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法宪恩;柳兵;周玉阳;黄真锋;高勇
目的:构建杜氏盐藻环盒子1(RBX1)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RBX1,筛选与RBX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杜氏盐藻RBX1的开放阅读框,测序分析后插入酵母表达质粒,构建诱饵载体pG-BKT7-RBX1.将酶切鉴定正确的诱饵载体用PEG/LiAc法分别转化到酵母菌Y187和AH109中,通过表型筛选检测RBX1对酵母菌有无自激活和毒性作用.转化诱饵质粒的Y187与文库菌AH109杂交,待三叶草形状的合子形成后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α-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结果:成功构建了pGBKT7-RBX1,它对Y187和AH109两种酵母菌既无自激活又无毒性作用.杂交后筛选得到两个阳性克隆,阳性克隆1与莱茵衣藻和拟南芥中氧化还原酶铁硫蛋白亚基的同源性为38%和39%,阳性克隆2与莱茵衣藻中转化抑制剂蛋白的同源性为57%.结论:诱饵载体pGBKT7-RBX1可用于酵母双杂交.成功筛选得到两个阳性克隆,可能是与RBX1相互作用的蛋白.
作者:许尧;张楠楠;张彦婷;李庆华;杨露;朱相展;薛乐勋;关方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的综合征[1].脑瘫常常伴有脑干听觉功能异常,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及智力发育.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是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能客观反映听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2].作者对收治的140例脑瘫合并听力障碍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采用BAEP评价听力恢复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熊华春;宋钰娟;朱登纳;李湘云;牛国辉;翟红印;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氟斑牙是慢性氟中毒的一种表现,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临床上常按其程度分为轻度(白垩型)、中度(着色型)和重度(缺损型)[1].轻度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或条纹,中度病变区呈黄色、棕色,重度氟斑牙表现为牙釉质表面的缺损[2].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牙齿美白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氟斑牙对美观造成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祛氟剂在氟斑牙美白中的应用已经得到认可,祛氟剂联合冷光美白技术治疗氟斑牙疗效比单纯应用冷光美白更显著[3].该研究对120例中度氟斑牙患者采用冷光美白联合祛氟剂和微打磨技术进行美白治疗,评估2种方法的疗效,并观察美白后牙齿敏感情况.
作者:张丽娜;李锐;郭田;史婷;刘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和胎盘组织中S100A12蛋白的表达,观察其血清对滋养细胞的影响,探讨S100A12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择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同期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中S100A12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S100A12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各组孕妇血清体外培养滋养细胞48 h,另设无血清培养的空白对照组,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的表达.结果:轻、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S100A1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重度子痫前期组滋养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及RAGE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及空白对照组(P<0.05),增殖率则降低(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较轻度子痫前期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S100A12高表达可能是子痫前期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赵先兰;潘淑敏;刘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皮肤组织中泛素(Ub)和αt-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MS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MSA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的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Ub及α-突触核蛋白的细胞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A患者皮肤表皮层中Ub[(0.021±0.006)vs(0.429±0.009)]及α-突触核蛋白[(0.035±0.015)vs(0.111±0.021)]的表达均上调(t=3.974和3.321,P<0.05).结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能参与了MSA的发病.
作者:张瑞锋;殷竞争;周玉帅;滕军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 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HCM患者(HCM组)和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3D-STI测量左室整体峰值面积应变(GPAS)、左室16节段峰值面积应变(PAS)及左室室壁运动同步性指标面积整体应变达峰时间(A-Max-Ts)、达峰时间标准差(A-Ts-S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室GPAS绝对值降低(t=2.040,P=0.045),大部分左室PAS绝对值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A-Ts-SD、A-Max-Ts均升高(t=4.980、20.997,P<0.001).结论:3D-STI检测出HCM患者早期即出现心肌形变能力下降及收缩不同步,为评价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亚飞;张瑞芳;武丽娜;盛光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HepG2肝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0、3、6、9和12 mg/L)丙泊酚培养HepG2细胞24h后,通过细胞侵袭实验检测侵袭率;培养24、48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培养48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MMP-2、MMP-9 mRNA及MMP-2、MMP-9和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随丙泊酚质量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逐渐降低(F=4 883.900,P<0.001),细胞活性逐渐降低(F=38.334,P<0.001),MMP-2及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亦逐渐降低(P<0.05),而TIMP-1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F =44.918,P<0.001).结论:丙泊酚能降低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及细胞活性,其机制与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促进TIMP-1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巍;宋平义;景桂霞;张晓琪;南克俊;沙保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基因rs7041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肥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11例肥胖者和213例体重正常者的DBP基因rs7041位点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降维法分析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肥胖组和对照组DBP基因rs7041位点TG+ GG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5,P=0.020),肥胖组rs7041位点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x2=5.175,P=0.023).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DBP基因rs7041位点TG基因型携带者肥胖危险性升高(调整OR=1.528,95% CI=1.017~2.295),TG+ GG基因型携带者肥胖危险性升高(调整OR=1.605,95% CI=1.079 ~ 2.389).进一步分析显示,DBP基因与环境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DBP基因rs7041位点多态性与肥胖易感性之间存在关联.
