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

张珂;高永涛;朱高层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无抽搐电休克, 肌痛, 应激反应
摘要:目的 观察在常规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etroeonvulsive therapy,MECT)前预注三种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躁狂症病程中首次行MECT的患者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在常规MECT前静脉匀速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D1组,n=20)、0.7μg/kg(D2组,n=19)、1.0 μg/kg(D3组,n=20)和等容量生理盐水20 ml(N组,n=20),四组均在10 min内泵完,随即行常规MECT.记录麻醉前(T0)、泵药(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10 min后(T1)、MECT通电后30 s(T2)及通电后5min(T3)的MAP和HR;记录T0、T2时血糖和血皮质醇(Cor)浓度;记录通电后30 min(T4)和通电后6 h(T5)的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与N组比较,T2时D1、D2、D3组Cor浓度、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D2、D3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且降低、减慢幅度D3组大于D2组,D2组大于D1组(P<0.05);T5时D1、D2、D3组肌痛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D2、D3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且下降、延长程度D3组大于D2组,D2组大于D1组(P<0.05).四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CT治疗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剂量相关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治疗后肌痛,延长苏醒时间.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外科领域的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神经功能的一项技术,在脊柱外科用以识别和减少术中可能发生的脊髓及神经根损伤.20世纪70年代末,Mφller等[1]首次记录了脊柱侧凸手术中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证明IONM可以减少脊髓的损伤.此后,包括SSEP在内的IONM技术因可连续、实时反映术中脊髓及脊神经根功能状态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本文就该技术应用近10年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贾强;李玉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率评估腹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目的 探讨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率(respirophasic variation in carotid artery blood flow peak velocity,△Vpeak-CA)评估腹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手术患者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45~75岁,BMI 20~24 kg/m2,ASA Ⅰ~Ⅲ级.在气腹压稳定于13~15 mm Hg后,20 min内快速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ml/kg.以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的增长量(△CI)≥15%作为液体反应阳性的判定标准,分为有反应组(R组,n=32)和无反应组(NR组,n=23),并绘制△Vpeak-CA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诊断阈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和95%o可信区间(CD.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气腹前,T1)、气腹压上调稳定于13~15 mmHg5min后(T2)、补液后5 min(T3)的每博变异率(SVV)、△Vpeak-CA和CI.结果 气腹下补液前△Vpeak-CA与CI呈高度负相关(r=-0.843,P<0.001).△Vpeak-CA评估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的AUC为0.884 (95%CI 0.793~0.975),诊断阈值为17.85%,判断液体反应性的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91.3%.结论 △Vpeak-CA可作为腹腔镜手术患者评估容量反应性的可靠指标.

    作者:王骁颖;张扬;高巨;彭艺;黄天丰;王存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持续高气道压纵隔气肿一例

    患者,男,27岁,172 cm,88 kg,ASA工级,以“吞咽困难2年,进行性加重10 d”入院,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拟左侧卧位全麻下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患者现病史及既往史无特殊,无吸烟、饮酒嗜好,心、肺功能良好,术前化验检查及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入室监测生命体征,无创血压120/75mm Hg,HR 77次/分,SpO2 91%.

    作者:石海霞;于建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Ⅱ,PecsⅡ)阻滞和胸椎旁神经(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TPVN)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40~65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0例.P组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PecsⅡ阻滞;T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TPVN阻滞,给予同等剂量和浓度的罗哌卡因.所有患者神经阻滞完成后观察30 min,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PCIA.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使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T组[(326.5±47.8)min vs (201.4±34.5) min,P<0.01].P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6.9±1.2)μg vs (10.7±1.9)μg,P<0.01].P组阻滞皮区达T2的患者明显多于T组[35例(87.6%) vs 9例(22.5%),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PecsⅡ阻滞与TPVN阻滞均可安全可靠地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但PecsⅡ阻滞效果更为完善和持久.

    作者:靳红绪;张同军;孙学飞;王忠义;王福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的研究进展

    在全麻苏醒期,严重呛咳会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颅内高压和眼内压增高等各种不良并发症.尤其在神经外科手术和甲状腺手术等苏醒期,严重的呛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会造成手术部位出血、再次手术等严重后果[1].瑞芬太尼作为一种超短效阿片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预防严重呛咳反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不同麻醉维持药物及性别可能影响瑞芬太尼用于预防苏醒期呛咳的剂量.本文就瑞芬太尼预防麻醉苏醒期呛咳抑制机制、临床应用(包括用药剂量、特殊人群、其他人工气道等),以及预防呛咳的影响因素、优点、相关不良反应等进行系统阐述,以供参考.

