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付成;安玉会;尹惠卿;魏重琴
目的: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不同Dukes分期结肠癌患者及其肝转移患者外周血中大肠癌细胞角蛋白20(CK20),并以大肠癌组织(20例)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20例)为对照。结果: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未见CK20 mRNA表达,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检出率达40.4%(19/47),Dukes B,C,D期患者外周血CK20 mRNA检出率分别为25.0%(5/20),41.2%(7/17)和87.5%(7/8),(P<0.05)。肝转移患者CK20 mRNA检出率为87.5%(7/8),无肝转移患者检出率为30.8%(12/39)(P<0.01)。结论:CK20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预测肿瘤复发及转移,识别高危患者。
作者:刘新郑;师玉海;李遂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83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测其红细胞CR1活性,采用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百分率及抑制因子(RFIR)百分率试验测定其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 结果: 慢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率、RFER百分率降低(P<0.01,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率与RFIR百分率增高(P<0.05,P<0.01);治疗后RBC-C3bRR,RBC-ICR,RFER,RFIR分别为(17.21±2.91),(6.62±1.36),(81.32±5.63)和(28.11±3.11),除RFIR外均有明显恢复。慢性胃炎组HP阳性者RBC-C3bRR低于HP阴性患者,RBC-ICR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HP的感染可能是导致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穆永臣;王瑞勤;李建军;杨军;焦连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与其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的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星形细胞肿瘤手术标本进行检测,分别观察了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及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凋亡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t=2.77,P<0.01);bcl-2、Bax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和100%,其中bcl-2表达强度与凋亡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922,P<0.001)。结论:细胞凋亡受抑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及间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cl-2基因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发生起抑制作用;Bax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节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机制。
作者:谭占国;卢权;柴宗举;朱贤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79年Scott首先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um botox A,BTX-A)治疗斜视取得成功[1],以后该方法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2]。用BTX-A治疗神经系统多种运动障碍性疾病成为国外目前研究的热点,国内也正在开展该方面研究。现将用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20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连亚军;王左生;李月琴;马奎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和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yclinD1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估计其进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先兰;乔玉环;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酸性神经肽1(bovine acidic neuropeptide 1,BANP-1)对小鼠脑内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GAB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其中5组按15 mg/kg腹腔注射BANP-1,分别在注射后0.5 h,1 h,2 h,3 h,4 h处死小鼠并取脑匀浆;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注射后1 h处死并取脑匀浆,用体积分数75%冰乙醇抽提氨基酸类物质并沉淀蛋白质。应用纸电泳法测定Glu和GABA。结果:腹腔注射BANP-1后,与对照组比较,Glu含量在注射后1 h,2 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5 h,3 h,4 h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GABA含量在2 h,3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5 h,1 h,4 h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ANP-1急性用药后在一定时间内可升高脑内Glu、GABA水平。
作者:贺付成;安玉会;尹惠卿;魏重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膀胱肿瘤的诊断中,经腹B超显像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作者根据B超所见对膀胱肿瘤的分期作了初步探讨,以提高早期膀胱肿瘤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陆英慧;吴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甘露醇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方法:对照组脑卒中患者60例,常规使用甘露醇,治疗组脑卒中患者55例,改进补液方法,尽量从消化道补液,适量使用甘露醇,配合速尿及多巴胺等药物,早期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早期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无ARF发生,对照组ARF发生率6.7%。脑卒中患者甘露醇性ARF可以预防。