作者:王重建;王高帅;李玉倩;刘晓田;张路宁;彭晓燕;周浩;王雪青;任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免疫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炎性因子,存在于多种与AS有关的细胞中,可转录激活多种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相关的炎性细胞,调控炎性蛋白基因转录.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的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AS炎症反应,使不稳定的AS斑块变稳定,从而使不稳定型ACS趋向稳定,显著降低临床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徐先静;黄改荣;段明勤;曹选超;张倩;桑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0年至2014年超声诊断的六大类致死性畸形发病情况,并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建立发病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某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四维超声系统筛查发现的六大类致死性畸形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规律;采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数据拟合ARIMA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014年1月至12月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检查86 018例,筛查出六大类致死性畸形胎儿1 063例,总发病率为12.36‰,其中发病率高的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3.67‰),其后依次为单腔心(3.39‰)、腹壁裂-内脏外翻(2.06‰)、无脑儿(1.77‰)、致死性骨发育不良(0.79‰)、严重脑膨出(0.67‰).ARI(1,0)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六大类致死性畸形月发病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MAD为0.381 7,MAPE为28.01%,MSE为0.061 8).结论:六大类致死性畸形的发病率仍较高,ARI(1,0)模型能较好地用于其发病率的预测.
作者:樊慧;栗河舟;郝长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以鱼腥草挥发油GC-MS特征谱峰面积和其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为基础进行谱效关系分析,以确定鱼腥草挥发油抗肿瘤的药效成分组.方法:通过GC-MS技术获取不同产地鱼腥草挥发油的色谱图,通过MTT实验考察不同产地鱼腥草挥发油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采用偏小二乘回归分析技术对色谱峰与抑制率的内在联系进行谱效分析.结果:GC-MS特征谱中色谱峰6、14、15、22、25、26、27和细胞抑制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代表物质对抗肿瘤药效贡献较大,为抗肿瘤药效成分组.结论:鱼腥草挥发油的抗肿瘤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张壮丽;赵宁;赵志鸿;张小俊;王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沙颍河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居民体内负荷.方法:距沙颍河2 km以内和20 km以外各选取1个自然村作为污染区和对照区,采用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环境介质中铅、汞、镉含量,采用溶出伏安法测定人群血超过清铅、汞、镉含量.结果:污染区饮用水、土壤、小麦、叶类蔬菜中铅和镉含量均高于对照区(P均<0.05).污染区饮用水、土壤中汞含量亦高于对照区(t=4.266、2.246,P均<0.05).污染区人群血清中铅、汞、镉含量高于对照区人群(t=5.466、2.821、10.736,P均<0.05).结论:沙颍河沈丘段河水中重金属通过水平扩散、垂直渗透等方式,污染了居民生活饮用水、土壤、叶类蔬菜、小麦,使居民机体铅、汞、镉内暴露水平增高.
作者:刘文一;李岩;巴月;程学敏;左其亭;薛玉堂;崔留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急腹症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连续采样的方法收集因急腹症急诊入院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接受FTS 253例,传统手术(CTS) 1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30,P=0.642),性别构成、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S组比较,FTS组患者术后血浆血浆C反应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善(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首次进食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术后WHO疼痛分级降低(P<0.05).结论:FTS应用于急腹症救治的围手术期处理安全、有效.
