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英慧;吴卫华
传统治疗妊娠期牙龈炎的方法是牙齿洁治术后,碘酚牙周上药,但疗效不甚满意。采用甲硝唑洁霉素糊剂与碘酚交替牙周上药,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婷;韩振廷;李守珍;尚铁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8年1月至1998年5月对32例35眼不同类型白内障采用非超声小切口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晶状体核大或硬者,采用前房碎核,粘弹剂辅助维持前房及保护角膜内皮的方法,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上;冯联兵;曾照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酸性神经肽1(bovine acidic neuropeptide 1,BANP-1)对小鼠脑内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GAB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其中5组按15 mg/kg腹腔注射BANP-1,分别在注射后0.5 h,1 h,2 h,3 h,4 h处死小鼠并取脑匀浆;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注射后1 h处死并取脑匀浆,用体积分数75%冰乙醇抽提氨基酸类物质并沉淀蛋白质。应用纸电泳法测定Glu和GABA。结果:腹腔注射BANP-1后,与对照组比较,Glu含量在注射后1 h,2 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5 h,3 h,4 h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GABA含量在2 h,3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5 h,1 h,4 h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ANP-1急性用药后在一定时间内可升高脑内Glu、GABA水平。
作者:贺付成;安玉会;尹惠卿;魏重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Ono术式的改进。方法和结果:以Ono法为基础,在供心的切取、受体腹腔血管的准备、心肌保护以及血管吻合方面进行了改进,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术后出血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共58次正式实验,手术成功率为89.7%。结论:采用本方法可以提高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成功率。
作者:郅兴义;张明奎;乔晨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8年5月以来,共收治67例需行急诊手术的老年患者,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宇;程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ELISA法对22例GBS患者及22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α水平测定。结果:重症GBS患者外周血CD+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CD+8比例增大,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GBS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α的测定,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轻重。
作者:王献;陈品;赵燕民;齐进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针型腹腔镜技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钥匙孔”创伤缩小至“针孔”,其发展趋势使手术更加微创化。1997年3月~2000年4月应用针头镜完成胆囊切除术1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并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应用TRAR-ELISA法分别检测13例CIN、17例宫颈癌及11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1例脱落细胞中,8例CIN、14例宫颈癌呈端粒酶阳性表达。而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CIN、宫颈癌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分别是(0.328±0.192),(1.329±0.259)和(0.039±0.084),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能反映宫颈病变,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作者:乔玉环;张梦真;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生儿Rh溶血病是指因母子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患儿多于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核黄疸,造成患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34.4%[1]。1989年3月至2000年7月,对18例Rh溶血病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连琴;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采用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丽霞;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颌面部骨折治疗困难,治疗不当造成的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也较严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开放式复位及金属丝固定取代闭式复位治疗颌面部骨折,虽疗效显著,但常遗留一些功能和形态缺陷。本科1998年元月至1999年11月收治颌面部骨折58例,其中48例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治疗,获得功能与形态俱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现军;刁玉敏;耿宏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纳洛酮用于全麻催醒,患者多出现烦躁,循环系统兴奋,不稳定等副作用。作者采用不同注药方法以观察比较其副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张伟;李新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全脑缺血后头部置于15~20 ℃的低温环境中24 h,分别与常温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体温、脑组织含水量、海马区神经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变化。结果:低温组体温下降幅度较大,神经细胞计数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温组和对照组。结论:头部亚低温能明显降低全身温度,减轻脑水肿,保护缺血的脑组织。
作者:刘其强;白宏英;王江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甲状腺手术中麻醉的迫切要求是术中患者情绪稳定、麻醉平稳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作者比较了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旨在选择佳麻醉方法。
作者:张伟;张卫;马民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癫痫是危害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的一种多发病,了解不同病因对不同发病年龄组癫痫的形成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336例癫痫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发作类型、头颅CT及脑电图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叶柔;马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质疏松是普遍发生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的一种病态的骨量减少[1],其在股骨头部位的局限CT表现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CT表现较为接近或表现相同,作者分析了10例骨质疏松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病例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同和异同点,以求提高正确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海涛;朱敬松;高玉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7年6月至1999年10月采用盐酸万乃洛韦片(国家医药管理局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制药厂,批准文号(96)卫药准字X-236-2号)治疗单纯疱疹62例,并与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潘宏力;康永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院在1999年间,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0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改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系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R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根据复杂分类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87例标本中,70例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80.46%,核型异常包括数目异常(超二倍体及亚二倍体)和结构异常(结构重排和易位)。其中有16例转化为白血病,转化率为18.39%。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临床分型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可能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向白血病转化有关。
作者:孙玲;董见喜;王芳;孙慧;张钦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22例CINⅠ/Ⅱ,16例CINⅢ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并分析A-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随着 CIN 病变的进展,A-LI增高(P<0.05),但在ISCC,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P<0.05);A-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P<0.05),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吴丹;乔玉环;史惠蓉;李爱军;孙莹璞;张梦真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