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峰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病程2~9 h)13例,B组(病程≤3个月)11例,C组(病程>3个月)13例。A组行直接PTCA,其余2组行择期PTCA。结果:A组13支血管成功12支(92.3%),发生急性血管闭塞1例;B组12支血管成功11支(91.6%);C组14支血管成功10支(71.4%)。无并发症发生。共植入支架21个(53.8%)。随访2~2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急性期及梗死早期PTCA成功率高,随着闭塞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但介入治疗仍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且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许桂枝;马业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多胎妊娠是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多胎妊娠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孕产妇并发症增加。1998年10月至2000年5月,对10例3胎、4胎多胎妊娠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减为双胎妊娠,均1次成功。现将对10例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秋菊;孙莹璞;苏迎春;陈爱军;刘新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和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yclinD1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估计其进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先兰;乔玉环;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癫痫是危害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的一种多发病,了解不同病因对不同发病年龄组癫痫的形成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336例癫痫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发作类型、头颅CT及脑电图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叶柔;马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道重建后抗反流的方法。方法:本组 32例,男 11例,女21例,年龄10 d~14岁,在胆道重建中,均采用肝管空肠宫颈式吻合术式。结果: 32例均痊愈出院。随访 3个月~ 8 a,均未见腹痛、黄疸、发热。其中 24例患儿经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及扩张。 X线钡餐检查,未见有钡剂反流入胆管。结论:肝管空肠宫颈式吻合术在胆道重建中有较好的抗反流作用。
作者:庞艳丽;范应中;张谦;夏自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形态定量在喉肿瘤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指标参数。方法:将分形分析理论引入喉肿瘤的研究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分形分析系统”。选取人喉正常鳞状上皮30例,喉乳头状瘤20例,喉鳞状细胞癌38例,分别观察各组细胞核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各组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均大于其拓扑维数,即它们都具有分形特征,并且喉正常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核分维值依次增大,相互间分维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可作为肿瘤细胞病理学鉴别诊断的一种定量参考指标。
作者:张红新;阎明;高冬玲;张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99mTc-MIBI脑显像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受检查者共32例,其中胶质瘤24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正常对照8例。于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740 MBq(15~20 mCi)后15~30 min(early phase,EP)和2~3 h(delayed phase,DP)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采用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对侧相应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T/C)和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脉络丛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T/CP)两种半定量的方法判断胶质瘤摄取99mTc-MIBI的程度。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Kernohan分类法,将患者分为低级(low-grade,LG)恶性(包括Ⅰ级和Ⅱ级)13例和高级(high-grade,HG)恶性(包括Ⅲ级和Ⅳ级)11例2组。结果:在EP中,LG组与HG组的T/C值分别为(1.06±0.31)和(2.65±0.8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以1.6为界限,鉴别LG与HG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100%和95%。结论:99mTc-MIBI脑显像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术前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方法。
作者:韩星敏;刘保平;孙红卫;孙秉奇;常建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针型腹腔镜技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钥匙孔”创伤缩小至“针孔”,其发展趋势使手术更加微创化。1997年3月~2000年4月应用针头镜完成胆囊切除术1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8年1月至1998年5月对32例35眼不同类型白内障采用非超声小切口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晶状体核大或硬者,采用前房碎核,粘弹剂辅助维持前房及保护角膜内皮的方法,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上;冯联兵;曾照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TRAP-ELISA定量及TRAP-银染定性方法,对36例宫颈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25例非癌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91.67%(33/36)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而对照组25例中仅1例(4%)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宫颈癌和对照组端粒酶活性均值分别为(1.580±0.831),(0.038±0.023),差异有显著性(P<0.01);端粒酶活性高低与宫颈癌临床分期、体积大小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分化程度越差,端粒酶活性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可能与宫颈癌某些临床病理因素有关。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王福丰;史惠蓉;孙莹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可有效解除患者痛苦而倍受临床工作者重视。作者于1998年3月~1999年12月将硬膜外自控泵运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文献报道显示,临床感染菌菌谱在发生改变,耐药性日趋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愈加难以预防和控制[1~4]。作者对1998年1月~1999年12月1 182株临床分离菌以及10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保中;邢志广;张留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颌面部骨折治疗困难,治疗不当造成的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也较严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开放式复位及金属丝固定取代闭式复位治疗颌面部骨折,虽疗效显著,但常遗留一些功能和形态缺陷。本科1998年元月至1999年11月收治颌面部骨折58例,其中48例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治疗,获得功能与形态俱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现军;刁玉敏;耿宏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蜂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药物,其药用价值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典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目前有不少资料报道了蜂胶在医学领域多个学科中的应用,但应用于口腔科的报道较少。采用质量分数为20%的蜂胶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1例36处,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嫣;王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猴病毒40(SV40)D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定位表达,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6例人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结果:SV40 DNA定位于胶质瘤细胞核,阳性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SV40 DNA阳性率40.6%(104/256),正常脑组织均未检测出SV40 DNA;SV40 DNA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SV40 感染与人脑胶质瘤病因学密切相关;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是探讨SV40病毒核酸在组织中定位、分布和感染机制的一种新的特异性方法。
作者:陈东;步星耀;高冬玲;姜国忠;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不同Dukes分期结肠癌患者及其肝转移患者外周血中大肠癌细胞角蛋白20(CK20),并以大肠癌组织(20例)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20例)为对照。结果: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未见CK20 mRNA表达,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检出率达40.4%(19/47),Dukes B,C,D期患者外周血CK20 mRNA检出率分别为25.0%(5/20),41.2%(7/17)和87.5%(7/8),(P<0.05)。肝转移患者CK20 mRNA检出率为87.5%(7/8),无肝转移患者检出率为30.8%(12/39)(P<0.01)。结论:CK20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预测肿瘤复发及转移,识别高危患者。
作者:刘新郑;师玉海;李遂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微量白蛋白尿测定[1]是诊断DN简单可行的方法,有助于预测DN。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称为早期DN,在此期若严格治疗可防止或延缓DN的发生。有报道脉络宁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作者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探讨脉络宁对早期DN的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清贵;崔卫玲;李江涛;袁慧娟;郭永年;王道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8年5月以来,共收治67例需行急诊手术的老年患者,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宇;程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临床上,无症状死髓牙在进行根管治疗时常并发急性炎症,据报道发生率达到25%~40%[1]。考虑到术者的操作尤其是机械扩大根管时器械及根管内坏死物质对根尖周的刺激是造成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从1997年以来作者采用冠根向无压力技术[2],预防死髓牙根管治疗术并发的急性炎症,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谢卫红;宋忠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甘露醇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方法:对照组脑卒中患者60例,常规使用甘露醇,治疗组脑卒中患者55例,改进补液方法,尽量从消化道补液,适量使用甘露醇,配合速尿及多巴胺等药物,早期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早期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无ARF发生,对照组ARF发生率6.7%。脑卒中患者甘露醇性ARF可以预防。
作者:夏昱;王继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