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草药治疗上尿路结石29例

何伶

关键词:中草药, 结石, 疗效
摘要: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易引起感染和肾功能损害.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20~40岁[1].治疗结石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排石、碎石和手术治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乳清酸蛋白启动子克隆及其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乳清酸蛋白基因(WAP)启动子并构建其载体.方法:以PCR技术克隆WAP启动子2.4kbDNA片段和加poly A信号0.37kbDNA片段;应用体外连接技术,连接pBluescript质粒、WAP启动子和加poly A信号DNA片段;转化连接产物,以内切酶酶切、琼脂糖电泳鉴定阳性克隆,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琼脂糖电泳显示,WAP启动子和加poly A信号DNA片段克隆成功;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克隆,酶切片段与预期长度一致.插入片段序列分析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WAP启动子克隆及其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WA构建成功.

    作者:丁一;王萍;刘书漫;朱晓燕;张钦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食管活检各级病变组织中Mcm5和PCNA的表达

    目的:研究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表达的意义及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食管正常黏膜(N)、19例不典型增生(DYS)、7例原位癌(CIS)及139例浸润癌(SCC)活检标本中Mcm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cm5和PCNA在食管由正常向癌转变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升高(P<0.01),2者均与病变类型存在正相关关系,rs分别为0.574和0.479(P均<0.001).②Mcm5的表达随着食管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高(rs=-0.219,P<0.05),而PCNA的表达在Ⅰ、Ⅱ级鳞癌组织中逐渐升高,但在Ⅲ级鳞癌组织中降低,与分化程度无关(rs=-0.159,P>0.05).结论:Mcm5、PC-NA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能很好地反映细胞的增殖状况,Mcm5的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张红燕;李珊珊;任秀花;阎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大肠癌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大肠癌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测定78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结果:α-catenin在78例大肠癌组织及正常黏膜均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46%和10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catenin在有淋巴结远处转移者中的均质阳性表达率为21.05%(8/38),显著低于无转移者的55.00%(22/40)(P<0.05).结论:α-cate-n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可能是大肠癌获得高转移能力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智;夏庆欣;韩广森;庄競;姬社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三尖杉酯碱诱导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ohrringtonine,HHT)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HHT作用于HL60细胞12 h及0.02 mg/L HHT作用HL60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TRAP-PCR-ELISA检测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HHT浓度增加至0.04 mg/L和0.05 mg/L时,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与0 mg/L组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0.02 mg/L HHT作用HL60细胞18 h、24 h、30 h后,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0 h组(P均<0.05),且低于空白对照(P均<0.05).结论:HHT是一种有效的端粒酶活性抑制剂,其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作者:孟小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肾活检8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在我国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中,肾小球疾病占54.4%[1].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是减少ESRD发生的前提.而经皮肾活检可对肾脏病进行精确判断和病理学分类,指导临床做出正确诊断.本院2000年8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肾病患者226例(男126例,女100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80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其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

    作者:赵瑛瑛;王建生;张文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金属硫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0.1 mmol/L、0.5 mmol/L、1.0 mmol/L Hcy及1.0 mmol/L Hcy加不同浓度MT(1nmol/L,5 nmol/L,10 nmol/L,50 nmol/L)分别作用HUVECs 6 h后,用PAI-1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活性;用RT-PCR技术检测PAI-1 mRNA.结果:Hcy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HUVECs PAI-1活性及其mRNA表达(P均<0.01);不同浓度的MT均可显著降低Hcy所致的PAI-1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增高(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T可降低Hcy所致的PAI-1活性及其mRNA表达增高作用.

    作者:张辉;党瑜华;张菲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食管癌组织p53基因杂合性缺失的检测

    目的:探讨食管癌p53基因杂合性缺失(LOH)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各30例进行p53基因LOH检测.结果:p53基因LOH检出率在正常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分别为0,16.7%(5/30)和63.3%(19/30),逐渐增高(P<0.05).结论:p53基因杂合性缺失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学事件.

    作者:李卫江;段金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bFGF真核表达载体导入MSCs,用抗药性标志选择方法筛选出阳性克隆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FGF表达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经转染bFGF真核表达载体的MSCs细胞呈阳性,说明经转染的MSCs表达并分泌bFGF蛋白.MSCs有望成为bFGF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载体.

    作者:许予明;马兴荣;秦洁;宋波;张化彪;张博爱;张苏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草药治疗上尿路结石29例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易引起感染和肾功能损害.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20~40岁[1].治疗结石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排石、碎石和手术治疗.

    作者:何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治疗体会

    作者自2000年8月至2002年8月,采用去甲长春花碱(NVB)联合顺铂(DDP)、反应停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6例,近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广志;岳文彬;陈社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36例

    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术是指在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的前提下,不结扎腮腺主导管,将腮腺肿瘤及其周围0.5~1.0cm正常腺体组织切除的一种手术方式[1].本院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行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36例,总结如下.