    作者:秦卫辉;石翊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刺联合颈部阻滞对麻醉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针刺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收集所有关于针刺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用于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提取与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终纳入5篇RCT文献,共计3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比较,针刺联合神经阻滞组(试验组)术中血压差(MD=-13.62,95%CI-15.41~-11.84,P<0.001)和心率差(MD=-6.49,95%CI-8.61~-2.36,P<0.001)明显减小,并且术后8 h(MD=-1.07,95%CI-1.38~-0.75,P<0.001),12 h(MD=-1.11,95%CI-1.30~-0.93,P<0.001)及24 h(MD=-0.15,95%CI-0.25~-0.04,P=0.006)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结论 针刺联合神经阻滞可能具有改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并能起到术后镇痛的作用.

    作者:崔波;唐艺丹;周建雄;吴俊梅;刘进;龚春雨;杨磊;杨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生寒战Wrench 3/4级的产妇90例,年龄20~35岁,ASA Ⅰ或Ⅱ级.于寒战发生后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30例,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纳布啡0.07 mg/kg(N组)和曲马多1 mg/kg(T组).记录麻醉结束至寒战开始时间、药物处理后寒战消失时间、寒战治疗成功和复发的情况、改良OAA/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麻醉结束至寒战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和T组药物处理后寒战消失时间分别为(3.6±1.3)min和(4.2±2.2)min,明显短于C组的(14.3±7.3)min(P<0.05).N组和T组寒战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0.0%,明显高于C组的16.7%(P<0.05);复发率分别为7.1%和11.1%,明显低于C组的80.0%(P<0.05).N组OAA/S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T组(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60.0%,明显高于C组和N组的20.0%和13.3%(P<0.05);三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布啡0.07 mg/kg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发生的寒战,且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曲马多更低,具备可接受的镇静作用.

    作者:杨鹏;龚园;罗爽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羟考酮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羟考酮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与静-吸复合全麻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76~92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静脉羟考酮组(O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C组),每组17例.麻醉前两组均未用术前药,入室后O组静注羟考酮3~5 mg后,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12 mg;C组缓慢静注舒芬太尼0.2~0.3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依托咪酯0.1~0.2 mg/kg诱导,术中泵注丙泊酚3~5 mg·kg-1·h-1、瑞芬太尼0.1~0.3 μg·kg-1·min-1,吸入0.55%~2%七氟醚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0.10mg/kg维持肌松.记录住院时间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O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10.4±1.6)d vs (15.8±2.0)d,P<0.05].O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2例(11.8%) vs 9例(52.9%),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PFNA内固定手术中,羟考酮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较静-吸复合麻醉提供更佳的效果.

    作者:李宝贵;曹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评价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30所公立医院的310名在职在岗麻醉医师,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 HSS)进行测评.对与重度职业倦怠及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重度评级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18例(5.81%o).职业倦怠3个维度重度评级发生率分别为134例(43.22%)、35例(11.29%o)和128例(41.2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职业倦怠危险因素为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学历(OR=4.695,95%CI 1.556~14.172)].职业倦怠3个维度重度评级危险因素分别为每周工作时间[40~60 h(OR=4.420,95%CI 2.504~7.802);≥60 h(OR=7.469,95%CI 1.758~31.733)]和医院级别[三级(OR=1.847,95%CI 1.112~3.069)];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OR =2.306,95%CI 1.032~5.155)]、工作年限[6~15年(OR=0.358,95%CI 0.135~0.949)]和年麻醉例数[≥390例(OR=3.352,95%CI 1.301~8.639)];医院级别[二级(OR=1.717,95%CI 1.045~2.823)].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情感衰竭及成就感低落.硕士以上学历麻醉医师更倾向于发生重度职业倦怠.

    作者:陈易;邱玉雪;王婷;李培姬;刘斌;吴茜萍;徐向钊;杨立斌;苗丽娜;蔚静芳;孟尽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常规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etroeonvulsive therapy,MECT)前预注三种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躁狂症病程中首次行MECT的患者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在常规MECT前静脉匀速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D1组,n=20)、0.7μg/kg(D2组,n=19)、1.0 μg/kg(D3组,n=20)和等容量生理盐水20 ml(N组,n=20),四组均在10 min内泵完,随即行常规MECT.记录麻醉前(T0)、泵药(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10 min后(T1)、MECT通电后30 s(T2)及通电后5min(T3)的MAP和HR;记录T0、T2时血糖和血皮质醇(Cor)浓度;记录通电后30 min(T4)和通电后6 h(T5)的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与N组比较,T2时D1、D2、D3组Cor浓度、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D2、D3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且降低、减慢幅度D3组大于D2组,D2组大于D1组(P<0.05);T5时D1、D2、D3组肌痛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D2、D3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且下降、延长程度D3组大于D2组,D2组大于D1组(P<0.05).四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CT治疗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剂量相关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治疗后肌痛,延长苏醒时间.

