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300例护理

李峰;蔺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拔牙, 护理
摘要:1997年至1999年,对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拔牙手术中采用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射频治疗仪治疗耳鼻喉科疾病178例

    射频治疗是近几年来用于耳鼻喉科并可很快推广的一种新技术。作者应用由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华南牌SHP-Ⅱ型五官科射频治疗仪治疗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援;郑琰;程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封髓疗法应急治疗急性牙髓炎280例

    急性牙髓炎在口腔科急症中为常见,其应急治疗方法国内教科书上提倡开髓引流[1]。作者1996年~2000年在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中试用了如下方法:采用局麻下冠髓切除术加具有缩血管效应的失活剂棉球的封髓疗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尚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药疹住院患者168例分析

    药诊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作者总结了1995年至1999年在本科住院药疹患者168例,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硝唑洁霉素糊剂联合碘酚治疗妊娠期牙龈炎32例

    传统治疗妊娠期牙龈炎的方法是牙齿洁治术后,碘酚牙周上药,但疗效不甚满意。采用甲硝唑洁霉素糊剂与碘酚交替牙周上药,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婷;韩振廷;李守珍;尚铁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硫酸镁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目的: 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探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36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和硫酸镁治疗4 h时内皮素的变化,并以14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作对照。结果:中、重度妊高征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比同期正常妊娠妇女高(P<0.05),硫酸镁治疗4 h后血浆内皮素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轻度妊高征患者硫酸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镁可以通过调节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而起到治疗妊高征的作用。

    作者:郑新杰;郭瑞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白内障非超声小切口无缝线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例

    1998年1月至1998年5月对32例35眼不同类型白内障采用非超声小切口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晶状体核大或硬者,采用前房碎核,粘弹剂辅助维持前房及保护角膜内皮的方法,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上;冯联兵;曾照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临床应用43例

    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支架,代替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进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不仅可起到相似的治疗效果,还可以节约费用。1999年3月~2000年3月,对43例创面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张巨祥;毛国强;周锐华;张秀丽;潘银根;任凤彩;陈怀书;付双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万乃洛韦治疗单纯疱疹62例

    1997年6月至1999年10月采用盐酸万乃洛韦片(国家医药管理局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制药厂,批准文号(96)卫药准字X-236-2号)治疗单纯疱疹62例,并与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潘宏力;康永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对结石模型大鼠肾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的表达和调控与尿石症的关系。方法:分别用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处理正常大鼠和结石模型大鼠,连续用药7 d,免疫组化和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偏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肾晶体沉积情况,并测定尿晶体成分的含量。结果: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均可上调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减少大鼠肾草酸钙晶体的沉积。维生素D增加尿钙的排泄量,促进晶体沉积。结论: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可上调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石的形成,维生素D过量则可促进结石形成。

    作者:常连胜;张卫星;徐涛;冯陶;郭应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麻醉体会

    本院在1999年间,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0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产前Rh血型分型133例

    对1 184例孕妇产前检查了Rh(D)血型,共发现Rh(D)阴性者5例,占0.42%,表明D抗原在汉族人群中阴性率低,本院发现Rh系新生儿溶血病,有抗-D引起的,也有抗-E,抗-c引起的,说明不仅是Rh(D)阴性孕妇,Rh(D)阳性孕妇也会产生Rh系新生儿溶血病。为了分析Rh系抗体的产生原因,提高对Rh系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作者对133例孕妇产前检测了Rh系所有抗原,并探讨了Rh血型分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群英;张克勤;胡利亚;李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碘酊注入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16例

    前庭大腺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因前庭大腺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积聚而成[1]。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本科门诊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应用碘酊注入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16例,经临床随访复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常青;杨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30例观察

    近年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可有效解除患者痛苦而倍受临床工作者重视。作者于1998年3月~1999年12月将硬膜外自控泵运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5例治疗体会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此病在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约占20%,单用激素治疗疗效较差,复发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多,1996年11月~2000年4月作者加用鱼腥草注射液、口服黄芪精口服液及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PNS,疗效显著,复发率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伟;朱娟;王广州;高兰兰;高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鼠蓝斑酪氨酸羟化酶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观察

    目的: 观察大鼠蓝斑至背海马投射纤维的递质性质。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研究蓝斑TH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结果:在双侧蓝斑内可见到HRP标记细胞、TH阳性反应细胞和TH-HRP双标细胞,同侧明显多于对侧。结论:背海马接受双侧蓝斑纤维的投射,并呈同侧优势。

    作者:王建祯;马朝显;崔建军;周明付;张华;林玲;汤善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两种麻醉方法比较

    甲状腺手术中麻醉的迫切要求是术中患者情绪稳定、麻醉平稳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作者比较了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旨在选择佳麻醉方法。

    作者:张伟;张卫;马民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99mTc-MIBI脑显像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

    目的: 评价99mTc-MIBI脑显像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受检查者共32例,其中胶质瘤24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正常对照8例。于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740 MBq(15~20 mCi)后15~30 min(early phase,EP)和2~3 h(delayed phase,DP)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采用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对侧相应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T/C)和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脉络丛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T/CP)两种半定量的方法判断胶质瘤摄取99mTc-MIBI的程度。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Kernohan分类法,将患者分为低级(low-grade,LG)恶性(包括Ⅰ级和Ⅱ级)13例和高级(high-grade,HG)恶性(包括Ⅲ级和Ⅳ级)11例2组。结果:在EP中,LG组与HG组的T/C值分别为(1.06±0.31)和(2.65±0.8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以1.6为界限,鉴别LG与HG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100%和95%。结论:99mTc-MIBI脑显像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术前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方法。

    作者:韩星敏;刘保平;孙红卫;孙秉奇;常建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22例CINⅠ/Ⅱ,16例CINⅢ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并分析A-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随着 CIN 病变的进展,A-LI增高(P<0.05),但在ISCC,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P<0.05);A-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P<0.05),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吴丹;乔玉环;史惠蓉;李爱军;孙莹璞;张梦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179例患者采用原操作方法,587例患者采用改变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的方法,对2种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原操作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3%,改进后为89%;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53.4±10.8)min,改进后为(41.3±10.6)min;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5.03%,改进后为1.1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作者:屈清荣;阎保君;张忠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观测

    目的: 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和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主(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作者:王英;陈雪梅;孙慧茹;武军令;岳永豪;王又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