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祯;付瑞锋;张鹏远;宋乐;臧卫东;牛光明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体外循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C组,麻醉后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kg和维生素C 0.2 g/kg,术前及麻醉后不同时刻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测定。结果:对照组RBC-C3bRR术中及术后进行性下降,与术前比较P<0.05;维生素C组RBC-C3bRR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CPB停机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丙二醛均升高,但对照组与术前比较P<0.05,维生素C组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维生素C可降低体外循环患者红细胞内过氧化脂质反应,改善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徐传青;陈文钊;宋丙章;杨成河;戴启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16的表达。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p16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①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伴有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p16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早、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长的病例组,阴性多见于临床期别晚、低分化、伴有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③p16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yclinD1过表达和p16失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在其发病中有协同作用。
作者:赵先兰;乔玉环;史惠蓉;李留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多巴胺1(DA1)受体激动剂非诺多泮(fenoldopam,FODA)对犬肾动脉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FODA对犬肾动脉DA1受体cAMP生成量的影响。结果:FODA可呈浓度依赖性激活肾动脉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加cAMP生成量,选择性DA1受体阻断剂SCH23390能够显著减少FODA所引起的肾动脉cAMP生成量。结论:DA1受体激动剂对肾血管的舒张反应可能与cAMP生成量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朱琳;冯羡菊;薛敬礼;赵荣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6年元月至1998年12月,对22例髁状突骨折患者行坚固内固定术,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2例行手术坚固内固定患者均为成人,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小21岁,大52岁。单侧骨折17例,双侧骨折5例;髁状突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9例,髁状突移位18例,脱位4例;髁状突颈骨折15例,髁颈下骨折7例。1.2 材料坚固内固定钛板、钛钉及固定工具均为第四军医大学齿科材料厂与西安中邦公司联合研制的口腔颌面外科专用器材。小型钛板为均4孔或加长4孔,厚0.1 cm,钛钉直径0.2 cm,长0.7 cm。
作者:刘玉学;郭俊梅;王国庆;王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并发症中,常见的是持续性浅前房,处理上有时颇为棘手。1994~1998年本科共施行小梁切除术70例72眼,其中20例20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现将其原因及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多发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本院1992年1月~1996年6月应用克氏针等多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9岁。左侧19例,右侧41例;粉碎性骨折31例;屈曲型5例,伸直型55例。
作者:赵太行;王启增;吕建国;滕宝庆;连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房性心律失常100例窦性P环分析,探讨P向量在心房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AMI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P环分离,高倍放大,对额(F)面、横(H)面逐项测量,统计出AMI部位,窦性P环大向量,大向后向量,大向左向量,大向量分别与大向后向量、大向左向量之和振幅值,以及P环离心支和(或)回心支凹陷和(或)扭曲、环体在各面运转方向发生异常改变及H面向量角增大的人数关系。结果:AMI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P环发生异常改变人数较多的是下壁AMI、广泛前壁AMI、正后壁AMI、右室AMI。结论:AMI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P环发生异常改变,提示伴有心房肌梗死。P环离心支异常改变提示右心房肌AMI,P环回心支异常改变提示左心房肌AMI。
