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48例

张现军;刁玉敏;耿宏杰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 钛板, 切开复位, 坚固内固定
摘要:颌面部骨折治疗困难,治疗不当造成的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也较严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开放式复位及金属丝固定取代闭式复位治疗颌面部骨折,虽疗效显著,但常遗留一些功能和形态缺陷。本科1998年元月至1999年11月收治颌面部骨折58例,其中48例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治疗,获得功能与形态俱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铸造支架牙 合垫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损647例

    自1983年起,本科开展铸造支架牙 合垫可摘义齿修复,用于中老年人余留牙重度磨损的牙列缺损者,临床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朱更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22例CINⅠ/Ⅱ,16例CINⅢ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并分析A-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随着 CIN 病变的进展,A-LI增高(P<0.05),但在ISCC,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P<0.05);A-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P<0.05),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吴丹;乔玉环;史惠蓉;李爱军;孙莹璞;张梦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丹参及山莨菪碱辅助治疗全手套脱皮肤撕脱伤21例

    1991年5月~1997年10月收治全手套脱皮肤撕脱伤38例,其中21例,采用手术清创,皮瓣原位缝合,术后丹参、山莨菪碱针静脉点滴以及抗炎对症治疗;17例采用手术清创,皮瓣原位缝合,加压包扎以及抗炎对症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测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并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应用TRAR-ELISA法分别检测13例CIN、17例宫颈癌及11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1例脱落细胞中,8例CIN、14例宫颈癌呈端粒酶阳性表达。而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CIN、宫颈癌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分别是(0.328±0.192),(1.329±0.259)和(0.039±0.084),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能反映宫颈病变,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作者:乔玉环;张梦真;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对结石模型大鼠肾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的表达和调控与尿石症的关系。方法:分别用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处理正常大鼠和结石模型大鼠,连续用药7 d,免疫组化和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偏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肾晶体沉积情况,并测定尿晶体成分的含量。结果: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均可上调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减少大鼠肾草酸钙晶体的沉积。维生素D增加尿钙的排泄量,促进晶体沉积。结论: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可上调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石的形成,维生素D过量则可促进结石形成。

    作者:常连胜;张卫星;徐涛;冯陶;郭应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46例X线图像分析

    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6例,其X线表现各有特点,对其加以分析总结,对认识、诊断本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顺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作者采用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丽霞;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羊胃粘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胃粘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术的可行性,寻找食管胃吻合术后抗反流方法。方法:成年健康羊11只,实验组6只,对照组5只。对照组用常规术式;实验组手术方法:在胃底前壁拟吻合处剥除约8 cm×4 cm横长方形浆肌层,在下横切缘处切开粘膜,并纵形切开1.5~2 cm,粘膜反折吻合成形为管状。食管粘膜延长1.5~2 cm,分层吻合。依靠突向胃内粘膜瓣起抗反流作用。结果:适当剥除肌层保留粘膜血供良好,未见坏死现象。与对照组比较,粘膜吻合口直径、突向胃内结构厚度、食管与胃内压力差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突向胃内粘膜瓣长>3.0 cm,粘膜缝合严密,肌层吻合线与粘膜层吻合线距离>1.0 cm。结论:①切除肌层保留完整粘膜下层,不引起粘膜缺血坏死。②粘膜瓣较薄、柔软、关闭性强,具有良好抗反流结果。③粘膜层密缝对合良好,与肌层不在同一平面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④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

    作者:陈传波;皇甫深强;黄壮士;焦文成;郑兰东;张宛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射频治疗仪治疗耳鼻喉科疾病178例

    射频治疗是近几年来用于耳鼻喉科并可很快推广的一种新技术。作者应用由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华南牌SHP-Ⅱ型五官科射频治疗仪治疗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援;郑琰;程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CR在消减文库构建中的应用

    目的: 消减文库构建过程中,用PCR技术快速筛选重组阳性克隆。方法:将白色单菌落加入氨苄抗性LB培养液中,37 ℃摇振培养过夜,取细菌悬液作PCR模板。结果和结论:以PCR方法筛查重组阳性克隆,可以简便快速鉴定重组阳性克隆,不需提取质粒。筛选重组阳性克隆可直接用细菌悬液作PCR模板,在消减文库构建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殷智榕;高冬玲;陈奎生;姜国忠;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猴病毒40的表达

