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晓蕾;徐苗苗;胡婷婷;孙晓迪;周玉弟;惠康丽;段满林;徐建国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清醒插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困难气道FOB清醒插管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59岁,体重46~80 kg,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气管内表面麻醉后,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后以0.5 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R组给予瑞芬太尼1 μg/kg后以0.1 μg·kg-1·min-1持续静脉输注.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后2min(T3)、5 min(T4)、10 min(T5)时的HR、SBP、DBP,并于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T2~T4时两组SBP、DBP明显增高,HR明显增快,且R组显著高于、快于D组(P<0.05);T3~T5时,两组NE均明显升高,且R组明显高于D组,R组E明显升高,且高于D组(P<0.05).结论 气管表面麻醉后持续静注右美托咪定较瑞芬太尼能更好地完成困难气道FOB清醒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小,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良清;朱小兵;刘志群;吴论;石翊飒;李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临床研究.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216例,ASA Ⅰ或Ⅱ级,计算机信封法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D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缓慢静注地佐辛5 mg+氟比洛芬酯50mg,继之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25 mg+氟比洛芬酯250mg配制成100ml,以2 ml/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48 h;S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推注舒芬太尼3μg,此后用生理盐水将3μg/kg的舒芬太尼配制成100 ml持续泵注.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4、8、12、24、36、48 h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副作用等.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点安静状态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翻身活动时D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出汗、恶心和寒战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与单用舒芬太尼比较,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运动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刘晓宇;段满林;王建华;张跃;鲍红光;高巨;孙建宏;丁月冬;徐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 选择OPCAB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NH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麻醉平稳后经中心静脉采血,将红细胞压积(Hct)稀释到30%,同时输入等容量胶体液6%羟乙基淀粉;C组不行血液稀释.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ANH前,T1)、ANH后5min(T2)、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自体血输注完毕后10 min(T6)及60 min(T7)的心脏指数(CI)、肺循环阻力(PVR)、体循环阻力(SV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于术前及术后4、24、48、72 h采集血液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T3、T4、T6、T7时A组CI明显升高(P<0.05);T4~T7时A组PCWP、PVR、SVR、Hb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24、48、72 h两组CK、CK-MB、cTnI均明显高于术前,A组CK、CK-MB、cTnI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适度ANH在OPCAB患者中应用安全性高,且对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张亮;卿恩明;卢家凯;董秀华;胡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行脊柱侧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并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术中自体血回收,手术结束前回输PRP;Ⅱ组:仅行术中自体血回收,未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Ⅲ组:未进行血液保护措施.测定Ⅰ组手动提取PRP中血小板计数(Plt),于麻醉诱导前(T1)、自体血小板分离后10 min(T2)、输自体回收血及PRP前10 min(T3)、输自体回收血及PRP后10min(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各时点测Hb水平、凝血功能、Plt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48 h切口总引流量、术中及术后48 h异体血输入量.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三组Plt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低于T1时(P<0.01).与Ⅰ组比较,T5、T6时Ⅱ、Ⅲ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降低(P<0.05),术后24、48 h切口总引流量明显增加(P<0.01),术中及术后48 h内输异体血总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自体血小板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后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及异体血输注量.
作者:张媛;斯妍娜;魏海燕;鲍红光;史宏伟;葛亚力;韩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早期加用胸腺五肽(TP-5)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股骨干骨折合并股动脉放血使MAP控制在(35土5)mm Hg 90 min建立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Ⅰ组选用复方乳酸钠复苏,Ⅱ组采用复方乳酸钠加用TP-5.两组在休克前(T1)、复苏前(T2)、休克复苏后12 h(T3)、24 h(T4)、48 h(T5)、72 h(T6)时各取6只大鼠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量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 与T1时相比,T2、T3时两组CD4+含量和CD4+/CD8+比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CD8+含量明显升高(P<0.01),于T3时达峰值.T3~T6时Ⅱ组CD4+含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Ⅰ组,CD8+含量明显低于Ⅰ组(P<0.05和P<0.01).结论 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联合应用胸腺五肽较单纯复苏治疗可促进CD4+含量的增加和CD4+/CD8+平衡,从而可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
作者:邵仲达;朱秀萍;唐元海;张小平;程爱国;杨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CPB前10 min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1)、主动脉开放10 min(T2)、停CPB即刻(T3)、术后2 h(T4)、6 h(T5)、18 h(T6)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进行静脉血气分析和血糖、血乳酸监测.结果 T2、T3、T5时P组血糖和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3~T5时P组血浆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预先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可减轻围CPB期应激反应,可能与整体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使其趋于平衡有关.