作者:梁义才;梁雪;王芳;梁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X作者自1998年开始采用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16例,并与同期用EAP方案治疗的18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入选对象均为姑息手术后复发及转移或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共34例,年龄49~72岁,平均59岁,均经病理组织或细胞学证实。肝、肾功能及血像正常,近1个月内未行其他肿瘤治疗,karn of sky评分≥70,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随机分为ELF及EAP 2组,分别为16例和18例,2组性别、年龄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美鑑;黄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临床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107例均行B超检测,将其胆囊壁厚度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肝硬化A、B、C三级(组)胆囊壁厚度分别为(2.68±0.53) mm,(3.89±0.78) mm,(4.69±1.19) mm,(6.55±1.83) mm,以胆囊壁厚度≥4 mm为标准,各组异常率分别为6.67%(2/30),45.45%(30/66),71.43%(15/21),100%(20/20)。正常组、A、B、C三级组胆囊壁厚度逐级比较经q检验,P均<0.01,胆囊壁异常发生率经χ2检验,P均<0.05。胆囊壁厚度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50,P<0.01)。结论:胆囊壁厚度变化检测对肝硬化临床分型,判断病情预后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崇奇;王池平;乔怀福;尚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应用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0例,并与常规治疗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有视乳头水肿、瞳孔不等大、昏迷较深者不作为观察对象。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CSF置换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5~71岁,轻度意识不清8例,头痛26例,颈强25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32~70岁,轻度意识不清7例,头痛25例,颈强23例。2组患者Hunt分级评分[1]均为Ⅰ~Ⅳ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王五洲;李爱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筛查对粘多糖累积症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上初诊为粘多糖患儿采用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浊度实验和酸性白蛋白实验进行筛查。结果: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浊度实验阳性率达97.1%,酸性白蛋白实验阳性率达94.1%。结论:尿筛查可辅助诊断粘多糖累积症,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宋国英;李晓雯;陈辉;贺颖;游文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油田井下作业噪声对工人听觉系统的影响。方法:测定作业现场噪声;排除非生产性噪声致聋因素,从2 568名油田井下作业工人中随机选择1 456人为研究对象,从非井下作业工人中选择351人为对照组,测定听力损伤。结果:油田井下作业工人耳鸣、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的阳性率分别为18.9%,35.1%和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阳性率与月等效连续A声级、接触噪声工龄呈直线相关关系,前者的斜率大于后者。结论:听力损伤和耳鸣是油田井下作业工人的职业多发病,应当采取发放防噪耳塞,合理组织生产,改造生产设备,进行健康监测等积极措施予以防护。 油田井下作业工人较多,噪声是其主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为了解噪声对其听觉系统的危害状况及规律,制定防治策略,开展此项研究。
作者:轩志东;张衍奇;李继芳;孟庆华;李富冉;赵焕英;李升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先天性梨状窝瘘是一种少见的颈部鳃源性疾病,临床极易误诊。本院近2 a来收治2例,现予以报道。1 病例介绍 例1 女性,17 岁。反复发作左颈部肿痛10 a,每次发作时应用抗生素数天后好转。本次上呼吸道感染后,再次发作,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8.5 ℃左右。内科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以强的松片10 mg,4次/d口服,治疗10 d,局部肿胀明显,疼痛加剧,体温39.5 ℃。转入本科。查体:颈前局部皮肤表面发热,有红斑;甲状腺左叶Ⅲ度肿大,明显触痛,有波动感。
作者:殷德涛;王琳;卢秀波;梁振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心肌M2胆碱受体抗体(M2-Ab)对大鼠心房和心室肌cAMP含量的影响,并与M2胆碱受体激动剂卡巴可(Carb)的作用进行了对比观察。方法:采用离体生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M2-Ab及M2胆碱受体激动剂Carb对心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①M2-Ab及Carb两者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所刺激的大鼠心房及心室肌cAMP的增加。卡巴可浓度为2 μmol/L,10 μmol/L,50 μmol/L时可分别抑制Iso所刺激的cAMP含量(8.5±1.2)%,(16.2±1.4)%,(29.5±2.1)%,而M2-Ab浓度为50 nmol/L,100 nmol/L,400 nmol/L时,可分别抑制(6.1±0.6)%,(17.3±1.8)%,(31.7±3.1)%(P<0.01)。②Carb(10 μmol/L)及M2-Ab(100 nmol/L)两者可分别抑制基础cAMP(49.2±4.3)%和(64.3±5.1)%。③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Atr)(1.5 μmol/L)不但可阻断Carb对Iso的抑制反应,亦能阻断M2-Ab的这种反应。而相应的抗原性肽段也能阻断M2-Ab的这种反应。结论:M2-Ab抑制Iso引起的心室肌细胞cAMP生成量的增加反应,类似于M受体激动剂Carb,两者效应均通过作用于M2受体途径实现。
作者:朱琳;李香珍;冯羡菊;王文泽;张琳;陈爱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对人脑垂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以VEGF反义RNA进行垂体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VEGF反义cDNA、正义VEGF cDNA质粒转染垂体瘤细胞,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鉴定其表达,测定被转染细胞生长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经鉴定被转染的垂体瘤细胞有外源性VEGF反义基因的整合及表达,其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其生长速率无明显减慢。结论:VEGF在垂体瘤血管形成及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基因治疗垂体瘤的优选靶的之一。