    作者:张珂;高永涛;朱高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骨科手术中芬太尼诱发患儿咳嗽与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中芬太尼诱发患儿咳嗽与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骨科四肢手术的患儿159例,男98例,女61例,年龄3~12岁,ASA工级.开放上肢静脉,进行全麻诱导,5s内静推芬太尼3μg/kg,1min内发生咳嗽者纳入咳嗽组(FIC组)(n=61),未发生咳嗽者纳入非咳嗽组(NFIC组)(n=98).记录术后24h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及严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芬太尼诱导咳嗽和PONV的相关性.结果 FIC组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NFIC组[33例(54.1%) vs 36例(36.7%),P<0.05].两组PONV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芬太尼诱发咳嗽是患儿PONV的危险因素(OR=1.508,95%CI 1.263~1.981).结论 在患儿骨科手术中,芬太尼诱发咳嗽者PONV发生率也高,但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与未发生咳嗽者无明显区别.

    作者:孙震;王琦;吕晶;陈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心肌运动的协调一致对维持心脏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室间同步化运动的改善对于提高每搏量(stroke volume)和左心室容积(left ventricular volume)至关重要[1].因此,围术期理解心脏协调性运动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精准麻醉管理.本文就心肌运动不同步化的定义、原因、心脏不同步化运动在超声心动图中的表现及其CRT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王亭亭;史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3~69岁,体重47~70 kg,ASA Ⅰ或Ⅱ级.术中出血200~400ml,Hb<70 g/L时启动输血,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组(P组):术中输血时采用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异体输血组(A组):输血时采用异体输血.测定入室时、术毕即刻、术后1、3、7d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和IL-2、IL-10、TNF-α、穿孔素(perforin,PF)浓度.结果 与入室时比较,术毕即刻至术后7dA组CD3+、CD4+、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术后3、7dA组CD3+、CD4+、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1~7dA组IL-2浓度明显低于,IL-10浓度明显高于P组(P<0.05).与入室时比较,术毕即刻至术后3dA组IgG、IgA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毕即刻P组IgG、IgA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1、3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围术期异体输血可降低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并延长其恢复时间,也可一过性降低血浆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从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而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对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轻微.

    作者:周循;王欢;刘小倩;朱娜娜;夏荣;郭建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一例

    患者,女,53岁,163 cm,48 kg.因“摔倒致右髋部疼痛,运动困难1h”入院.入院后髋关节平片提示:右股骨颈骨折.既往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病史3年.入院时HR 90次/分,律齐,RR16次/分,BP 133/91 mm Hg;意识清楚,说话声音含糊不清,语速慢;右侧鼻唇沟变浅,舌肌萎缩明显,舌肌震颤(+),伸舌稍向右偏;呼吸规则,深呼吸、咳嗽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膝反射普遍对称性增高,肌张力不高;右下肢外伤活动障碍,余肢体肌力初测正常,双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未引出.

    作者:蔡有松;严佳佳;尹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地佐辛对β淀粉样多肽处理的原代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接受β淀粉样多肽处理的原代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以及与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HCN)通道的关系.方法 出生24 h内的SD大鼠,体外培养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并接种于培养瓶或35 mm培养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组(n=5).ZA组和CDA组预先24 h分别向培养基中加入HCN通道激动剂7-CH-cAMP(30μmol/L)和阻断剂ZD7288(30μmol/L),随后DA1、DA2、DA3和CDA组分别向培养基中加入地佐辛10-7、10-6、10 5和10-6 mmol/L孵育24 h,后A、DA1、DA2、DA3、ZA和CDA组分别向培养基中加入Aβ1-42(15 μmol/L)孵育24 h作为β淀粉样多肽处理,而对照组(C组)细胞正常培养.按照各组处理收集星形胶质细胞,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凋亡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损伤率,ELISA法测定细胞前炎性因子IL-1β浓度,Westem blot法测定细胞内Cu/Zn-SOD和Mn-SOD蛋白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损伤率和IL-1β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DA2、DA3和ZA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损伤率和IL-1β浓度明显下降,Cu/Zn-SOD和Mn-SOD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DA组比较,DA2、DA3和ZA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损伤率和IL-1β浓度明显下降,Cu/Zn-SOD和Mn-SOD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地佐辛抑制β淀粉样多肽诱发的原代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HCN通道开放被抑制后,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Cu/Zn-SOD和Mn-SOD含量增加相关.