作者:孙莹杰;张丽丽;刁玉刚;张毅男;张铁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3例患者诊断均为乙肝后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ASAⅢ级.急诊行跨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3例患者血型均为O型,接受的供肝均为AB型.3例患者入室后面罩吸氧,左前臂开放静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5μg/kg、顺式阿曲库铵10mg、依托咪酯20 mg.监测动脉压和CVP.静注奥美拉唑40 mg、地塞米松10 mg和乌司他丁40万IU,肌注盐酸戊乙奎醚1 mg.麻醉维持:持续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异氟醚,间断给予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作者:李兵;张宇;杜伟忠;姜一新;殷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预先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前30 min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P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寒战的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及寒战发生前后体温变化.结果 P组患者寒战发生率为5%,而C组为25%,P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预先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可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作者:陈治军;陈红;田玉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 ulinastatin,UTI)对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ASAⅠ或Ⅱ级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诱导后Ⅰ组静注UTI 5 kU/kg;Ⅱ组静注UTI 10 kU/kg,均加入生理盐水100 ml;Ⅲ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人室时(T0)、切除肿瘤时(T1)、术毕(T2)、术后24 h(T3)采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及D-D二聚体,并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等.结果 T1~T3时三组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低于、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T0时(P<0.05),Ⅲ组Plt明显低于、FIB、D-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Ⅰ、Ⅱ组,Ⅰ组Plt明显低于、FIB、D-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Ⅱ组(P<0.05).T1~T3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Ⅲ组明显短于Ⅰ、Ⅱ组,Ⅱ组明显长于Ⅰ组(P<0.05).围术期出血量、输血量及24 h引流量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Ⅰ组则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UTI可以抑制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激活,抑制纤溶系统的激活,保护血小板功能,改善凝血系统功能.5 kU/kg UTI可适当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而10 kU/kg则对凝血功能有显著的改善.
作者:秦秦;龙卫红;杨瑞;白宁;张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糖尿病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局麻药,因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和不可避免的神经毒性,引起了广大临床医师对其在糖尿病神经病中影响的讨论.本文就局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阻滞的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谢晓欢;王爱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麻醉镇静深度指标,探讨右美托咪定(Dex)的不同输注速率对下腹部手术患者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 妇科剖腹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ex 0.4μg/kg组(D1组):Dex负荷量0.4μg/kg+维持量0.4 μg·kg-1·h-1,Dex 0.8μg/kg组(D2组):Dex负荷量0.8 μg/kg+维持量0.8μg· kg-1 ·h-1.三组负荷量药物均以微量泵于麻醉诱导前在10 min内泵注完毕.麻醉诱导:静注丙泊酚1~3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当BIS< 55时行气管插管.术中根据BIS值变化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在40~55.术中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异氟醚吸入和呼气末浓度.结果 术中及术毕D1、D2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且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与C组比较,气管插管及拔管时D1组及D2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结论 以BIS值为监测标准,Dex能有效降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提高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高鲜丽;王世端;江岩;徐红梅;牛泽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射局麻药后再置管对剖宫产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 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研究组(P组)和对照组(C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P组先通过硬膜外针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完后保持注射器压缩针栓20 s,使液体充分扩散后再置入硬膜外导管;C组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再注入2%利多卡因.记录置入硬膜外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测量给药完毕后20 min的麻醉平面,并评估麻醉满意度;记录置管时主诉异感和发生单侧阻滞的例数.结果 与C组比较,P组硬膜外穿刺针针尾见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14% vs.36%)、硬膜外导管回抽出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4%vs.16%)明显降低(P<0.05).P组利多卡因用量为(312±18)mg,明显少于C组的(355±32)mg(P<0.01).给药后20 min P组的麻醉平面达T5.6±0.8,明显高于C组的T6.5+1.1 (P<0.01),且麻醉满意度显著增加(96% vs.84%)(P<0.01).结论 硬膜外置管前从硬膜外针注入局麻药不仅能有效减少置管对剖宫产产妇硬膜外血管的损伤,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局麻药的用量.
作者:韩传宝;于力;吴霞;周钦海;丁正年;钱燕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VATS患者329例,围术期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肺功能及心彩超检查,单肺通气时间及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补液量、手术侧及手术切除范围,术后ICU入住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并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329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为72例(21.88%),主要为术后肺渗出增加25例(7.6%)、肺炎23例(6.99%)和肺不张20例(6.08%).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水平、麻醉时间、ICU入住时间是VATS术后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白蛋白水平、麻醉时间、ICU入住时间是VATS术后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术前白蛋白浓度,缩短麻醉时间和ICU入住时间能降低VATS术后肺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蓝岚;古妙宁;叶靖;岑燕遗;陈少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脑电双频指数(BIS)对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BIS指导下TCI丙泊酚组(B组)与常规TCI丙泊酚组(T组),均以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术中镇痛.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后(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0.5 h(T3)、手术结束时(T4)的BP、HR、BIS值,同时取动脉血测定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与T组比较,B组丙泊酚用量减少12% (P<0.05);T2~T4时T组MAP、BIS值显著低于B组(P<0.05),应激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能有效减少TCI丙泊酚的用量,而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甚微.