作者:王建祯;付瑞锋;张鹏远;宋乐;臧卫东;牛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检测性器官异常患者SRY基因,研究其在性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结合核型分析和临床表现对性器官异常患者进行SRY基因检测。结果:1例46,XX患者基因组DNA中有SRY基因,1例真两性畸形患者有SRY基因,2例社会性别为男性者经检测SRY基因阴性。另65例患者SRY基因检测与社会性别一致。结论:SRY基因突变、缺失、易位是导致性器官异常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辉;宋国英;李晓雯;齐华;孙良阁;王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的关系。方法:对27例梗死前1周内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和25例梗死前无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比较。2组基础临床情况相匹配。梗死范围大小根据血清酶和∑R、NQ来估计,冠脉再通时间以抬高明显的ST段迅速下降达50%为准。结果:溶栓后30 min内梗死前心绞痛组33%冠脉再通,而梗死前无心绞痛组没有1例再通(P<0.005);60 min内再通率分别为59%和36%(P<0.005);再通时间分别为(49±16)min和(69±19)min(P<0.05)。在梗死前心绞痛组,反映梗死范围大小的血清酶均明显低,而∑R相对较高,NQ数目相对较少(均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组溶栓效果较好,梗死范围较小,梗死前反复心绞痛可作为对溶栓治疗敏感的预测指标。
作者:张巧云;李凌;赵洛沙;赵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对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皮质醇的影响。方法:122例ASA Ⅰ~Ⅱ级拟行上、中腹部手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微泵持续注药组)61例和Ⅱ组(间断注药组)61例。2组患者均选用10 g/L利多卡因和2.5 g/L丁卡因混合液。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Ⅰ组微泵持续注药,首次量10 ml以1 ml/min速度泵入,维持量0.1 ml/min;Ⅱ组首次量10 ml,5 min内分2次注入,5 ml/次,维持量每隔60 min注入6 ml。观察首次量注入后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及注药10 min,15 min,30 min,60 min,75 min时平均动脉压(pMA)、心率(fH)、中心静脉压(pCV)、血氧饱和度xO2及心电图(ECG)变化,以及麻醉1 h、术毕、术毕24 h皮质醇含量。结果:注入首次量后,麻醉起效时间Ⅰ组较Ⅱ组长,阻滞范围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MA Ⅰ组首次量注入后30 min内下降速度缓慢、幅度小,维持麻醉期各时点稳定。Ⅱ组注首次量药后30 min内和维持麻醉期每次注药后15 min pMA均显著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CV变化与pMA变化相似。Ⅰ、Ⅱ组注药后各时点fH、xO2、ECG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皮质醇含量2组麻醉前、术毕、术毕24 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麻醉1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输注给药法阻滞范围与间断注药法无差别,对血流动力学及皮质醇含量影响较间断注药法小,可视为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给药方法。
作者:马君志;张卫;马民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对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寻找预测疗效的临床指标。方法:应用SAS 6.12软件系统,对12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压、尿素氮、血肌酐、血尿、尿γ-谷氨酰转肽酶(尿γ-GT)、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及胆固醇与肾病综合征的预后高度相关(Ρ<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收缩压、尿素氮、血尿、尿γ-GT、γ球蛋白百分比、血浆白蛋白6项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血压、肾功能、血尿、尿γ-GT、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对肾病综合征的预后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
作者:石建华;魏崇一;王风业;杨福燕;张盛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四环素抗性表型从外源基因的cDNA文库中筛选高效表达克隆。方法:将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克隆到载体pBV220中构建筛选载体pBV223;根据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性,在保持原有氨基酸序列不变的情况下,人工合成外源基因的cDNA 5′端简并引物库,以hGM-CSF基因为例进行筛选。把hGM-CSF cDNA简并文库克隆到pBV223中的TetR上游位置,构建pBV223/hGM-CSF克隆文库,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构建转基因的细菌文库,在不同质量浓度(20 mg/L,40 mg/L,50 mg/L,60 mg/L)的四环素培养基中培养。结果:从高浓度四环素培养基中获得高效表达的pBV223/hGM-CSF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该克隆的hGM-CSF cDNA 5′端序列与天然序列比较有7个碱基发生突变,且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通过基因重组,构建成终的高效表达克隆pBV220/hGM-CSF ,其表达hGM-CSF 的量占细菌总量的18%,较原表达水平提高80%。结论:可通过四环素抗性筛选系统筛选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克隆。
作者:李玉富;孙声桃;李继昌;李福胜;张智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