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仁奇;曾秋婷;田蜜;纪木火;李伟彦

关键词:缩宫素,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使用缩宫素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腰麻下行急诊剖宫产产妇40例,待胎儿娩出脐带夹毕后,静脉注射缩宫素10 U,20 s注完.采用桡动脉有创测压及阻抗心动图监测并记录缩宫素注射前(基础值)和注射后3 min内每15秒的MAP、HR、加速度指数(ACI)、每搏输出量(SV)、左心作功量(LCW),计算体循环阻力(SVR).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缩宫素注射后MAP、SVR明显下降,HR明显增快,ACI、LCW明显增加(P<0.05),S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缩宫素可引起产妇MAP、SVR下降及HR增快、ACI、LCW增加.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的比较

    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颌骨病变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患者随机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F组)或舒芬太尼0.1 μg/kg(S组),C组不用镇痛药物.观察并记录呼之睁眼(苏醒时)、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的HR、MAP、RR及镇静-躁动评分(SAS).记录术后咽痛发生例数.结果 与C组比较,苏醒时、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 F组、S组HR明显减慢(P<0.05);苏醒时、拔管即刻F组和S组MAP明显降低,S组RR明显减慢(P<0.05).与S组比较,苏醒时、拔管即刻F组R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拔管后10 min F组和S组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组、S组和C组术后咽痛发生率分别为15例(75%)、8例(40%)和16例(80%),S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颌面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应用氟比洛芬酯可缓解疼痛、减少躁动、预防血流动力学波动.

    作者:焦亮;王晓东;刘雅欣;刘瑞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左旋布比卡因或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脐血血气的影响

    目的 比较0.125%左旋布比卡因或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药配方为:A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B组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行硬膜外镇痛.胎儿娩出后,取脐动、静脉血各3 ml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运动阻滞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无明显影响.

    作者:毕国华;栾桂荣;张秀山;赵学导;史大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气道表面麻醉无肌松插管瑞芬太尼半数有效浓度

    目的 确定经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无肌松条件下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Ce50).方法 择期乳腺癌全麻女性患者32例,年龄24~59岁.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后,丙泊酚2~3 mg/kg分次推注继以6~8 mg·kg-1 ·h-1恒速泵注,维持BIS 40~60.使用Dixon序贯法确定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初始靶浓度3.5 ng/ml,平衡10 min后行气管插管,靶浓度梯度0.5 ng/ml.采用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Ce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有1例患者因严重心动过缓而排除.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Ce50为3.48 ng/ml,95% CI为2.22~4.97 ng/ml.结论 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气道表面麻醉无肌松插管TCI瑞芬太尼Ce50为3.48 ng/ml.

    作者:张雁华;王天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儿喉罩插入条件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三种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对小儿喉罩插入条件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四肢骨科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0.1μg/kg(F1组)、0.2 μg/kg(F2组)、0.3 μg/kg(F3组),丙泊酚均为2.5 mg/kg.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入喉罩即刻(T2)、插入喉罩后1 min(T3)、3 min(T4)和5min(T5)的MAP、HR.记录喉罩一次插入成功率、喉罩插入完成时间、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5 mi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T5时三组MAP明显降低,F2、F3组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与F1组比较,T2、T3时F2、F3组MAP明显降低(P<0.05或P<0.01),T2时F2、F3组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与F1组比较,F2、F3组呼吸暂停时间明显延长(P<0.01),呼吸暂停>5 min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与F2组比较,F3组呼吸暂停时间明显延长(P<0.01),呼吸暂停>5 min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F1组喉罩插入满意率为75%,明显低于F2、F3组的100%(P<0.05).结论 舒芬太尼0.2μtg/kg复合丙泊酚2.5 mg/kg诱导能提供佳的喉罩插入条件并可较充分地抑制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马丽;贾有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与常规输液方法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仰卧位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GDFT组(G组,n=15)和常规输液组(C组,n=13).G组补偿性扩容量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内补充,术中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在800~1 000 ml/m2范围内为导向目标.采集动脉血与颈内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氧饱和度(SaO、SjvO2)血氧分压(PaO2、PjvO2)、血氧含量(CaO2、CjvO)、脑氧摄取率(CERO2)及乳酸含量(aLac、jvLac).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术中两组CaO2与CjvO2明显下降,而aLac与jvLac明显上升(P<0.05),且术中C组aLac和jvLac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 脑膜瘤切除术围术期以ITBI实施GDFT,能稳定心指数,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保证脑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脑乳酸生成率,不影响脑氧供需平衡.

