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乔玉环;孙莹璞;史惠蓉
本院在1999年间,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0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射频治疗是近几年来用于耳鼻喉科并可很快推广的一种新技术。作者应用由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华南牌SHP-Ⅱ型五官科射频治疗仪治疗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援;郑琰;程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用生物素标记的发夹寡核苷酸探针(HPP)检测未成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DNA双链断裂(DSB)的短暂空间改变,并与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的DNA DSB比较。方法:使7 d龄幼鼠缺氧缺血,用HPP位点标记显示DNA DSB短暂空间形式,用微管相关蛋白(MAP-2)双标记评价HPP标记和脑损伤的关系,用双标记的TUNEL评价HPP标记的灵敏度。结果:HPP标记局限在同侧半球MAP-2染色阴性区域;阳性细胞数与再灌注时间有关,在缺氧缺血后24 h,阳性细胞数上升达到高峰,但在松果体细胞核变化更早,而海马CA3区域细胞变化延迟。HPP和TUNEL双标记显示在再灌注早期HPP标记多于TUNEL标记。结论:HPP标记显示出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的典型变化,是检测凋亡改变的灵敏标记。
作者:朱长连;王小阳;杨平;程秀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微量白蛋白尿测定[1]是诊断DN简单可行的方法,有助于预测DN。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称为早期DN,在此期若严格治疗可防止或延缓DN的发生。有报道脉络宁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作者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探讨脉络宁对早期DN的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清贵;崔卫玲;李江涛;袁慧娟;郭永年;王道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蓝斑至背海马投射纤维的递质性质。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研究蓝斑TH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结果:在双侧蓝斑内可见到HRP标记细胞、TH阳性反应细胞和TH-HRP双标细胞,同侧明显多于对侧。结论:背海马接受双侧蓝斑纤维的投射,并呈同侧优势。
作者:王建祯;马朝显;崔建军;周明付;张华;林玲;汤善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暴发性紫癜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疾病,病因不甚明了,治疗困难,病死率和伤残率高。作者临床治疗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林番;陈言汤;张建文;陈竁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7年至1999年,对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拔牙手术中采用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蔺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尽早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以防止弱视发生的治疗方法,已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并发症较成人为多,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如何预防和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视功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作者对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防治方面进行了一些临床探索,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慧;郝燕燕;杨士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99mTc-MIBI脑显像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受检查者共32例,其中胶质瘤24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正常对照8例。于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740 MBq(15~20 mCi)后15~30 min(early phase,EP)和2~3 h(delayed phase,DP)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采用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对侧相应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T/C)和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脉络丛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T/CP)两种半定量的方法判断胶质瘤摄取99mTc-MIBI的程度。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Kernohan分类法,将患者分为低级(low-grade,LG)恶性(包括Ⅰ级和Ⅱ级)13例和高级(high-grade,HG)恶性(包括Ⅲ级和Ⅳ级)11例2组。结果:在EP中,LG组与HG组的T/C值分别为(1.06±0.31)和(2.65±0.8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以1.6为界限,鉴别LG与HG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100%和95%。结论:99mTc-MIBI脑显像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术前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方法。
作者:韩星敏;刘保平;孙红卫;孙秉奇;常建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和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主(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作者:王英;陈雪梅;孙慧茹;武军令;岳永豪;王又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急性牙髓炎在口腔科急症中为常见,其应急治疗方法国内教科书上提倡开髓引流[1]。作者1996年~2000年在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中试用了如下方法:采用局麻下冠髓切除术加具有缩血管效应的失活剂棉球的封髓疗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尚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下颌骨是颌面部突出且体积大的骨骼,多因跌碰、交通事故等骨折。现将本科收治的30例儿童下颌骨骨折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霞;李海玲;谢国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病程2~9 h)13例,B组(病程≤3个月)11例,C组(病程>3个月)13例。A组行直接PTCA,其余2组行择期PTCA。结果:A组13支血管成功12支(92.3%),发生急性血管闭塞1例;B组12支血管成功11支(91.6%);C组14支血管成功10支(71.4%)。无并发症发生。共植入支架21个(53.8%)。随访2~2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急性期及梗死早期PTCA成功率高,随着闭塞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但介入治疗仍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且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许桂枝;马业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生儿Rh溶血病是指因母子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患儿多于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核黄疸,造成患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34.4%[1]。1989年3月至2000年7月,对18例Rh溶血病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连琴;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形态定量在喉肿瘤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指标参数。方法:将分形分析理论引入喉肿瘤的研究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分形分析系统”。选取人喉正常鳞状上皮30例,喉乳头状瘤20例,喉鳞状细胞癌38例,分别观察各组细胞核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各组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均大于其拓扑维数,即它们都具有分形特征,并且喉正常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核分维值依次增大,相互间分维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可作为肿瘤细胞病理学鉴别诊断的一种定量参考指标。
作者:张红新;阎明;高冬玲;张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前喉移植手术,尚没有合适的器官保存措施。探讨离体喉的冷保存技术,争取较长的冷保存时间,不仅能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功能良好的供体喉,而且可使受体得以充分准备及供体喉远距离传送成为可能。WMO-1号冷保存液是1984年由顾湘君等自行研制的,初主要应用于肾脏等器官的保存,效果满意,对于大鼠离体喉的保存效果迄今尚未进行研究。本研究目的:①通过大鼠喉同种异体移植术评价WMO-1号保存液对大鼠离体喉的确切保存时限;②改进大鼠喉移植的操作技术。
作者:梁振江;娄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肾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49例原发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中MVD,并以1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49例肾癌组织中平均MVD为(58.62±23.86),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与其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1),而与肾癌的分级、远处转移及5 a生存期有相关性(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癌分级、远处转移及生存期均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MVD可作为评估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王梅叶;孟晓;尹继云;唐利生;李凌波;何文强;程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猴病毒40(SV40)D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定位表达,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6例人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结果:SV40 DNA定位于胶质瘤细胞核,阳性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SV40 DNA阳性率40.6%(104/256),正常脑组织均未检测出SV40 DNA;SV40 DNA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SV40 感染与人脑胶质瘤病因学密切相关;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是探讨SV40病毒核酸在组织中定位、分布和感染机制的一种新的特异性方法。
作者:陈东;步星耀;高冬玲;姜国忠;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6例,其X线表现各有特点,对其加以分析总结,对认识、诊断本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顺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多胎妊娠是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多胎妊娠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孕产妇并发症增加。1998年10月至2000年5月,对10例3胎、4胎多胎妊娠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减为双胎妊娠,均1次成功。现将对10例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秋菊;孙莹璞;苏迎春;陈爱军;刘新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