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尿动力学测定

史云菊;齐艳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 神经原性膀胱, 尿动力学
摘要: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常见的解剖异常为脊髓脊膜膨出和隐性脊柱裂[1].作者比较分析了脊髓脊膜膨出和隐性脊柱裂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1、CD23及血清IgE测定

    目的:研究哮喘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1、CD23表达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48例哮喘发作期儿童和29例哮喘缓解期儿童外周血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gE水平,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哮喘发作组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缓解组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726,0.739,0.714,P均<0.05).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与血清IgE水平不相关.结论:CD21、CD23的表达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管活性药物海绵体内注射致阴茎异常勃起46例处理体会

    阴茎异常勃起是指阴茎长时间持续勃起,并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自然情况下较少见.血管活性药物海绵体内注射(ICI)可以导致阴茎异常勃起[1].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本科采用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和前列腺素(PGE1)等药物检查、诊断和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940例,发生阴茎异常勃起46例(4.89%),妥善处理后,均未出现严重后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立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定位表达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蛋白和mRNA定位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法分别检测4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MMP-2,-9的mRNA及蛋白定位表达.结果:用RT-PCR、原位杂交2种不同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细胞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9%和53.66%,MMP-2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4%和9.76%,食管癌细胞与组织成分中MMP-9阳性表达相一致,但MMP-2明显不符.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MMP-9由食管癌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分泌,而MMP-2则非肿瘤细胞所分泌.

    作者:温洪涛;张蕾;李继昌;张云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50例外科治疗体会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是目前临床处理的难题之一.作者对本院1983年至2002年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冯留顺;李月光;马秀现;叶学祥;许培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胎妊娠15例护理体会

    多胎妊娠属高危妊娠[1],孕妇并发症多,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加强多胎妊娠产前、产时及产后的护理管理,对于减少母儿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将本院近3 a来共收治多胎妊娠15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爱清;程国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及EB在定量PCR中敏感性比较

    目的:比较荧光染料SYBR Green I及EB在定量PCR诊断中检测DNA的敏感性.方法:分别用琼脂糖凝胶电泳SYBR Green I染色及EB染色,检测26例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及20例正常人DNA PCR扩增产物,并进行光密度分析比较.结果:SYBR Green I染色于24个循环PCR产物带型清楚,可准确定量检测;EB染色则在28个循环才能进行定量分析.结论:荧光染料SYBR Green I染色较EB染色测量DNA敏感、快捷,在定量PCR技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茜;谢湘芝;经承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郑州市流产或死胎孕妇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情况测定

    目的:了解郑州市流产或死胎孕妇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和PCR方法分别检测郑州市237例正常孕妇及29例不明原因流产或死胎孕妇血清中B19-IgG、B19-IgM和B19 DNA表达情况.结果:29例流产或死胎孕妇B19-IgG、B19-IgM和B19 DNA阳性率分别为51.7%(15/29)、6.9%(2/29)和13.8%(4/29),237例正常孕妇B19-IgG、B19-IgM和B19 DNA阳性率分别30.4%(72/237)、1.3%(3/237)和2.5%(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市孕妇中存在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可能导致不明原因流产或死胎.

    作者:靳静;冷弘;徐慧丹;刘全离;赵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治疗体会

    1999年3月至2003年9月,作者用血浆置换术(PE)结合冷上清输注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建社;梅海燕;陈善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骨转移并高钙血症7例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并发高钙血症,其发生率约为10%~20%[1].本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失调,但许多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被忽视,延误诊治.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收治恶性肿瘤骨转移并高钙血症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春莲;张靖;王明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位胆管癌24例外科治疗体会

    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左右肝管汇合处和肝总管上1/3段的黏膜上皮癌,又称Klastskin瘤或肝门部肝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1].因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手术切除率极低.作者回顾分析本院1994年2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24例高位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举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150 mg/d,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血浆NO及GMP-140含量,并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阿司匹林组血浆NO及GMP-140含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但ESS分值变化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

    作者:林爱琴;赵凤臣;倪居;邓双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核型分析

    目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核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显带法对56例M5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M5患者中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为57.14%(32/56).异常核型组完全缓解率25.00%(8/32),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组的58.33%(14/24)(P<0.05).核型异常涉及多的是8号染色体(11/32),表现为±8、t(8;16)和t(8;21).结论:核型异常的M5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孟小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BsAg和B19 VP2复合抗原的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微小病毒B19VP2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系统.方法:用PCR扩增HBsAg基因及B19病毒VP2基因,分别与pGEM-T重组,构建出pGEM-T-HBs及pGEM-T-VP2并测序分析;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将pGEM-T-HBs中的HBs基因克隆入pGEX-5X-1表达载体中,得到pGEX-5X-1-HBs;再将pGEM-T-VP2中的VP2基因克隆入pGEX-5X-1-HBs中,得到pGEX-5X-1-HBs-VP2后转化至BL21(DE3)宿主菌中,并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以Western-blot鉴定.结果:pGEX-5X-1-HBs-VP2可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鉴定具有HBsAg及B19 VP2的双重抗原性.结论:成功构建pGEX-5X-1-HBs-VP2原核表达载体,且其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HBV和B19病毒重组多价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国强;张世杰;刘全离;徐慧丹;陈宗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郑州市社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了解社区中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10个居委会,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22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膳食控制状况、治疗方式、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糖尿病相关知识等进行调查.采空腹及早餐后2 h静脉血测血糖.空腹血糖<7.77 mmol/L且餐后2 h血糖<11.10 mmol/L为病情控制良好;空腹血糖≥7.77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0 mmol/L为病情控制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研究因素与病情控制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尿病知识评分、膳食控制状况、治疗方式等5个因素对病情控制状况有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病程、糖尿病知识评分、膳食控制状况3个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结论:病程、糖尿病知识评分、膳食控制状况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的主要因素.但科学的、正规的药物治疗对病情控制状况的影响也不应被忽视.

