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野外重症创伤病人的120急救与护理体会

叶云艳

关键词:野外, 重症创伤, 急救,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野外重症创伤患者的120急救和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此次救治的60例野外重症创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抢救成功率为95.0%(57/60)。结论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率,挽救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院前相关急救。其中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护和途中监护以及运送等。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营养教育对婴幼儿抚养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婴幼儿抚养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探索社区营养干预的效果,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和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州市荔湾区2个街道1-18月婴幼儿及其抚养人,对一条街婴幼儿抚养人进行营养教育,教育开展前后进行喂养KAP的问卷调查和婴幼儿体格发育测查。结果①两组抚养人研究开始时喂养知识的平均得分在60.0%左右,营养教育后教育组KAP得分显著性高于营养教育前和对照组(P<0.05);②抚养人与婴幼儿身长、体重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在社区进行营养教育可提高抚养人KAP分,从而对婴幼儿体格发育起促进作用。

    作者:张从新;钱兴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整形美容外科护生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形美容外科是用手术方法塑造人体美的科学,其临床实践技术应在遵循一般外科原则的基础上更加精细准确。而接受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远远高于其它外科手术,由于整形美容外科其专科特点及住院患者年龄段的特殊性,因此给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对临床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唐凤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加连血液灌流的操作及护理

    血液灌流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1]由于它的特殊功效,应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时,能更好的清除肌酐、尿酸以及中分子物质等。[2]临床上也更多应用于药物和毒物中毒的抢救治疗。因灌流器要有充足的预冲和保留的时间,患者往往需要先行血液透析治疗,然后在治疗过程中加连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因此如何做好血液透析过程中加连血液灌流器的操作十分重要,可以减少患者漏血和凝血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我透析中心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血液透析过程中加连血液灌流器联合治疗的患者实施以下操作方法,效果良好,现报道下。

    作者:朱鸿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中成药品种结构分析

    目的通过中成药品种结构性分析,找出规律和问题。为增减我院基本药物目录、采购药品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年5月31日中药房中成药库存目录为依据,按照药理作用结合专科用药分类、国家基药情况、价格情况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截至2013年5月31日,中成药148种,按药理结合专科用药分类,构成比前五依次是理血类、补益类、清热类、祛湿类、妇科类[1]。国家基药40种,构成比27.03%。按价格情况构成比前三依次是20-30元区间、30-40元区间、1-10元区间。结论对药品品种、数量、价格等进行结构性分析,能为医院药学工作提供参考,对促进合理用药具有实际意义[2]。

    作者:赵怀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N端脑利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将其纳入AMI常规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4例经确诊的AMI患者,按Killip法将其分为4个心功能级别,检测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cTnI、CK-MB,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收集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的NT-proBNP水平为(2976±1247)pg/ml,对照组为(104±59)pg/ml;AMI患者中的 NT -proBNP与CK-MB(r=0.171)、cTnI(r=0.512)水平升高呈正相关;AMI患者中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纳入到AMI常规检查项目中,为AMI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风险判断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作者:彭芝斌;邓世磊;杨泽敏;李波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特色藏医霍梅灸法护理外科手术病人

    目的探讨分析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对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进行,将临床上144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手术及麻醉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72例手术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72例患者采取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后对144例外科患者治疗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72例患者的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通过对72例外科病人进行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有利于改善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模式,促进外科护理向系统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桑姆;普赤·央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胆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对肝胆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对治疗组患者在进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并发症的防治,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有35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70%,观察组有46例患者治愈为92%,且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胆道出血、感染和胆漏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取得了更加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对肝胆外科引流管患者加强护理及进行并发症的防治,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桂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机制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73例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紧急处理,实施快速有效的护理,大部分患者能够顺利进行充分透析。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关键;快速纠正低血压,即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又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ICU 人工气道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ICU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意外脱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无意外脱管病例出现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石兴美;罗菲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5例胃穿孔空肠营养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胃穿孔空肠营养管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通过胃穿孔空肠营养管25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评估空肠营养临床价值。结果25例胃穿孔患者行空肠营养管后,成功24例,出现并发症1例,临床有效率96.0%(24/25)。结论胃穿孔空肠营养管的植入,对患者提供场内营养及机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米金飞;谢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6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64例病人均在三伏天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中午时分为佳,一年为一疗程,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后,冬季随访患者病情及发病情况,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结果264例病人中,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控制40例(15.15%),显效144例(54.55%),有效64例(24.24%),无效16例(6.06%);贴敷三个疗程后临床控制80例(30.30%),显效152例(57.58%),有效24例(9.09%),无效8例(3.03%);总有效率(96.97%),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应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使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症状减轻及发作次数减少,效果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献华;赵富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的护理体会,并对护理要点进行整理和综合。方法以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这一年期间收治的8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临床资料为回顾性分析资料,分析针对其进行的临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对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血糖的控制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结果本组的85例血液透析患者有45例病情好转,15例患者由于自己的原因放弃治疗,5例患者转院治疗,20例患者因并发症死亡。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是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医院对患者进行的药物治疗和护理,也取决于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

    作者:周莒红;魏延乐;房启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发梅花针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的临床研究

    目的介绍多年来应用生发梅花针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自主研制的生发梅花针,采取环压叩刺法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梅花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40%。两组显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生发梅花针是一种新型针具;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新疗法。

    作者:高险峰;徐百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输液上的应用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探析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输液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心门诊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输液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这两组门诊小儿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6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小儿输液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儿早日恢复,值得在各中心门诊推广应用。

    作者:镇琼;戚凤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铅中毒性肾病临床诊治进展

    铅中毒现象与铅中毒性肾病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概述铅中毒性肾病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阿娜古丽·艾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力咳合剂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随机抽取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肺力咳合剂口服,另100例为对照组,未服用肺力咳剂,对两组咳嗽排痰、喘息、肺部罗音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率56%,总有效率84%。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显效率差异极其显著(P<0.001)。结论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孟付忠;周慧连;李彦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鼻是面部突出的部位,容易受外力所伤,鼻骨骨折( Nasal Fracture)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外伤,约占耳鼻喉科外伤疾病50%。鼻骨骨折可影响面部的外形及鼻腔的通气功能。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严重者可合并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上颌骨额突、鼻窦、眶壁、颅底等的外伤,导致相应部位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作者:王宝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护理中对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的应用

    目的对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妇科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6.8%,对照组则为68.4%,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则为73.7%,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在妇科患者中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立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医院长久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是,科学认识医院感染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乃是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医院感染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开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由于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占据的重要地位,使得护士成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护士良好的防范意识对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鲁芹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与脑卒中

    将16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简易Fug-Meyer积l分评定法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4周后及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周后及出院后随访两组病人得分比较,4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光霞;王洋;史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