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底巨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陈曦;郭付有;刘献志;宋来君

关键词:颅底巨大肿瘤, 显微外科
摘要:颅底肿瘤因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有相当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而对于直径≥6 cm的颅底巨大肿瘤更是临床治疗中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为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显微手术的21例颅底巨大肿瘤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颅底巨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颅底肿瘤因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有相当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而对于直径≥6 cm的颅底巨大肿瘤更是临床治疗中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为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显微手术的21例颅底巨大肿瘤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曦;郭付有;刘献志;宋来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s , ASD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心病的10%~15%[1]。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ASD修补术(ASDR)[2]、内科X线下经皮导管介入ASD封堵术[3]、外科食管超声(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 TEE )引导下经胸微创ASD封堵术[4-6]。2014年11月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在经胸微创ASD封堵术的基础上实施了21例TEE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坤;赵文增;文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X-1联合利拉鲁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效果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联合利拉鲁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IPCs)的效果。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pcDNA3.1(+)-PDX-1,脂质体介导其转染贴壁培养法分离得到的大鼠BMSCs,用潮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PDX-1-BMSCs。将BMSCs和PDX-1-BMSCs分别用50 nmol/L利拉鲁肽或培养液培养10 d,然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胰岛素浓度,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Tle、Nkx6.1、Ngn3、Nestin、PDX-1 mRNA的表达。结果:4组细胞诱导过程中形态上趋向胰岛样细胞分化;利拉鲁肽和PDX-1均可诱导BMSCs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P<0.05);PDX-1可促进BMSCs中PDX-1、Ngn3、Nkx6.1、Tle mRNA的表达(P<0.05);利拉鲁肽可促进PDX-1、Ngn3 mRNA的表达(P<0.05);两者有协同作用的趋势。结论:PDX-1联合利拉鲁肽可以诱导BMSCs向IPCs分化并分泌胰岛素。

    作者:闫淑芳;吴敬;刘宏霞;杜少斐;张会峰;史晓阳;袁倩;袁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硫酸吲哚酚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毒性物质硫酸吲哚酚对人内皮祖细胞( EP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PC,分别用0(对照)、25、50、100和200 mg/L硫酸吲哚酚刺激24、72、120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分别用0(对照)、200 mg/L硫酸吲哚酚刺激24 h后,BrdU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测定活性氧( ROS)。结果:硫酸吲哚酚体外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EPC细胞活性。200 mg/L硫酸吲哚酚作用24 h, EPC增殖受抑(P<0.05),同时细胞内ROS大量累积(P<0.05)。结论:硫酸吲哚酚可通过增加EPC细胞内ROS累积,抑制EPC增殖。

    作者:孟华;陈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生物活性玻璃对体外脱矿釉质再矿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脱矿釉质再矿化的作用。方法:将40块牛牙釉质块建立人工龋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生物活性玻璃组(用质量分数6%生物活性玻璃进行再矿化处理)、GC护牙素组、NaF组(用质量分数2%NaF进行再矿化处理)和去离子水组。采用pH循环法进行再矿化处理,2次/d,5 min/次,循环15 d。用显微硬度仪测量脱矿前、再矿化前及再矿化后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荧光显微镜观察早期釉质龋表层下的荧光带厚度,测定脱矿深度。结果:生物活性玻璃组、GC护牙素组、NaF组再矿化后显微硬度均较再矿化前增加,且生物活性玻璃组提高幅度大(P<0.05)。4组再矿化区荧光带厚度均较脱矿区降低(P<0.05),其中生物活性玻璃组、GC护牙素组、NaF组均大于去离子水组( P<0.05)。结论:质量分数6%生物活性玻璃溶液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的疗效较好。

    作者:方谦;穆玉;周雪;瞿亚男;彭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标记物检测结合智能算法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基于智能算法建立胃癌的辅助诊断模型。方法:以经病理学确诊的156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以150例消化道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11种标记物的含量,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筛选出9种血清标记物,分别应用BP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胃癌的数学辅助诊断模型,并通过40例测试集评价其效果。结果:成功建立了2种不同的胃癌辅助诊断模型,其中BP算法建立的诊断模型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5%、80%,支持向量机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5%、85%。结论:支持向量机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高,对胃癌的早期预测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萍萍;张建华;尹咪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随访干预对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

    目的:了解规范化随访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为随访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河南省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县的835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5个项目县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规范化随访率为64.31%(537/835),总体知识知晓率为83.11%,其中规范化随访组为85.10%,非规范化随访组为7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2组比较,亲戚、朋友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日常性行为中规范化随访组安全套使用情况优于非规范化随访组( P<0.001)。结论:规范化的随访干预能够有效改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知信行,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王炳蔚;侯宜坦;孙亮;杨永光;郭金玲;李自钊;王重建;王宇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 DNAStar软件预测结核分枝杆菌 Rv3812的抗原表位