    作者:张卫东;袁媛;郗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外毒素A对人单个核细胞TNF-α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热杀灭的铜绿假单胞菌(HKPA)及其外毒素A(PEA)对人单个核细胞(PBMC)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1×10 7 CFU/ml HKPA作为诱导物、50μg/L、100 μg/L、200 μg/L、400 μg/L PEA作为抑制物、抗PEA血清作为中和物,诱导PBMC体外产生TNF-α.ELISA法检测TNF-α浓度.结果:对照组HKPA可诱导PB-MC产生一定浓度的TNF-α;当PEA浓度≥100μg/L时,抑制TNF-α的产生(P<0.01),TNF-α浓度与PEA的剂量呈负相关(r=-0.82,P<0.01).抗PEA血清完全中和PEA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TNF-α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KPA在体外可有效诱导PBMC产生TNF-α,PE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TNF-α的产生.

    作者:邓予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BALB/c 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双糖酶法测定条件的优化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准确测定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pH的底物溶液与肠黏膜提取物反应,计算相应的酶活性;取不同反应时间(45 min,60 min,75 min),不同显色时间(45 min,60 min,75 min)和不同显色剂用量(2.0 ml,2.5 ml,3.0 ml)按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底物溶液与肠黏膜反应的A值作为正交实验的评分标准.结果与结论:由正交实验得出,该方法的佳反应条件为:pH 4.6,水浴75min,显色时间45 min,显色剂用量3.0 ml;批内酶活性(0.029±0.003)U/ml,CV=2.49%,批间酶活性(0.032±0.004)U/ml,CV=4.19%.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作者:何伟;黄磊;吕斌;黄承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IL-1β对体外人Graves眼病球后成纤维细胞分泌RANTES的影响

    目的:探讨IL-1β对人眼球后成纤维细胞(RF)产生趋化因子RANTES的影响及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趋化作用.方法:取Graves眼病(GO)患者和斜视患者眼球后结缔组织,胶原酶消化法获得RF,分别以0μg/L、0.04μg/L、0.40 μg/L、8.00 μg/L、10.00 μg/L的IL-1β在RPMI培养基中孵育24 h,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RANTES mRNA表达和RF培养上清中RANTES的含量,并观察活性核因子κB抑制剂CAPE对RANTES表达量的影响.采用96微孔板Chemo TX System进行趋化实验检测RF产生的RANTES对PBL的趋化作用,并观察鼠抗人RANTES抗体对PBL游走能力的影响.结果:RF在体外几乎不能产生RANTES,经IL-1β刺激之后,RANTES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都升高,GO患者RF产生RANTES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RF((182.9±14.1)μg/L vs(77.9±3.8)μg/L,t=16.765,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CAPE可明显抑制IL-1β对RF表达RANTES的诱导效应.经IL-1β刺激的RF培养上清可增强PBL的游走能力,此效应可被鼠抗人RANTES抗体所抑制.结论:IL-1β诱导RF表达的RANTES参与了GO眶后淋巴细胞浸润,且RANTES的表达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

    作者:秦贵军;罗方;赵艳艳;张素华;宋方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上颌窦提升在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嵴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对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嵴患者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患者植入196枚种植体,患者平均年龄60.6岁.将自体松质骨(Spongiosa)与Bio-OSS(R)混合进行上颌窦提升术,根据情况一期或二期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至少6个月,选用适当的上部修复体进行义齿修复.结果:上颌窦提升术后或/和种植体植入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种植体松动或脱落,供骨区和种植术区均未见并发症.术后12个月PTVs小为-5,X线检查种植体周垂直骨吸收均不超过1 mm.种植体全部稳定地行使功能.结论:应用上颌窦提升术对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嵴患者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克豪;Lorenzoni M;Wegscheider WA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热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热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热疗与紫杉醇化疗的联合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温度(39℃、41℃和43℃)及不同浓度紫杉醇(1.25 μg/L、2.50μg/L、5.00 μg/L、10.00 μg/L和20.00 μg/L)采用组内分组设计,共15个组,并设各浓度37℃对照组(5组).在紫杉醇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作用24 h后加温40 min,应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加热和紫杉醇联合应用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41℃组细胞增殖率与不同温度同剂量组比较,除与39℃1.25 μg/L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均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9℃和43℃10 μg/L紫杉醇组细胞增殖率与37℃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1℃时各浓度紫杉醇对Tca8113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39℃或43℃联合10 μg/L紫杉醇时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强.

    作者:吴皓;董子明;张明五;王新朝;张文娟;吴逸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自健康人骨髓中分离出MSCs,进行原代培养,第5 d首次更换培养液,以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周换液2次,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瓶底90%时开始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并绘制传代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MSCs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以进行MSCs鉴定.结果:MSCs体外培养为贴壁生长.MSCs原代培养约18~21 d才达传代要求;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仅24~36 h,对数增长期约3~5 d,之后为平台期,4~6 d传1代.传至第8代,出现凋亡征象.第3代MSCs细胞表面CD29、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90.6%和91.5%,MSCs均一性较高.结论:从人骨髓中分离出的MSCs在体外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分裂增殖能力.

    作者:法宪恩;王利霞;侯剑峰;张瑞成;王海永;杨辰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