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芳;杨继梅
目的:探讨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L-6((220.08±31.82)ng·L-1)、TNF-α((1.79±0.25)μg·L-1)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114.63±14.63)ng·L-1、(1.16±0.13)μg·L-1)(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L-6((246.27±22.76)ng·L-1)、TNF-α((1.99±0.17)μg·L-1)水平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者((199.13±20.79)ng·L-1、(1.60±0.14)μg·L-1)(P<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结论:IL-6、TNF-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玉山;张曦;张展;鄢文海;贾莉婷;胡玉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胃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Endostatin蛋白的表达,应用抗CD34单抗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定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Endostatin阳性表达率(61.54%,40/6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00%(4/20)(P<0.01);Endostatin阳性表达组的MVD值(22.80±10.82)低于Endostatin阴性表达组(29.84±9.28,P<0.01);随着Endostatin表达程度加强,MVD值减少.Endostatin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结论:Endostatin在抑制胃癌血管生成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常卫华;赵治国;张艳鸿;钱镭;刘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术后辅助化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1998年至2000年,作者采用全身化疗+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术后患者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俊叶;申学昌;刘义兴;冯献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也称恶性肿瘤相关物质,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已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1].为探讨TSGF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疗效的关系,2001年以来,作者对126例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分别进行了血清TSGF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瑞玲;张士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转基因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人CD59(hCD59)基因对人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建立转hCD59基因小鼠,采用PCR、Southern blot方法检测hCD59基因的整合,流式细胞仪检测hCD59蛋白的表达,人血清体外灌注转基因小鼠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补体C9及IgG评估排斥反应的情况.结果:转基因小鼠hCD59基因表达强度为人外周血白细胞的35%~120%,转基因小鼠体外灌注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心脏补体C9沉积明显减少.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hCD59可以减轻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作者:武玉东;刘秉乾;李胜芝;李光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33例EMC组织中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EMC.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78.8%和55.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且与PCNA呈正相关(r=0.446,P=0.005).结论: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细胞增殖活性明显相关,可用来鉴别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作者:史惠蓉;陈志敏;梁爱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郑州市流产或死胎孕妇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和PCR方法分别检测郑州市237例正常孕妇及29例不明原因流产或死胎孕妇血清中B19-IgG、B19-IgM和B19 DNA表达情况.结果:29例流产或死胎孕妇B19-IgG、B19-IgM和B19 DNA阳性率分别为51.7%(15/29)、6.9%(2/29)和13.8%(4/29),237例正常孕妇B19-IgG、B19-IgM和B19 DNA阳性率分别30.4%(72/237)、1.3%(3/237)和2.5%(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市孕妇中存在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可能导致不明原因流产或死胎.
作者:靳静;冷弘;徐慧丹;刘全离;赵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作者对本科收治的32名患者41颗冠折上前牙施行活髓切断术或间接盖髓术后行断冠再接,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路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但老年患者由于代偿、修复、愈合等能力较差,LC术后仍存在较大潜在危险,故做好术后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2003年以来,本科共收治60岁以上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5例,LC术后恢复良好,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霞;屈清荣;马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作者对14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损害程度的关系.
作者:付雪琴;姚兰杰;阎秋丽;时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单纯聚乙醇酸和聚乳酸共聚物(PLGA)以及经Ⅱ型胶原表面修饰后的PLGA,对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粘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流式细胞仪分离骨髓MSC,以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无血清F-12培养基诱导培养.取2周后MSC,接种于24孔培养板,其中Ⅱ型胶原修饰PLGA材料的12孔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单纯PLGA材料的另12孔.采用RT-PCR、细胞计数、免疫组化、MTT等方法检测细胞生长、粘附及分化情况.结果:诱导后的MSC,表达Ⅱ型前胶原mRNA,且能在经Ⅱ型胶原修饰的PLGA上粘附、增殖,并持续表达Ⅱ型胶原;而单纯PLGA使其脱分化.结论:Ⅱ型胶原能促进经诱导的MSC在PLGA上粘附、增殖并维持软骨细胞表型.
作者:许建中;范东伟;张文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以B19 VP2基因为靶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作为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用PCR方法以pGEM1-B19为模板扩增出B19 VP2目的基因;将其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将重组子pcDNA3-VP2及空质粒分别用脂质体包裹接种家兔;ELISA方法检测家兔血清中B19 VP2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VP2;其作为基因疫苗接种家兔后可产生滴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抗体.结论:B19 VP2基因可作为B19病毒基因疫苗构建的靶基因.
作者:胡军;戚敏;张世杰;宋建伟;赵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焦化厂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对焦化厂炼焦车间工人62名和接苯车间工人82名(精苯作业工人50名,回收车间工人32名)进行了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炼焦工和接苯工多数因子评分高于全国常模,炼焦组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精神病性(P<0.01或<0.05)等方面;接苯组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P<0.01或0.05)等方面.精苯组与回收组比较,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因子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化厂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尤其是精苯作业工人,可能与接触毒物种类、工作方式、工作强度等不同有关.
作者:王新朝;徐玉宝;许东;李洪;李时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999年3月至2003年9月,作者用血浆置换术(PE)结合冷上清输注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建社;梅海燕;陈善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拴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n=72),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和MSCs组,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后MSCs组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BrdU)的2×10 6个MSCs通过颈动脉移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PBS组经颈动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另设假手术组(n=6).分别于术后2d,4 d,6 d,8 d采用神经缺损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系统功能,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及营养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MSCs移植后,在脑内存活、迁徙、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多种神经保护性因子,与其他组相比,MSCs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结论:动脉移植MSCs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自分泌或旁分泌多种神经保护性营养因子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月;许予明;方树友;秦洁;宋波;马兴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蜈蚣、全蝎、地龙中氨基酸分布规律.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3种药材中氨基酸含量,并与常见动植物蛋白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3种药材蛋白含量均很高,Gly、Ala、Val、Leu、Arg等氨基酸比例较高.3种药材氨基酸分布规律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继红;尚娟;贾斌;刘宏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常见的解剖异常为脊髓脊膜膨出和隐性脊柱裂[1].作者比较分析了脊髓脊膜膨出和隐性脊柱裂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史云菊;齐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及脑脊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3例足月窒息新生儿(窒息组)血清、脑脊液及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中EPO浓度作动态检测(生后24 h内、第3 d、第5 d).结果:窒息组血清EPO浓度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低于中度HIE组的测定值,生后5 d内血清EPO动态变化不明显,脑脊液中EPO浓度与血液中浓度变化规律相似,血清及脑脊液中EPO浓度正相关.结论:窒息后脑脊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可能与自身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徐发林;朱长连;程秀永;胡生海;耿琳琳;贾莉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人微小病毒B19的方法.方法:根据B19病毒VP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PCR扩增的B19病毒VP2区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重组质粒pGEM-T-VP2经筛选、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和样品检测;对15例B19病毒感染血标本和几种其他病毒进行PCR测定.结果:应用重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定量对照曲线比较计算,15例B19病毒感染标本中B19拷贝数为4.8×10 5μl-1~8.7×10 8μl-1;对其他几种病毒的扩增均无信号出现.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B19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较常规PCR技术更为简便、快速、准确,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作者:赵国强;胡军;冷弘;王岚;陈宗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人心率变异性(HRV)减低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9例≥75岁心脏性猝死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亡前6个月之内24 h动态心电图HRV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以同期资料完整的老年健在患者作对照.结果:高龄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多于对照组,HRV各参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HRV减低是预测高龄老年人心脏性猝死较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郑爱兰;郝道剑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