    作者:袁柳青;李凤仙;刘世乐;许睿;张庆国;徐世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肌松药诱导插入经典喉罩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目的 测定无肌松药诱导插入经典喉罩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的半数有效浓度(Ce50).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5例.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初始血浆靶浓度设定为6.0μg/ml,梯度为0.2μg/ml.待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浓度平衡时插入喉罩.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丙泊酚Ce50和Ce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丙泊酚Ce50为5.49 μg/ml,95%CI为4.99~5.75μg/ml;Ce95为6.07 μg/ml,95%CI为5.78~10.75μg/ml.结论 无肌松药诱导插入喉罩丙泊酚TCI的Ce50为5.49 μg/ml,Ce95为6.07 μg/ml.

    作者:黄韶鹏;林雪;李迪;张瑞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定位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月~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D组)使用便携式B超仪在颈部以二维超声图像确定颈内静脉位置进行穿刺;对照组(C组)以锁骨内侧端上缘切迹作为骨性标志进行穿刺.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93% vs.67%,P<0.01),穿刺次数和操作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5),误穿颈动脉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超声定位准确,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穿刺时间短,安全可靠.

    作者:刘国亮;张建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探查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D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两组患者均输注瑞芬太尼0.3 μg·kg-1·min-1并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BIS值维持在40~60.术毕所有患者均行芬太尼PCIA,并在PACU观察2h.记录患者术后24、48 h VAS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患者入PACU后第一次VAS≥4分的VAS评分明显减小(P<0.05),VAS<4分时间明显缩短(P<0.01),PACU时PCIA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48 h内PCIA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术中静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并能够减轻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且不影响患者麻醉苏醒质量.

    作者:孙静;吴斌;胡衍辉;余树春;周志东;徐国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50例,年龄60~8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tg/kg(10 min)+丙泊酚1~1.5 mg/kg(D组)或丙泊酚1.5~2 mg/kg(P组)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3~5 mg·kg-1·h-1(D组)或4~8 mg·kg-1 ·h-1(P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镜时(T2)、术中(T3)、退镜时(T4)、苏醒时(T5)的HR、MAP、RR、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1时P组MAP明显低于D组,RR明显慢于D组(P<0.05).D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ERCP术丙泊酚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镇静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磊;李倩;葛亚丽;夏德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宫腔镜检查术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P组仅给予丙泊酚2 mg/kg,另三组分别复合舒芬太尼0.1 μg/kg(S1组)、0.15 μg/kg(S2组)和0.2 μg/kg(S3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3 min、扩宫颈时、术毕时患者MAP、HR、丙泊酚用量、术中SpO <85%例数和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清醒即刻(T0)、术后15min(T1)、30 min(T2)、1 h(T3)、2 h(T4)及6 h(T5)下腹疼痛情况(Prince-Henry评分).结果 与S3组比较,麻醉后3 min、扩宫颈时和术毕时S1、S2和P组MAP明显升高(P<0.05);S1、S2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S1、S2和P组术中SpO2 <85%患者例数明显减少(P<0.05).与P组比较,S1、S2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S1、S2和S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S1组比较,TO~T3时S2、S3组Prince-Henry评分明显降低,P组Prince-Henr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P组比较,T0~T5时S2、S3组Prince-Henry评分明显降低(P<0.05).S1、S2、S3组术后烦躁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以提高宫腔镜检查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0.15 μg/kg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2mg/kg在宫腔镜检查术应用安全性更高.