作者:胡蓉蓉;刘海燕;刘兰萍;郭贯成;王万鹏;曹建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特别好发于中青年女性[1],其发病率为9%~10%,特点为多象限、数目不定、大小不一[2],同侧及对侧多发概率相等,外上象限是其好发部位[3],往往通过乳房彩超检查发现[4].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5-6].可以根据病情及患者自身要求选择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及传统开放式手术,因此术前的双乳彩超非常必要[7-8].但术前彩超有遗漏可能,且盲目寻找易损伤腺体.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采用及未采用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纤维腺瘤135例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付琳琳;夏曼枝;张莹莹;王燕;张临风;李靖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 06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资料,术后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5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术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57例中,脑栓塞13例,颅内出血7例,连续昏迷17例,谵妄15例,癫痫2例,缺血性视神经脑病3例.57例中,11例死亡,46例存活.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0岁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β=1.622,OR (95% CI)=5.063(1.085 ~ 46.165)];术中体外循环对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没有影响[β=0.910,OR(95% CI)=2.485(0.437~5.097)].结论:年龄≥70岁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马超;法宪恩;柳兵;周玉阳;黄真锋;高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冬凌草提取物KYBNZ-1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5、1.0、2.0、4.0、8.0 mg/L的KYBNZ-1I分别作用24、48、72 h对Te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检测0.0、1.0、2.0、3.0 mg/L的KYBNZ-1I作用48 h Tca8113细胞的周期分布、凋亡情况及CyclinD1、CyclinB1、Cdc-2蛋白的表达.结果:KYBNZ-1I对Tca811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剂量=133.991,F时间=22.526,P< 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3.0 mg/L的KYBNZ-1I作用48 h后G2/M期细胞增多,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F=108.465、212.353,P<0.05);随药物剂量的升高,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F=45.288,P<0.001),CyclinB1、Cdc-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F=21.273、19.228,P<0.05).结论:KYBNZ-1I对Tca811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YBNZ-1I抑制CyclinD1蛋白的表达、提高CyclinB1和Cdc-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常悦;王维嘉;朴军颜;姚珂;左非非;徐少博;徐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厚度.方法:观察组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19眼,自身对照和正常对照分别为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的对侧非弱视眼19眼及正常同龄人眼19眼,应用OCT测量上述各组视盘周围RNFL和黄斑厚度.结果:观察组视盘鼻侧RNFL厚度为(71.63±10.55)μm,高于自身对照[(65.00±12.54) μm]和正常对照[(65.21 ±8.29) μm](t=2.396和2.240,P<0.05).观察组黄斑厚度[(196.68±15.13) μm]较自身对照组[(184.74±13.84) μm]和正常对照组[(185.16±15.05)μm]增加(t=2.135和2.131,P<0.05).结论: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鼻侧RNFL和黄斑中心区厚度比对侧非弱视眼及正常同龄人眼增厚,其视网膜结构可能存在异常.
作者:吕勇;李创;高莎莎;杨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铅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仔鼠随机分为生长期暴露组[母鼠饮2 g/L的醋酸铅水溶液经母乳给仔鼠染毒,直至断乳(21d)]、成年期暴露组(出生后第180 ~240天给予2 g/L的醋酸铅水溶液)、共同暴露组(按照上述方式在生长期及成年期均染铅)以及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4组,每组10只.1 a后,分别用Morris水迷宫及ELISA测定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组织中Aβ含量.结果:各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96.688,F组间=177.902,P均<0.001);各暴露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对照组(F=30.394,P< 0.001),生长期暴露组和共同暴露组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少于成年期暴露组(P均<0.05);各暴露组小鼠海马组织中Aβ含量高于对照组(F =346.032和53.796,P均<0.001),且生长期暴露组和共同暴露组Aβ含量高于成年期暴露组(P<0.05).结论:生长期铅暴露造成海马组织中Aβ蓄积更严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也更严重.
作者:李静;刘芳丽;安伟锋;薛振菲;李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佳时机.方法:有息肉和无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各45例,均采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有息肉和无息肉患者均根据术前药物干预情况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4周后手术组和药物治疗8周后手术组,每组15例.监测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评估术后术腔上皮化进程、痊愈症状恢复时间、痊愈率和术后1个月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息肉和无息肉患者药物治疗4周和8周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痊愈症状恢复时间缩短(P<0.05);术后术腔上皮化进程缩短(P<0.05).结论:术前正规药物治疗4周后是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良好时机.
作者:尹志华;王广科;刘宏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miRNA let-7b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miRNA let-7b在损伤脊髓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BMSCs组、miRNA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1周,BMSCs组行BMSCs移植,miRNA组移植miRNA let-7b慢病毒载体感染的BMSCs,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移植后第3天至8周,按BBB标准量表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中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实验时间内,各组大鼠BBB评分和脊髓NF-200表达持续升高;不同时间点BBB评分和脊髓NF-200表达以miRNA组高,BMSCs组次之,对照组低(P<0.05).移植后各组脊髓GFAP表达均呈持续性增高,各时间点GFAP阳性表达面积以对照组大,BMSCs次之,miRNA组小(P<0.05).结论:miRNA let-7b可能通过促进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抑制脊髓损伤后反应性胶质细胞的增生及胶质瘢痕形成等机制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徐玉生;崔浩;张松;王培松;朱海洋;钟斌;苗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