    目的:检测猴病毒40(SV40)D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定位表达,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6例人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结果:SV40 DNA定位于胶质瘤细胞核,阳性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SV40 DNA阳性率40.6%(104/256),正常脑组织均未检测出SV40 DNA;SV40 DNA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SV40 感染与人脑胶质瘤病因学密切相关;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是探讨SV40病毒核酸在组织中定位、分布和感染机制的一种新的特异性方法。

    作者:陈东;步星耀;高冬玲;姜国忠;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5例治疗体会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此病在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约占20%,单用激素治疗疗效较差,复发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多,1996年11月~2000年4月作者加用鱼腥草注射液、口服黄芪精口服液及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PNS,疗效显著,复发率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伟;朱娟;王广州;高兰兰;高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鼠蓝斑酪氨酸羟化酶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观察

    目的: 观察大鼠蓝斑至背海马投射纤维的递质性质。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研究蓝斑TH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结果:在双侧蓝斑内可见到HRP标记细胞、TH阳性反应细胞和TH-HRP双标细胞,同侧明显多于对侧。结论:背海马接受双侧蓝斑纤维的投射,并呈同侧优势。

    作者:王建祯;马朝显;崔建军;周明付;张华;林玲;汤善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肝管空肠宫颈式吻合术在胆道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胆道重建后抗反流的方法。方法:本组 32例,男 11例,女21例,年龄10 d~14岁,在胆道重建中,均采用肝管空肠宫颈式吻合术式。结果: 32例均痊愈出院。随访 3个月~ 8 a,均未见腹痛、黄疸、发热。其中 24例患儿经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及扩张。 X线钡餐检查,未见有钡剂反流入胆管。结论:肝管空肠宫颈式吻合术在胆道重建中有较好的抗反流作用。

    作者:庞艳丽;范应中;张谦;夏自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针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体会

    针型腹腔镜技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钥匙孔”创伤缩小至“针孔”,其发展趋势使手术更加微创化。1997年3月~2000年4月应用针头镜完成胆囊切除术1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蜂胶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1例

    蜂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药物,其药用价值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典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目前有不少资料报道了蜂胶在医学领域多个学科中的应用,但应用于口腔科的报道较少。采用质量分数为20%的蜂胶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1例36处,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嫣;王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产前Rh血型分型133例

    对1 184例孕妇产前检查了Rh(D)血型,共发现Rh(D)阴性者5例,占0.42%,表明D抗原在汉族人群中阴性率低,本院发现Rh系新生儿溶血病,有抗-D引起的,也有抗-E,抗-c引起的,说明不仅是Rh(D)阴性孕妇,Rh(D)阳性孕妇也会产生Rh系新生儿溶血病。为了分析Rh系抗体的产生原因,提高对Rh系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作者对133例孕妇产前检测了Rh系所有抗原,并探讨了Rh血型分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群英;张克勤;胡利亚;李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临床分离菌1 182株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文献报道显示,临床感染菌菌谱在发生改变,耐药性日趋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愈加难以预防和控制[1~4]。作者对1998年1月~1999年12月1 182株临床分离菌以及10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保中;邢志广;张留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发夹寡核苷酸探针检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时细胞凋亡的变化

    目的:观察用生物素标记的发夹寡核苷酸探针(HPP)检测未成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DNA双链断裂(DSB)的短暂空间改变,并与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的DNA DSB比较。方法:使7 d龄幼鼠缺氧缺血,用HPP位点标记显示DNA DSB短暂空间形式,用微管相关蛋白(MAP-2)双标记评价HPP标记和脑损伤的关系,用双标记的TUNEL评价HPP标记的灵敏度。结果:HPP标记局限在同侧半球MAP-2染色阴性区域;阳性细胞数与再灌注时间有关,在缺氧缺血后24 h,阳性细胞数上升达到高峰,但在松果体细胞核变化更早,而海马CA3区域细胞变化延迟。HPP和TUNEL双标记显示在再灌注早期HPP标记多于TUNEL标记。结论:HPP标记显示出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的典型变化,是检测凋亡改变的灵敏标记。

    作者:朱长连;王小阳;杨平;程秀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和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yclinD1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估计其进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先兰;乔玉环;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