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番;陈言汤;张建文;陈竁静
近年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可有效解除患者痛苦而倍受临床工作者重视。作者于1998年3月~1999年12月将硬膜外自控泵运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7年至1999年,对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拔牙手术中采用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蔺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前庭大腺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因前庭大腺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积聚而成[1]。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本科门诊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应用碘酊注入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16例,经临床随访复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常青;杨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RAP- ELISA法,对36例宫颈癌、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5例非癌宫颈组织、2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和6例正常卵巢的新鲜组织及41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宫颈组织端粒酶活性总阳性率,CIN 56.25%(9/16),宫颈癌91.67%(33/36),非癌宫颈组织4%(1/25);宫颈脱落细胞,CIN 61.54%(8/13),宫颈癌82.35%(14/17),正常0%(0/11);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5%(2/8),交界性66.67%(2/3),恶性85.7%(12/14),正常卵巢16.67%(1/6)。恶性肿瘤与正常或良性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TRAP-ELISA法较传统的TRAP法更为简便快速,有材料多样,可定量,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无同位素污染等优点。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史惠蓉;苑中甫;吴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暴发性紫癜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疾病,病因不甚明了,治疗困难,病死率和伤残率高。作者临床治疗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林番;陈言汤;张建文;陈竁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83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测其红细胞CR1活性,采用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百分率及抑制因子(RFIR)百分率试验测定其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 结果: 慢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率、RFER百分率降低(P<0.01,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率与RFIR百分率增高(P<0.05,P<0.01);治疗后RBC-C3bRR,RBC-ICR,RFER,RFIR分别为(17.21±2.91),(6.62±1.36),(81.32±5.63)和(28.11±3.11),除RFIR外均有明显恢复。慢性胃炎组HP阳性者RBC-C3bRR低于HP阴性患者,RBC-ICR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HP的感染可能是导致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穆永臣;王瑞勤;李建军;杨军;焦连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改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系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R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根据复杂分类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87例标本中,70例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80.46%,核型异常包括数目异常(超二倍体及亚二倍体)和结构异常(结构重排和易位)。其中有16例转化为白血病,转化率为18.39%。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临床分型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可能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向白血病转化有关。
作者:孙玲;董见喜;王芳;孙慧;张钦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不同Dukes分期结肠癌患者及其肝转移患者外周血中大肠癌细胞角蛋白20(CK20),并以大肠癌组织(20例)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20例)为对照。结果: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未见CK20 mRNA表达,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检出率达40.4%(19/47),Dukes B,C,D期患者外周血CK20 mRNA检出率分别为25.0%(5/20),41.2%(7/17)和87.5%(7/8),(P<0.05)。肝转移患者CK20 mRNA检出率为87.5%(7/8),无肝转移患者检出率为30.8%(12/39)(P<0.01)。结论:CK20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预测肿瘤复发及转移,识别高危患者。
作者:刘新郑;师玉海;李遂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与其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的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星形细胞肿瘤手术标本进行检测,分别观察了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及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凋亡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t=2.77,P<0.01);bcl-2、Bax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和100%,其中bcl-2表达强度与凋亡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922,P<0.001)。结论:细胞凋亡受抑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及间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cl-2基因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发生起抑制作用;Bax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节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机制。
作者:谭占国;卢权;柴宗举;朱贤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179例患者采用原操作方法,587例患者采用改变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的方法,对2种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原操作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3%,改进后为89%;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53.4±10.8)min,改进后为(41.3±10.6)min;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5.03%,改进后为1.1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作者:屈清荣;阎保君;张忠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院在1999年间,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0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对1 184例孕妇产前检查了Rh(D)血型,共发现Rh(D)阴性者5例,占0.42%,表明D抗原在汉族人群中阴性率低,本院发现Rh系新生儿溶血病,有抗-D引起的,也有抗-E,抗-c引起的,说明不仅是Rh(D)阴性孕妇,Rh(D)阳性孕妇也会产生Rh系新生儿溶血病。为了分析Rh系抗体的产生原因,提高对Rh系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作者对133例孕妇产前检测了Rh系所有抗原,并探讨了Rh血型分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群英;张克勤;胡利亚;李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肾血管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例的5%~10%[1],其中75%~80%为女性患者[2],好发于40岁以下。其病因以大动脉炎为主,外科治疗方法很多,但各有一定局限性,且远期效果不明显。自体肾移植是将患肾移植至同侧髂窝,肾动、静脉分别与髂血管进行吻合。该法避免应用人工或自体血管,吻合口不发生异物反应或萎缩改变,且大动脉炎一般不影响髂内动脉,移植肾血供好,近年采用较多。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行自体肾移植1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慧;刘凤然;宋玉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6例,其X线表现各有特点,对其加以分析总结,对认识、诊断本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顺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风发病率在我国非常高,且致残率很高。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此类患者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即回家静养。目前我国家庭护理还未广泛开展,大部分的康复功能锻炼将在患者亲属的协助下进行。由于患者家属职业的区别,大多缺乏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照料患者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贾秋莲;郝慧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消减文库构建过程中,用PCR技术快速筛选重组阳性克隆。方法:将白色单菌落加入氨苄抗性LB培养液中,37 ℃摇振培养过夜,取细菌悬液作PCR模板。结果和结论:以PCR方法筛查重组阳性克隆,可以简便快速鉴定重组阳性克隆,不需提取质粒。筛选重组阳性克隆可直接用细菌悬液作PCR模板,在消减文库构建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殷智榕;高冬玲;陈奎生;姜国忠;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支架,代替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进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不仅可起到相似的治疗效果,还可以节约费用。1999年3月~2000年3月,对43例创面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张巨祥;毛国强;周锐华;张秀丽;潘银根;任凤彩;陈怀书;付双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病程2~9 h)13例,B组(病程≤3个月)11例,C组(病程>3个月)13例。A组行直接PTCA,其余2组行择期PTCA。结果:A组13支血管成功12支(92.3%),发生急性血管闭塞1例;B组12支血管成功11支(91.6%);C组14支血管成功10支(71.4%)。无并发症发生。共植入支架21个(53.8%)。随访2~2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急性期及梗死早期PTCA成功率高,随着闭塞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但介入治疗仍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且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许桂枝;马业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8年1月至1998年5月对32例35眼不同类型白内障采用非超声小切口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晶状体核大或硬者,采用前房碎核,粘弹剂辅助维持前房及保护角膜内皮的方法,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上;冯联兵;曾照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此病在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约占20%,单用激素治疗疗效较差,复发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多,1996年11月~2000年4月作者加用鱼腥草注射液、口服黄芪精口服液及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PNS,疗效显著,复发率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伟;朱娟;王广州;高兰兰;高胭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