    作者:颜洁;韩翠翠;沈晓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手术患者皮层脑电图监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测的影响.方法 癫痫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其中三组术前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维持剂量分别为0.2 μg·kg-1·h-1(D2组)、0.4 μg·kg-1·h-1(D4组)、0.6 μg·kg-1·h-1 (D6组),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四组患者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ECoG定位时间以及术中ECoG棘波的频率、波幅及分级情况.结果 D6组ECoG定位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D2、D4、D6组术中ECoG棘波的频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术中ECoG棘波波幅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0.2~0.4 μg·kg-1·h-1右美托咪定对ECoG棘波无明显诱发或抑制作用.

    作者:田刚;涂青梅;郑敏;冉然;余开峰;王群;姚尚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所有患者均连接自控镇痛泵,镇痛液配方:舒芬太尼负荷剂量0.03 μg/kg,背景剂量0.03 μg·kg-1 ·h-1,单次剂量0.02 μg/kg,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毕前10 min、术后12、24、36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P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记录术后PCA使用情况及术后24、48、72 h患者呼吸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P组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P组术后24、48 h的FVC、FEV1和FEV1/FVC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

    作者:李之明;高云飞;庞小林;张东亚;哈斯艳;赵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氧化碳对脑死亡供体肺脏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评价吸入一氧化碳(CO)对脑死亡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组)仅吸入40% O2 150 min,模型组(BD组)和研究组(CO组)在确认脑死亡前均吸人40% O2,脑死亡后再分别吸入40% O2和40% O2+0.025% CO 120 min.分别于脑死亡前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实验结束测定肺脏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检测肺脏组织病理变化,并记录肺组织损伤评分(LIS).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脏组织中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c-jun N末端蛋白激酶(JNK)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SH组比较,BD组和CO组动脉血PaO2/FiO2、BE和pH值明显降低,P-V曲线降低(P<0.05),肺组织W/D和LIS评分升高(P<0.05).与BD组比较,CO组血气指标和P-V曲线升高(P<0.05),LIS评分降低(P<0.05).与SH组比较,BD组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ERK(p-ER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BD组比较,CO组p-p38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强(P<0.05),p-ERK蛋白表达下降(P<0.05),但p-JNK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吸入0.025% CO对大鼠脑死亡致肺损伤有保护效应,可能与调节MAPK信号系统p38和ERK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付志杰;周华成;郭悦平;刘金锋;崔晓光;李文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AICAR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AICAR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大鼠强迫游泳15 min,建立急性抑郁大鼠模型.24 h后,四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和K组)和AICAR 10 mg/kg(A组和AK组);30 min后腹腔再分别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和A组)和氯胺酮10 mg/kg(K组和AK组).给药完毕后30 min,大鼠强迫游泳6min,记录后5 min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活性调节细胞骨架蛋白(Arc)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K组和AK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且AK组大鼠不动时间较K组缩短(P<0.05).与S组比较,其他三组BDNF及Arc含量升高,且AK组含量高(P<0.05),而A组和K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K组和AK组p-mTOR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K组与A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OR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腹腔给予氯胺酮可产生抗抑郁作用,且与大鼠海马组织BDNF、Arc及p-mTOR表达上调有关.大鼠腹腔预先给予AICAR能增强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这可能与其能增加大鼠海马组织BDNF和Arc表达有关.

    作者:徐世霞;刘向六;石金云;张广芬;杨建军;周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鼠心肺转流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大鼠围心肺转流(CPB)期的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SH组为假手术组,CPB组仅做CPB,G1组、G2组、G3组在CPB前3d每天从鼠尾静脉注射谷氨酰胺(Gln)0.15、0.45、0.75 g/kg,CPB时预充液中也加入相应浓度的Gln.采用ELISA法检测CPB开始前(T0)、开放主动脉(T1)、CPB 1 h(T2)及停CPB 2 h(T3)血浆中MMP-9含量.结果 T1~T3时CPB组血浆MMP-9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四组(P<0.05),T1时含量高,肺损伤程度与之相应;G1、G2、G3组血浆MMP-9含量依次降低(P<0.05),以G3组为显著,但仍明显高于SH组(P<0.05).结论 CPB后大鼠血浆MMP-9含量明显升高,是肺上皮屏障功能受损的重要机制.Gln预处理可以降低MMP-9含量,减轻肺损伤程度,对肺上皮屏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存在剂量相关性.