    目的:预测结核分枝杆菌Rv3812蛋白的抗原表位。方法: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Editseq软件将结核分枝杆菌Rv3812氨基酸序列进行编辑保存,然后利用Protean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Rv3812蛋白的二级结构、B细胞抗原表位及T细胞抗原表位,然后再用BLAST分析其与人类抗原表位的同源性。结果:Rv3812蛋白具有丰富的二级结构和多处抗原指数较高的区段,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较少,可能位于55~68、77~99、116~120、265~280、283~294、303~326、330~337和425~435位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该蛋白潜在的T细胞抗原表位较多,可能位于6~30、55~85、97~140、159~191、202~204、208~231、251~264、270~281、287~299、311~334、337~343、349~356、368~385、394~413、428~433、437~441、470~476、479~481和488~493位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结论:Rv3812是一个T细胞抗原表位占优势的蛋白抗原,B细胞抗原表位略少。

    作者:李江英;白雪娟;梁艳;张俊仙;阳幼荣;赵卫国;吴雪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氯化锂联合 hUC-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APP+转基因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PCR鉴定为APP+转基因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PP+组、hUC-MSCs移植组、LiCl注射组、联合处理组( LiCl注射+hUC-MSCs移植)。处理1个月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认知水平,酶标仪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APP+组比较,LiCl注射组APP+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延长,MDA含量下降,小鼠海马组织中β-catenin、c-Myc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 P均<0.05); hUC-MSCs移植可使APP+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升高(P均<0.05),其他指标的变化与LiCl注射组相同;LiCl注射联合hUC-MSCs移植对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MDA含量、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P<0.05)。结论:LiCl联合 hUC-MSCs移植对APP+转基因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孟楠;马珊珊;王欣欣;姚宁;邢衢;宋及时;黄团结;关方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γ和白介素2诱导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效果

    目的: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 ATG)诱导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的活性和功能,为CIK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例肿瘤患者外周血1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D3单抗或ATG (50、250、500μg/L)联合干扰素γ、白介素2诱导培养。培养至第6~10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状况,培养至第1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IK 免疫表型( CD3、CD4、CD8、CD56)、激活性表面标志( CD28、CD27、CD69、NKG2D)、抑制性表面标志(PD1、CD152)及Granzyme-B、干扰素γ分泌量。结果:4种培养方式下,细胞增殖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3单抗相比,ATG培养的CIK中CD3+CD4+和CD3+CD8+细胞比例较低(P<0.001), CD3-CD56+与CD8+CD69+细胞比例较高,CD56+细胞干扰素γ和Granzyme-B分泌水平较高。结论:ATG诱导的CIK免疫活性优于用CD3单抗经典方案培养的CIK,抗肿瘤能力较强。

    作者:黄建敏;阚全程;张震;杨双宁;赵璇;李红;王丽萍;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负压引流强度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壁切口引流液中PDGF及 TGF-β含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皮下负压引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切口引流液中PDGF、TGF-β含量的影响。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分为无负压组(30例)、低负压组(30例)及高负压组(20例),三组腹壁切口均给予自然对合处理,并分别实施不同强度的腹壁负压引流,监测三组切口愈合状况及引流液中PDGF及TGF-β含量。结果:无负压组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高负压组及低负压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低于低负压组及高负压组(P<0.05),低负压组、高负压组切口导管留置时间及术后第3天切口引流量显著少于无负压组(P<0.05)。术后第3天低负压组、高负压组腹壁切口引流液中PDGF和TGF-β含量高于无负压组(P<0.05),而高负压组PDGF含量高于低负压组( P<0.05)。结论:高负压引流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切口愈合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春阳;杜敏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胰淀素和烟碱诱导相同离子通道的激活

    目的:观察人胰淀素和烟碱对大鼠脑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膜上受体通道活动的影响。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上,采用细胞贴附式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人胰淀素或烟碱单独应用可以分别诱导相同通道的激活。烟碱与人胰淀素诱导的37 pS电导单通道电流幅度分别为(-3.6±0.4)和(-3.5±0.3) pA,65 pS电导单通道电流幅度分别为(-6.0±0.2)和(-6.1±0.3) pA,两电导水平的单通道电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电流钳记录模式,人胰淀素或烟碱单独应用可引起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并诱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DHβE完全阻断烟碱和人胰淀素的作用,应用人胰淀素受体拮抗剂AC253也观察到类似的效果。结论:人胰淀素受体和烟碱受体在中枢神经元存在功能性协同作用。

    作者:李秀凤;李宗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羟色胺对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 GRP7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对肠炎小鼠结肠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8周龄的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 n=8):正常对照组,低、高剂量5-HT组(分别给予1.0、2.0 mg/kg的5-HT灌肠,每3 d 1次),低、高剂量DSS组(分别饮用10或25 g/L DSS溶液),DSS+5-HT组(给予10 g/L DSS+1.0 mg/kg 5-HT),于第6天结束时处死小鼠。通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测定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IL-6、TNF-α和 GRP78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低、高剂量5-HT组小鼠无肠炎,低剂量DSS组有轻微肠炎,高剂量DSS组和DSS+5-HT组有严重肠炎。 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随炎症程度而增加。 GRP78 mRNA和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低剂量5-HT组和低剂量DSS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剂量5-HT组、DSS+5-HT组和高剂量DSS组,尤其是高剂量DSS组表达增高( P<0.05)。结论:5-HT可能通过上调GRP78蛋白的表达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参与肠道炎症反应。