    作者:刘玉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73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n=37)和对照组(n=36).受试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安慰剂,所有患者均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和口服阿司匹林,疗程均为2.0~4.5 d.观察2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胜利;党瑜华;黄振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供体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荧光稳定性及对转染细胞的影响,探讨其作为供体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将增强型GFP基因转入PC12细胞,经G418筛选并连续传代,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细胞的形态、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等.结果:第5代、第40代及未用G418筛选3个月后的转染细胞,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区别,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FP荧光稳定,对转染细胞无明显影响,是良好的供体细胞标记物.

    作者:邓晓红;许予明;张苏明;张旻;喻志源;许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微重力对鸡胚前庭神经节神经元形态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太空微重力对鸡胚前庭神经元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太空发育鸡胚和地面发育鸡胚各2只,利用计算机显微测量技术测量前庭神经元切面的面积、周长、形态系数,每只鸡胚测量200个神经元.结果:2只太空发育鸡胚的前庭神经元切面面积的中位数分别是230.551μm2和202.819μm2,均高于2只地面发育鸡胚的162.659 μm2和123.138μm2;周长的中位数分别是58.836 μm和55.365 μm,高于地面鸡胚的49.357μm和43.481 μm;形态系数的中位数分别是0.862和0.864,与地面鸡胚的0.854和0.8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太空发育鸡胚的前庭神经元体积大于地面发育鸡胚前庭神经元体积,而形状无差异,提示微重力对前庭神经元的形态发育可能有影响.

    作者:陈向东;Cesar D.Fermin;Dale Martin;Hirotaka Hara;Jun Hara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cDNA克隆及其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及构建其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方法:以PCR技术克隆2.1kb tPA cDNA片段;应用体外连接技术,连接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WA和2.1kb tPA cDNA片段;转化连接产物,以内切酶酶切、琼脂糖电泳及插入片段序列分析鉴定阳性克隆.结果:琼脂糖电泳显示,2.1kb tPA cDNA片段克隆成功;内切酶酶切片段与预期片段长度一致;插入片段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tPA基因克隆及其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作者:丁一;刘书漫;王萍;朱晓燕;张钦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素钠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60例

    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本科收治了60例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肝素钠维持静脉滴注,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慎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市外勤警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外勤警在工作时受到的职业危害.方法:检测某市外勤警的工作环境(包括车流量、噪声、粉尘及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设计问卷对随机抽查的189名外勤警进行自觉症状及工作满意度调查,并行体检及血红蛋白、白细胞及一氧化碳含量测定.以165名内勤警为对照.结果:粉尘、噪声及一氧化碳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与内勤警相比,外勤警神经衰弱、胃痛、咳嗽、下肢胀痛阳性率、听力下降发生率、COHb含量均较高(P均<0.05).结论:外勤警的工作环境,对健康状况影响较大,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如防尘、防噪、减轻工作负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以保护外勤警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富冉;郭晓云;张志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食管肿瘤活动度对中、晚期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影响

    中晚期食管癌系指肿瘤侵犯食管肌层及肌层以外,即T2~4期病例.目前早期食管癌的切除可达100%,而中、晚期食管癌的切除率报道不一[1-3].术前判断食管癌能否切除意义重大.作者就本院1998年元月至2002年8月底收治的2 48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肿瘤活动度与手术根治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吕荣增;马中州;刘志才;郭建庄;刘海青;刘国义;郭富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尿中微量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DM)肾损害早期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尿常规蛋白检查阴性,但若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测则可发现早期的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异常[1].作者对63例DM患者进行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包括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以了解各种微量蛋白变化对发现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允霞;常虹;徐雪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疆O139群霍乱弧菌93006菌株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目的:构建我国新疆分离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93006菌株)的基因组文库,为研究我国O139群霍乱弧菌的来源及其基因组特征提供资料.方法:制备霍乱弧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基因组DNA,用Sau3AI酶将基因组DNA部分酶切成平均大小为32~40kb的片段,将部分酶切并经碱性磷酸酶(CIAP)处理的DNA片段与经XbaI、CIAP、BamHI处理的粘粒载体SuperCos1的载体臂相连接,连接产物经体外包装并转染大肠杆菌XL-Blue1 MR,经氨苄抗性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构建霍乱弧菌的基因组文库.结果:该文库共获得了1 200个单克隆,平均插入片段的大小为32kb,空载率为0.05%,相当于9个库容量,从本文库中筛选到任一霍乱弧菌的DNA单拷贝序列的机率为99.98%,该文库能承受7次反复冻溶.结论:成功构建了我国新疆分离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93006的基因组文库,为进一步克隆霍乱弧菌的基因和研究我国O139群霍乱弧菌的来源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婧;段广才;郗园林;范清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