    作者:高光洁;宋丹丹;孙莹杰;张铁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内镜胃黏膜剥离术致胃穿孔气胸一例

    患者,女,73岁,50 kg.入院诊断:胃多发占位.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拟在全麻下行内镜胃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切除胃肿瘤.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良好.全麻诱导:咪达唑仑2 mg、依托咪酯14mg、顺式阿曲库铵12 mg、芬太尼0.1mg,顺利插入7.0号一次性气管导管.接Drager麻醉机行机械通气,VT 400 ml,f 14次/分.插管后生命体征平稳,BP 110/70 mm Hg,HR65次/分,SpO2100%,PETCO2 30 mm Hg,气道峰压(PIP) 16cm H2O.常规铺单,侧卧位下顺利置入胃镜(Olympus电子双腔胃镜,GIF2TQ260M).术中见胃底部黏膜下2 cm×3cm及0.8 cm×1.5 cm大小肿瘤组织.手术进行40 min后切除较大肿瘤,因出血致术野不清晰,反复胃内充气、止血.

    作者:侯景利;周功锐;巩固;魏敬松;张鹏;张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种全麻方式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七氟醚及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全麻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肺转流(CPB)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丙泊酚(P组)、七氟醚(S组)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PS组)全麻.于麻醉诱导前(T0)、升主动脉开放后2 h(T1)、4 h(T2)、8 h(T3)、24 h(T4)、48 h(T5)采集动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丙二醛(MDA)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T0时比较,T1~T5时三组血浆cTnI浓度、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5);T1~T4时三组血浆MDA浓度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1~T5时P组、PS组血浆cTnI浓度、T2~T5时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5);T1~T4时血浆MDA浓度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七氟醚维持麻醉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赵佑君;顾尔伟;朱德浩;李晓红;陈庆书;李卫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对甲状腺手术肌电图影响的比较

    目的 观察2倍ED95剂量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甲状腺手术全麻气管插管时肌松效果及对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的影响.方法 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用0.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A组)或0.10mg/kg维库溴铵(Ⅴ组)伍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采用Helbo-Hansen修正评分系统评价插管条件.记录患者拇内收肌抽搐达0%TW所需时间.监测静注肌松药后30~70 min EMG振幅.结果 两组插管条件、拇内收肌抽搐达0%TW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注肌松药后30、35 min,A组EMG振幅阳性有效率明显高于Ⅴ组(P<0.05).监测期间,A组EMG振幅平均值大于Ⅴ组.结论 2倍ED95剂量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都能用于甲状腺手术,且前者对EMG信号影响更小,效果更佳.

    作者:曹建方;谢红;陶苏蔚;乔世刚;朱旬;王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指输入富含血浆的血液制品后出现的急性呼吸窘迫症状.目前,输血相关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受血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其中TRALI已经成为输血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本文对TRAL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志永;高艳;黄宇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米诺环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n=10),采用乙醚麻醉后,N组和M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ml,C组注入米诺环素10 mg/kg.M组和C组分别结扎大鼠双下肢3h,再灌注4h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切除右肺,上叶测量湿干比,中叶测定IL-6含量;左肺下叶免疫组化S-P法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肺组织的着色及灰度对比.结果 右肺上叶湿干比、左肺下叶MMP-2和MMP-9表达以及匀浆IL-6含量均为M组>C组>N组(P<0.01).结论 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肺损伤.

    作者:李郑琛;贾英萍;梁郑;姜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