作者:夏昱;王继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99mTc-MIBI脑显像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受检查者共32例,其中胶质瘤24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正常对照8例。于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740 MBq(15~20 mCi)后15~30 min(early phase,EP)和2~3 h(delayed phase,DP)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采用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对侧相应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T/C)和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脉络丛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T/CP)两种半定量的方法判断胶质瘤摄取99mTc-MIBI的程度。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Kernohan分类法,将患者分为低级(low-grade,LG)恶性(包括Ⅰ级和Ⅱ级)13例和高级(high-grade,HG)恶性(包括Ⅲ级和Ⅳ级)11例2组。结果:在EP中,LG组与HG组的T/C值分别为(1.06±0.31)和(2.65±0.8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以1.6为界限,鉴别LG与HG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100%和95%。结论:99mTc-MIBI脑显像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术前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方法。
作者:韩星敏;刘保平;孙红卫;孙秉奇;常建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是全球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而居于第二位[1],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男女两性癌症中居第五位,占全部癌症的7.3%,其病死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病死人数的18.4%,农村高于城市,且近年来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可见,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现将近几年来有关宫颈癌研究的新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颌面部骨折治疗困难,治疗不当造成的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也较严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开放式复位及金属丝固定取代闭式复位治疗颌面部骨折,虽疗效显著,但常遗留一些功能和形态缺陷。本科1998年元月至1999年11月收治颌面部骨折58例,其中48例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治疗,获得功能与形态俱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现军;刁玉敏;耿宏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全麻患者术后早期吸入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pO2)低于90%者占22%~35%[1]。加强术后低氧血症的监护,及时发现患者轻中度缺氧,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作者对54例老年低氧血症患者实施了综合监护,报道如下。
作者:樊蕴莉;冯惠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针型腹腔镜技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钥匙孔”创伤缩小至“针孔”,其发展趋势使手术更加微创化。1997年3月~2000年4月应用针头镜完成胆囊切除术1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猴病毒40(SV40)D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定位表达,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6例人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结果:SV40 DNA定位于胶质瘤细胞核,阳性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SV40 DNA阳性率40.6%(104/256),正常脑组织均未检测出SV40 DNA;SV40 DNA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SV40 感染与人脑胶质瘤病因学密切相关;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是探讨SV40病毒核酸在组织中定位、分布和感染机制的一种新的特异性方法。
作者:陈东;步星耀;高冬玲;姜国忠;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对1 184例孕妇产前检查了Rh(D)血型,共发现Rh(D)阴性者5例,占0.42%,表明D抗原在汉族人群中阴性率低,本院发现Rh系新生儿溶血病,有抗-D引起的,也有抗-E,抗-c引起的,说明不仅是Rh(D)阴性孕妇,Rh(D)阳性孕妇也会产生Rh系新生儿溶血病。为了分析Rh系抗体的产生原因,提高对Rh系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作者对133例孕妇产前检测了Rh系所有抗原,并探讨了Rh血型分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群英;张克勤;胡利亚;李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传统治疗妊娠期牙龈炎的方法是牙齿洁治术后,碘酚牙周上药,但疗效不甚满意。采用甲硝唑洁霉素糊剂与碘酚交替牙周上药,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婷;韩振廷;李守珍;尚铁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并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应用TRAR-ELISA法分别检测13例CIN、17例宫颈癌及11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1例脱落细胞中,8例CIN、14例宫颈癌呈端粒酶阳性表达。而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CIN、宫颈癌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分别是(0.328±0.192),(1.329±0.259)和(0.039±0.084),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能反映宫颈病变,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作者:乔玉环;张梦真;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7年至1999年,对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拔牙手术中采用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蔺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Ono术式的改进。方法和结果:以Ono法为基础,在供心的切取、受体腹腔血管的准备、心肌保护以及血管吻合方面进行了改进,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术后出血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共58次正式实验,手术成功率为89.7%。结论:采用本方法可以提高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成功率。
作者:郅兴义;张明奎;乔晨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前喉移植手术,尚没有合适的器官保存措施。探讨离体喉的冷保存技术,争取较长的冷保存时间,不仅能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功能良好的供体喉,而且可使受体得以充分准备及供体喉远距离传送成为可能。WMO-1号冷保存液是1984年由顾湘君等自行研制的,初主要应用于肾脏等器官的保存,效果满意,对于大鼠离体喉的保存效果迄今尚未进行研究。本研究目的:①通过大鼠喉同种异体移植术评价WMO-1号保存液对大鼠离体喉的确切保存时限;②改进大鼠喉移植的操作技术。
作者:梁振江;娄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