作者:王唯;陈慧荣;李军;赵海涛;李亮;陈宇;刘永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对肾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肾功能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肾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于切皮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术毕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芬太尼的用量、自控镇痛次数、多时点动静态视觉模拟(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评分(PR评分)和整体满意度评分(PGESM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24 h尿量、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PB).结果 术后2、6、12 h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R及PGESM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12、24 h芬太尼用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6.9%和21.4% (P<0.01),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配合术后芬太尼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未发现该药对围术期患者的肾功能产生影响.
作者:杨宜南;李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乌司他丁(UTI)和甘油果糖对大鼠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影响.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脑出血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甘油果糖联合乌司他丁组(D组).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A组不注药,C组尾静脉注入乌司他丁1.5 U·g-1·h-1,D组尾静脉注入甘油果糖0.6 ml·kg-1 ·h-1和乌司他丁1.5 U·g- 1·h-1,B组在相同时间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在造模后6h、1、3、5、7d免疫组化法观察AQP4表达,伊文思蓝法测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结果 与A组相比,B、C、D组AQP4于造模后6h开始升高,3d达到高峰,7d仍高于正常,D组明显低于B组(P<0.05);脑出血后BBB通透性均在出血后6h开始增高,1~3 d高,随后逐渐降低,D组低(P<0.05);B组脑含水量6h开始增加,3d达高峰后缓慢下降,7d仍高于正常(P<0.05),D组各时点含水量均低于C组(P<0.05).结论 脑出血后可能通过上调APQ4表达,增加BBB通透性,参与脑水肿形成,而早期联合给予甘油果糖与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此进展.
作者:陈珊;徐国海;胡衍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混合液(新肾合剂,每毫升含去氧肾上腺素80μg、肾上腺素2 μg)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新肾合剂”组(PE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麻醉诱导过程中在开始输注丙泊酚的同时PE组和P组分别给予“新肾合剂”和去氧肾上腺素(100 μg/ml)1 ml.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2 min(T2)、3 min(T3)、插管前(T4)、插管后即刻(T5)、插管后2 min(T6)、5min(T7)、10 min(T8)时的HR、SBP、DBP、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和HR、BP的乘积(RPP).结果 T0~T8时两组HR、SBP、DBP和R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P组CI、SVI显著低于T0时和PE组(P<0.05).结论 “新肾合剂”在CABG丙泊酚诱导过程中能更好地维持冠心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黄云波;史宏伟;葛亚力;褚国强;魏海燕;张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约300 g,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紫杉醇溶媒组(B组)和紫杉醇组(C组).分别于腹腔注药前1d、注药后3、5、7、9、11、14、18、21d检测大鼠机械缩爪阈值.腹腔注药前1d、注药后7、14、21 d每组各处死大鼠4只,取脊髓腰膨大背角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5-HT含量.腹腔注药后14 d取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病变情况.结果 与注药前1d比较,C组机械缩爪阈值从紫杉醇注射后7d开始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注药后21 d达低值(P<0.05),且显著低于A、B组(P<0.05).坐骨神经超微结构C组纤维髓鞘板层结构松散,排列紊乱、肿胀变形、厚薄不均,A和B组大鼠坐骨神经未见异常.C组脊髓背角5-HT含量注药后7d开始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注射后21 d达高值(P<0.05),且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大鼠脊髓背角5-HT含量与机械缩爪阈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981,P<0.05).结论 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5-HT含量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紫杉醇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刘希江;曹菲;卜慧莲;高峰;杨辉;田玉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Ⅲ级,BMI≥30 kg/m2,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针刺异感定位法,两组均采用肌间沟路径.记录两组完成阻滞所需时间,评价神经分布区的痛觉和麻醉效果.结果 A组完成阻滞所需时间为(10.5±2.5)min,明显短于B组的(18.5±3.5) min(P<0.05).A组麻醉成功率高于B组(100% vs 70%),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B组(100% vs 70%),A组刺破血管和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3% vs 33%和0 vs 20%).结论 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阻滞的精确性,缩短操作时间,加快起效速度,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神经阻滞方法.
作者:韩传钢;江云;王力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非住院手术患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在欧美发达国家,40%~50%的手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1].本文对该类手术的麻醉相关问题作以下综述.概 念日间手术(day surgery)是指在一个工作日内安排入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与恢复(一般数小时)和办理出院的手术[2].日间手术与门诊手术的区别:(1)服务对象上,复杂疑难患者增加,手术种类增多,手术不适合在门诊开展;(2)由于病情的需要,麻醉医师以及各种监测手段开始更多的介入;(3)术前准备阶段更加完善;(4)对患者术后恢复的要求更高.日间手术是门诊手术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形式,二者属于源与流的关系.
作者:杨威;蒋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