    作者:张立民;李睿;孙文波;王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肺结节手术中非气管插管胸腔镜的麻醉管理

    肺结节是一种肺部病因未明的肉芽肿性疾病,其直径<3 cm,并且完全被肺实质包围[1].临床上,患者做胸片检查后偶然发现肺结节的概率为0.1%~0.2%[2,3].目前,鉴别诊断肺结节的检查包括柔性支气管镜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CT引导经皮细针抽吸活检、高分辨率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2,4,5].在无法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手术是唯一的选择,且能同时提供诊断和治疗.

    作者:罗梦思;吴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对乳腺癌患者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乳腺癌患者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与阻滞效果之间的关系,探讨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均为女性,年龄29~67岁,ASA Ⅰ~Ⅲ级.全麻之前行超声引导下T3~4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椎旁间隙注入0.25%罗哌卡因25 ml.随机在阻滞侧和非阻滞侧的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各取一个测量点,记录神经阻滞前、阻滞后15 min的皮肤温度.以神经阻滞效果佳(阳性)、神经阻滞效果差(阴性)作为评判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寻找诊断临界值(cutoff值);Pearson分析温度变化和阻滞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手掌心温度变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AUC手掌心)为0.892(95%CI 0.803~0.947),Cutoff值为0.9℃,其敏感度为87.3%,特异性为75.9%;腋窝温度变化的AUC(AUC腋窝)为0.813(95%CI0.756~0.884),Cutoff值为0.4C,其敏感度为80.7%,特异性为71.6%;AUC手掌心明显大于AUC腋窝 (P<0.05).结论 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对评估T3~4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用于T3~4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价;手掌心皮肤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评估的准确性高于腋窝皮肤温度.

    作者:李艳;谢海;向伟;吴多志;周期;马乃全;欧阳碧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姜黄素对内毒素休克兔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内毒素休克兔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2月龄,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姜黄素对照组(Cur组,姜黄素50mg/kg)、内毒素休克组(L组,脂多糖5 mg/kg)和姜黄素预处理组(CurL组,姜黄素50 mg/kg,30 min后予脂多糖5 mg/kg),每组10只.给予脂多糖后6h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并处死兔.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肾损伤评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RT-PCR法检测肾组织Nrf2和HO-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Nrf2总蛋白、Nrf2核蛋白及HO-1蛋白含量.结果 C组和Cur组肾单位结构未见明显异常.L组肾小球皱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或脱落,肾间质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urL组病理改变较L组明显减轻.与C组比较,L组及CurL组肾损伤评分、BUN、Cr及MDA浓度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肾组织Nrf2和HO-1 mRNA表达量、Nrf2总蛋白、Nrf2核蛋白及HO-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CurL组肾损伤评分、BUN、Cr及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肾组织Nrf2和HO-1 mRNA表达量、Nrf2总蛋白、Nrf2核蛋白及HO-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轻内毒素休克诱发兔的AKI,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陈牡林;李跃祥;余剑波;王飞;孙莹;宋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掌上超声定位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掌上超声定位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210例,男146例,女64例,年龄18~70岁,ASA 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70例:触摸组(C组),使用传统触摸法定位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掌上超声组(U1组),使用GE Vscan掌上超声定位桡动脉短轴平面外法进行穿刺置管;普通超声组(U2组),使用普通便携式超声定位桡动脉短轴平面外法进行穿刺置管.所有患者穿刺前均行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桡动脉的直径及桡动脉前壁距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深度);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穿刺次数≤3次的例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桡动脉直径、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U1组和U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次数≤3次的比例明显升高,穿刺次数明显减少,穿刺时间明显缩短,穿刺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U1组与U2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一种极有价值的辅助手段,同时掌上超声可作为普通超声的良好替代选择.

    作者:李继;陈堃;柯希建;梅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醚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七氟醚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3.0~3.5月龄,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对照组(NDC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对照组(DC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七氟醚后处理组(NDS组)和糖尿病缺血-再灌注七氟醚后处理组(DS组),每组8只.采用栓线法和链脲佐霉素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和糖尿病大鼠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进行大鼠神经缺损评分,采用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tin-1,Ang-1)蛋白含量.结果 DC组神经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高于NDC组,Ang-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NDC组(P<0.05);NDS组神经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低于NDC组,Ang-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NDC组(P<0.05);DS组神经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低于DC组,Ang-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DC组(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糖尿病可加重神经缺损,增大脑梗死体积,减少Ang-1蛋白含量;七氟醚可减轻神经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增加Ang-1蛋白含量;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Ang-1蛋白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刘振国;董桂敏;张海燕;刘伟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