水污染、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四个因素为影响食源型流行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食源型霍乱流行的主要因素包括聚餐、水污染、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等方面,因此应该注意上述影响因素,做好疫情的预防与监督工作,降低食源型霍乱病例的扩散以及控制该病的蔓延。
作者:吴志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系统健康教育对痛风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指导,经一年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在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血尿酸正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社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痛风患者的防治水平。
作者:姚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68例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后1h及24h的血糖指标、尿酮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的血糖指标及尿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淑萍;李红菊;韩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97例泌尿系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术前为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此组患者显效率为91.8%,有效率6.2%,无效率为2.0%。结论泌尿系腔镜手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与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满意度大大上升。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对来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清晨空腹时候的血清进行抽取,以对血清中三酰甘油的含量,总胆固醇的含量连同低密度以及高密度的脂蛋白中胆固醇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的含量,总胆固醇的含量连同低密度以及高密度的脂蛋白中胆固醇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也较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血脂异常的现象,因此对患者定期的进行血脂的检验和分析,有利于对患者的糖尿病进行一定的治疗,同时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中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微创抽吸手术)的情况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7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抽吸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开窗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22.9±6.1d)、死亡率(4,10.8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5.41%)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32.2±7.3d;6,16.22%;6,16.2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率(34,91.8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31,83.78%),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抽吸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率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苗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6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房微量出血3例,前房出血Ⅰ级28例,Ⅱ级33例,Ⅲ级32例。继发性青光眼3例,角膜血染1例。采用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以减轻眼内炎症反应。前房大量出血伴有高眼压且不能用药物控制者,或有角膜血染倾向时,及早进行手术放血。结果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96例患者出血全部于1-14天吸收,眼内压于2-3天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前房出血,经止血+激素治疗,可以较快治愈,视力恢复效果佳,但此病易反复发作和并发症的发生,其对视力的恢复影响较大需要加强重视[1]。
作者:卢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妊娠妇女与非妊娠女性心电图比较分析,找出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的原因,提高对孕妇中出现的 P-R间期缩短现象的认识。方法选择足月待产孕妇500例为观察组,年龄23-40岁,选择同期门诊健康查体女性600例,年龄22-45岁,比较两组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非妊娠妇女。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缩短与旁路机制关系不大,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
作者:钟予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发病快,病情急骤,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常有严重后遗症,且多危及患者生命。方法对我单位2011年4月---2013年4月共转送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转送情况分析,脑出血78例,神志清醒9例,浅度昏迷21例,中度昏迷27例,深度昏迷21例(其中上呼吸机12例)。结果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过快速、有效的转运,安全转入相关医院94例,占97.9%,2例病情恶化,途中死亡,占2%。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如能够及时、安全地转运至有能力救治的医院救治,则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研究初产妇围产期心理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方法对169例符合产道分娩的初产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各产程心理护理,产后心理护理,并进行问卷评价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本组169例,满意度调查:满意140例(82.84%),基本满意28例(16.56%),不满意1例(0.59%),总满意度99.41%;心理护理效果:显效136例(80.47%),有效31例(18.34%),无效2例(1.18%)。总有效率98.82%。满意度与心理护理效果呈正相关。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并取得产妇的高度满意、高度配合,可降低产道分娩的焦虑、恐惧和疼痛感。提高心理护理效果。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产科出血的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进行子宫切除的44例产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出现病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策略。结果造成对患者切除子宫治疗的原因有子宫出现收缩乏力和破裂的情况。结论对妇女进行相关的预防和治疗,从而减少患者进行子宫切除的治疗。
作者:杜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孕妇出现羊水污染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羊水污染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羊水污染与产妇孕周、年龄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联系。结果980例产妇中,发生羊水污染情况者180例,所占比例为18.36%。其中羊水分度:I度:89例,所占比例为49.4%;II度:48例,比例为26.7%;III度:43例,比例为23.8%。足月妊娠羊水污染发生率为18.6%,孕周小于37周羊水污染发生率为27.4%;180例羊水污染中有6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情况。结论随着羊水污染程度加重,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越高,并且过期妊娠或早产产妇出现羊水污染情况的概率较高于足月妊娠者,因此在出现羊水污染情况时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赵运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结合临床数据资料观察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腔镜治疗8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腔镜技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结果8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经治疗,手术平均时间为50±4.3min,术中出血量20.4±3.2ml,书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输卵管通畅71例,通畅率达83.5%,不畅8例(9.4%),阻塞6例(8.23%)。随访1年,其中妊娠59例,妊娠率69.4%。结论应用腔镜技术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显著提高输卵管的通畅率和妊娠率。
作者:王礼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慢性持续性干咳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其本质与哮喘相同,以持续性的气管炎症与气管高反应性为特点,但无喘息发作。我院儿科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CVA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60例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4年发布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14岁,病程2-14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7.1±3.2)岁,平均病程(6.0±2.5)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3.6)岁,平均病程(5.8±2.9)个月。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孙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稀释液在PICC导管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剂量10万单位的尿激酶1支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用10ml抽取尿激酶稀释液5ml,将PICC导管管端的肝素帽换成三通接头,侧臂接上10ml的空注射器,直臂接上10ml抽有尿激酶的注射器,利用注射器回抽形成管腔内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尿激酶吸入导管内,30分钟回抽一次,反复多次操作,直至回抽有血,持续数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不等。结果15例 PICC患者中有5例出现导管堵塞,5例通过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均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100%。结论尿激酶在PICC导管发生血栓性堵管的再通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邓燕玲;新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