    作者:陈梦露;董仕桢;常永超;陈攀;冯丹丹;高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1]。早期患者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后多数能长期生存[2],但术后患者阴道长度明显缩短,对其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3],尤其是年轻患者。术中同时行阴道延长术(传统盆腔腹膜缝合)可以延长术后阴道长度和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但手术方法比较复杂,临床效果欠佳。作者自2014年起对此类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行改良盆腔腹膜缝合,上提阴道断端以延长术后阴道长度,并与传统缝合法进行对比,探讨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延长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长度及改善性生活的效果及可行性。

    作者:李娇娇;李留霞;张颖;段情;赵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对 HEK-293细胞中异源表达的 hERG 钾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HEK-293细胞中异源表达的hERG钾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的方法将野生型hERG(WT-hERG)、突变型Y652A-hERG和F656C-hERG分别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依托咪酯对转染后HEK-293细胞表达的hERG钾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的影响。结果:依托咪酯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WT-hERG转染的HEK-293细胞钾通道电流,其半数大抑制浓度为(6.41±2.43)μmol/L,对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无明显影响。与WT-hERG转染的HEK-293细胞相比,依托咪酯对突变体Y652 A-hERG及F656 C-hERG转染的HEK-293细胞内钾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F656 C可能是依托咪酯抑制hERG钾通道的重要靶点。

    作者:韩圣娜;刘备;孔岚;李靓;冯馨;张卫;张莉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 A型主动脉夹层21例临床分析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迅速,病情紧急,若非手术治疗,预后极差,48 h内病死率为50%,1周内约70%,2周内可达90%[1]。近些年来随着CT血管造影( CTA)的普及及疾病防范意识的提高,很多患者都能够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2]。在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中,孙氏手术已逐步取代传统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成为主流手术。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对2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孙氏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超;法宪恩;王宏山;高成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鼠不同动情周期子宫内膜组织中 Bcl-2、Bax 和 Caspase-9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Bcl-2、Bax和Caspase-9在性成熟期小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选取32只性成熟期健康未孕雌性昆明小鼠,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检测法,根据阴道涂片细胞种类,确定各小鼠所属动情周期阶段,将小鼠分4组(n=8),分别为动情前期组、动情期组、动情后期组、动情间期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9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cl-2在子宫内膜上皮组织中表现出与动情周期相关的规律性表达,动情间期表达高于其他各期(P<0.05);Bax在各动情周期均有表达,不同动情周期子宫内膜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Caspase-9在动情期子宫内膜组织中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胞质、固有层子宫腺细胞胞质、基质细胞胞质,且动情前期表达低于其他各期( P<0.05)。结论:Bcl-2、Bax、Caspase-9在动情周期中共同调节子宫内膜细胞周期性的增殖与凋亡。

    作者:左俐俊;任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扩张法耳再造术效果观察

    小耳畸形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耳廓再造是整形外科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手术[1]。目前比较成熟的耳再造方法是庄洪兴等[2]提出的扩张加植皮法外耳再造术,该方法再造耳廓外耳轮廓能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皮肤量不足等诸多缺点[3],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作者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采用大容量扩张器扩张的方法行外耳再造术19例,扩张皮瓣能完全覆盖整个耳廓支架,形态良好,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军华;刘林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乙酰-D-乳糖胺、抗 CD28单克隆抗体对肺癌患者来源的 CIK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N-乙酰-D-乳糖胺联合抗CD28单克隆抗体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32例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抗CD28单克隆抗体组、N-乙酰-D-乳糖胺组及抗CD28单克隆抗体和N-乙酰-D-乳糖胺联合组(联合组),依据CIK细胞培养流程培养和分组处理后于第4、8、10、12、14天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第14天测定IL-2、IL-10、γ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抗CD28单克隆抗体、N-乙酰-D-乳糖胺单独作用均能促进CIK细胞增殖及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增加效应细胞(CD3+CD8+细胞)的比例,增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P<0.05),但二者联合没有协同效应( P>0.05)。结论:N-乙酰-D-乳糖胺与抗CD28单克隆抗体均能增强CIK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但二者无协同作用。

    作者:石晓娟;乔永涛;杨黎;杨双宁;黄建敏;赵璇;李红;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平均小 ADC值在儿童髓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儿童髓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儿童幕下肿瘤行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增强检查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小表观弥散系数( ADC)。结果:髓母细胞瘤38例,平均小ADC值为(0.51±0.11)×10-3 mm2/s;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7例,平均小ADC值为(1.59±0.51)×10-3 mm2/s;室管膜瘤16例,平均小ADC值为(0.86±0.22)×10-3 mm2/s。三种肿瘤的平均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小ADC值诊断髓母细胞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0.011。平均小ADC值以0.626×10-3 mm2/s为阈值,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髓母细胞瘤的敏感度为94.7%,特异度97.0%,准确率为94.7%,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87。结论:常规MR检查联合DWI及ADC值测定对术前诊断儿童髓母细胞瘤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李颜良;张勇;程敬亮;卜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