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56例疗效观察

李向春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复方甘草酸苷, 甘草酸二铵,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静滴,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且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因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行CT检查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复查CT检查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26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患者做好CT检查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途中安全情况,各种管道护理情况,行CT检查时的注意事项,返回EICU病房后的护理。结果126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CT检查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防范危险因素,确保途中安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行CT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焦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2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06---2013.0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大出血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研究,将其随机性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给予动脉栓塞术对21例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结扎对21例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等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阴道平均出血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子宫切除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并且止血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导管实施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大出血进行治疗,可以迅速止血,并且安全有效,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可以保留子宫,同时不会产生严重性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应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纪兰;张晓云;王德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1年7月24日中午,在我市鸿福大酒店举行婚庆的400余人进食由鸿福大酒店提供的午餐后,于2011年7月24日13时左右出现首发病例。临床表现为:头晕、腹痛、紫绀、呼吸困难。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为24日13-16时。至2011年07月25日下午15时,因头晕、腹痛、嘴唇青紫等症状接受入院治疗45人,门诊留观104人。目前,所有病人病情稳定,对症治疗均有好转。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1发病情况2011年7月24日中午,在鸿福大酒店举行婚庆的400余人进食由鸿福大酒店提供的午餐后,于2011年7月24日13时左右出现首发病例。临床表现为:头晕、腹痛、紫绀、呼吸困难。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为24日13-16时。至2011年07月25日下午15时,因头晕、腹痛、嘴唇青紫等症状接受入院治疗45人,门诊留观104人。

    作者:王新超;刘涛;于桂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患者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ICU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神经外科ICU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45例进行分析,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治疗14天后测定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的值。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ICU患者使用营养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为患者疾病康复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宋慧敏;乔元元;曹新娜;祝园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比较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3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评定检验量表(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第1、2、4、6、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A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治疗第8周末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治愈率为63.2%,有效率为89.5%,帕罗西汀组治愈率为64.7%,有效率为88.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副反应方面,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帕罗西汀组低,且轻微。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作者:程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河池市巴马县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河池市巴马县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对我县23145名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免费生殖健康检查。结果育龄妇女患有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占全部人数的84.52%。主要的疾病有:慢性宫颈炎和细菌性阴道炎以及盆腔炎等。结论经过调查发现,育龄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几率非常高,由于其缺乏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要加强对育龄妇女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同时要提高政府的支出,减少和避免育龄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进而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白秀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妇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疗护理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妇科是发生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之一。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妇科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妇科护理安全越来越重要,还会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在日常妇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保证在护理过程中不出差错,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妇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作者:蔡恋香;曾玉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方法对28例妊娠合并哮喘发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妊娠合并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并发子痫前期(轻度),经吸氧、应用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母婴预后良好;4例重度及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并发子痫前期,2例发生呼吸性碱中毒,3例出现胎儿生长受限。结论妊娠可使部分哮喘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并加重,对重度及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以半卧位、吸氧、应用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综合治疗是主要处理原则。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探究

    目的观察和探究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确诊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除了一些常规综合治疗之外,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即静脉用药和一般抗生素注射液注射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即莫西沙星持续静治疗和口服莫西沙星片剂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在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病人痛苦小,相对于传统疗法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冯献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脾栓塞护理体会

    脾脏是人体内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它能产生淋巴细胞,合成大量的抗体,也是体内的血液储存库,能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细菌、寄生虫和碎屑等。肝硬化继发脾大、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组临床表现为脾大、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功能则相应增生的综合征。脾亢导致的白细胞降低,使患者容易合并感染,血小板降低,易诱发出血。而随着介入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部分脾栓塞术(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时,既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和减少过大的脾体积,又能保留部分脾脏的功能,PSE已被认为是脾亢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9年至今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为取得预期疗效,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贾玉芹;范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13例无痛血尿伴单侧肾盂输尿管积水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超声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13例。输尿管肿瘤11例,发生于上段1例,中段8例,下段1例,下段侵及膀胱1例,Ⅰ型1例,Ⅱ型9例,Ⅲ型1例。输尿管内凝血块2例。结论超声是输尿管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有极大帮助。

    作者:李成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民主建设”的深入开展与法律制度的完善,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护理纠纷也增加了,儿科护理是无疑是纠纷事故的高发科室。为有效减少在儿科护理中的风险要素,首先应明确风险的具体内容,结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求,在以往正确护理经验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可能的风险要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作者:张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及相关对策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效果和相关对策。方法将我院采用胃镜治疗的6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胃镜治疗护理干预。结果此次的所有患者经过胃镜检查和治疗后,消化道异常顺利取出。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9%明显优于对照组78.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胃镜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胃镜治疗还具有微创、快速、住院时间短、安全等优点,此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自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及平扫在FNH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8例经手术证实为FNH患者的CT检测资料。结果平扫患者病灶呈等密度或者稍低密度;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均显著强化,但病灶中的瘢痕无强化现象;术前应用CT诊断FNH,其定性诊断准确概率75%,其定位诊断准确概率100%。结论 CT可显示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对FNH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品品;田静;刘保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分析

    目的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出现比较频繁,经常由于各种因素致使漏诊和误诊;为了减少或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并为临床恶心呕吐提高科学依据。方法从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恶心呕吐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导致恶心呕吐的病因较多,比如肝功能损害、粪石梗阻、12指肠溃疡以及急性阑尾炎等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作者:周存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糖尿病足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糖尿病足介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足病例中的20例为研究对象,在实施整体化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方式。结论舒适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穆荣红;刘保清;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中再通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尿激酶稀释液在PICC导管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剂量10万单位的尿激酶1支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用10ml抽取尿激酶稀释液5ml,将PICC导管管端的肝素帽换成三通接头,侧臂接上10ml的空注射器,直臂接上10ml抽有尿激酶的注射器,利用注射器回抽形成管腔内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尿激酶吸入导管内,30分钟回抽一次,反复多次操作,直至回抽有血,持续数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不等。结果15例 PICC患者中有5例出现导管堵塞,5例通过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均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100%。结论尿激酶在PICC导管发生血栓性堵管的再通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邓燕玲;新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奥比斯项目在兰州市部分中小学屈光状态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利用国际奥比斯儿童新世界项目在兰州的启动,对兰州市中小学生静态屈光状态进行筛查分析。为防治中小学生屈光不正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兰州市20所中小学校149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静态屈光状态进行采集,分析。结果高度近视10%,中度近视48.2%,低度近视38%;高度远视0.5%,中度远视1%,低度远视2%;正视0.3%。其中,中度近视发生率高。近视早出现在八岁,屈光度逐年增加,各年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性。各年龄组间不同性别平均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了解中小学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加强中小学生屈光不正防治工作和健康教育,以减少视力损害。

    作者:金俭英;高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在普通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在普通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更加细化,详细说明疾病的病因、解剖、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等,制订成图文并茂的册子,应用于普通外科低年资轮转护士的护理教学中。结果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后,明显缩短低年资护士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时间。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后提高了普通外科教学质量及效率。

    作者:李梅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作者:刘兆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