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疹住院患者168例分析

杨建峰

关键词:药疹, 病因学
摘要:药诊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作者总结了1995年至1999年在本科住院药疹患者168例,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低氧血症患者54例监护

    全麻患者术后早期吸入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pO2)低于90%者占22%~35%[1]。加强术后低氧血症的监护,及时发现患者轻中度缺氧,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作者对54例老年低氧血症患者实施了综合监护,报道如下。

    作者:樊蕴莉;冯惠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对大鼠离体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对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IL-1对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的影响;通过分子杂交检测c-fos mRNA并分析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IL-1作用后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量明显减少,且有时间依赖性;IL-1诱导c-fos mRNA,从而使细胞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结论:IL-1可能通过改变胰岛细胞内基因表达,抑制细胞代谢,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作者:涂会引;许继田;陈屏;姚运纬;伍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断牙再接23牙体会

    断牙再接是指牙齿折断后采用自体牙重新粘结的一种治疗方法[1]。颌面部受到外伤时,由于前牙尤其是上颌前牙的位置较突出,极易受外力撞击发生折断,其缺损形式与因龋坏而致的牙体缺损有明显差异,近年来,作者采用断牙再接技术对前牙冠折进行修复,共治疗14例患者23牙,效果满意。

    作者:李苗健;李新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急诊手术67例麻醉体会

    自1998年5月以来,共收治67例需行急诊手术的老年患者,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宇;程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两种麻醉方法比较

    甲状腺手术中麻醉的迫切要求是术中患者情绪稳定、麻醉平稳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作者比较了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旨在选择佳麻醉方法。

    作者:张伟;张卫;马民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定量定性测定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TRAP-ELISA定量及TRAP-银染定性方法,对36例宫颈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25例非癌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91.67%(33/36)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而对照组25例中仅1例(4%)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宫颈癌和对照组端粒酶活性均值分别为(1.580±0.831),(0.038±0.023),差异有显著性(P<0.01);端粒酶活性高低与宫颈癌临床分期、体积大小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分化程度越差,端粒酶活性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可能与宫颈癌某些临床病理因素有关。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王福丰;史惠蓉;孙莹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碘酊注入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16例

    前庭大腺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因前庭大腺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积聚而成[1]。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本科门诊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应用碘酊注入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16例,经临床随访复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常青;杨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蜂胶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1例

    蜂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药物,其药用价值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典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目前有不少资料报道了蜂胶在医学领域多个学科中的应用,但应用于口腔科的报道较少。采用质量分数为20%的蜂胶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1例36处,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嫣;王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脉络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2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微量白蛋白尿测定[1]是诊断DN简单可行的方法,有助于预测DN。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称为早期DN,在此期若严格治疗可防止或延缓DN的发生。有报道脉络宁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作者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探讨脉络宁对早期DN的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清贵;崔卫玲;李江涛;袁慧娟;郭永年;王道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胎妊娠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10例护理

    多胎妊娠是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多胎妊娠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孕产妇并发症增加。1998年10月至2000年5月,对10例3胎、4胎多胎妊娠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减为双胎妊娠,均1次成功。现将对10例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秋菊;孙莹璞;苏迎春;陈爱军;刘新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膀胱肿瘤35例B超分期

    在膀胱肿瘤的诊断中,经腹B超显像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作者根据B超所见对膀胱肿瘤的分期作了初步探讨,以提高早期膀胱肿瘤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陆英慧;吴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硝唑洁霉素糊剂联合碘酚治疗妊娠期牙龈炎32例

    传统治疗妊娠期牙龈炎的方法是牙齿洁治术后,碘酚牙周上药,但疗效不甚满意。采用甲硝唑洁霉素糊剂与碘酚交替牙周上药,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婷;韩振廷;李守珍;尚铁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临床应用43例

    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支架,代替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进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不仅可起到相似的治疗效果,还可以节约费用。1999年3月~2000年3月,对43例创面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张巨祥;毛国强;周锐华;张秀丽;潘银根;任凤彩;陈怀书;付双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药疹住院患者168例分析

    药诊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作者总结了1995年至1999年在本科住院药疹患者168例,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误诊为股骨头坏死10例分析

    骨质疏松是普遍发生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的一种病态的骨量减少[1],其在股骨头部位的局限CT表现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CT表现较为接近或表现相同,作者分析了10例骨质疏松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病例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同和异同点,以求提高正确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海涛;朱敬松;高玉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对结石模型大鼠肾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的表达和调控与尿石症的关系。方法:分别用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处理正常大鼠和结石模型大鼠,连续用药7 d,免疫组化和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偏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肾晶体沉积情况,并测定尿晶体成分的含量。结果: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均可上调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减少大鼠肾草酸钙晶体的沉积。维生素D增加尿钙的排泄量,促进晶体沉积。结论: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可上调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石的形成,维生素D过量则可促进结石形成。

    作者:常连胜;张卫星;徐涛;冯陶;郭应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化妆品致暴发性紫癜一例

    暴发性紫癜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疾病,病因不甚明了,治疗困难,病死率和伤残率高。作者临床治疗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林番;陈言汤;张建文;陈竁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P53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CINⅠ、10例CINⅡ、20例CINⅢ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未检测到凋亡细胞,从CINⅠ→CINⅡ→CINⅢ,A-LI逐渐增加(P<0.05),ISCC中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加(P<0.05);在正常宫颈和CINⅠ,未检测到P53蛋白表达,在CINⅡ可检测到少量阳性细胞,P53-LI在CINⅢ明显低于ISCC(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53蛋白的调节可能阻断了细胞凋亡。

    作者:吴丹;乔玉环;孙莹璞;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羊胃粘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胃粘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术的可行性,寻找食管胃吻合术后抗反流方法。方法:成年健康羊11只,实验组6只,对照组5只。对照组用常规术式;实验组手术方法:在胃底前壁拟吻合处剥除约8 cm×4 cm横长方形浆肌层,在下横切缘处切开粘膜,并纵形切开1.5~2 cm,粘膜反折吻合成形为管状。食管粘膜延长1.5~2 cm,分层吻合。依靠突向胃内粘膜瓣起抗反流作用。结果:适当剥除肌层保留粘膜血供良好,未见坏死现象。与对照组比较,粘膜吻合口直径、突向胃内结构厚度、食管与胃内压力差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突向胃内粘膜瓣长>3.0 cm,粘膜缝合严密,肌层吻合线与粘膜层吻合线距离>1.0 cm。结论:①切除肌层保留完整粘膜下层,不引起粘膜缺血坏死。②粘膜瓣较薄、柔软、关闭性强,具有良好抗反流结果。③粘膜层密缝对合良好,与肌层不在同一平面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④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

    作者:陈传波;皇甫深强;黄壮士;焦文成;郑兰东;张宛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颈癌研究进展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是全球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而居于第二位[1],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男女两性癌症中居第五位,占全部癌症的7.3%,其病死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病死人数的18.4%,农村高于城市,且近年来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可见,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现将近几年来有关宫颈癌研究的新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