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陈辉

关键词:分层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的科室为重点研究对象。比较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本科室的护士的考核和护理质量的情况的对比以及临床护理应用的效果。结果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对于疾病知识的普及、护理操作规范、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文书的书写等方面均较实施前的合格率有所提高,前后比较临床效果差异显著(P<0.05),护士的考核优秀率也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明显的提高护士的优秀率、护士个人素质、护理操作规范、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于下肢骨科手术麻醉的研究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于下肢骨科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选择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麻醉。结果实验组无痛比率高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比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科手术中,选择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疼痛率低。

    作者:康利;袁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国内外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变、骨性关节炎、肝纤维化等病理过程中有特殊的临床意义,涉及到机体中的多个系统。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还有助于开发特异性更好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作者:杨晓波;王小东;德力格尔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应用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SBP、DBP、UAER及 GF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SBP、DBP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AER、GF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应用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黎欣;杨红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8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18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宫缩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为(410.34±11.62)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16.05)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加强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对增加宫缩功能,提高产妇产后安全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芬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6例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6例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患者的减压窗张力显著下降,偏瘫及意识状态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GCS评分明显提高,全脑室系统尤其是侧脑室明显缩小。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治疗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

    作者:郑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例脓毒症与血小板增多关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脓毒症与血小板增多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市某医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SICU的脓毒症患者60例,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EMACELL PLUS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进行22项5类血细胞分析,同时采用阻抗法检测这60例脓毒症患者在第3、5、7、10天的血小板计数( PC),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和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PC都低于正常标准,死亡组患者的PC各时点都低于存活组,存活组患者的PC在第三天开始下降,但在第7和第10天持续上升(均 P<0.01)。死亡组患者PC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均P<0.01)。结论脓毒症与血小板数量增多存在关系,血小板数量增多则脓毒症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增加,血小板数量下降则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可能性增加,血小板数量可以成为反映脓毒症病情的一种可靠的手段。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祛湿洗方外洗治疗湿疹25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祛湿洗方外洗治疗不同辨证分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共观察病人256例,其中湿热证96例,风热证69例,血虚风燥证36例,脾虚湿盛证55例,祛湿洗方(自拟方)水煎外敷患处,观察4周,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祛湿洗方外洗治疗湿热证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虚风燥证组(X2=25.72,P<0.05)及脾虚湿盛证组(X2=14.02,P<0.05),与风热证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X2=3.398,P>0.05)。结论祛湿洗方外洗治疗不同辨证分型湿疹,其中治疗湿热证、风热证疗效较好,与治疗血虚风燥证,脾虚湿盛证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鹿智慧;杜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在骨折后出现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8.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并且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能标本兼治,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效果肯定,可推广应用。

    作者:赵飞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需要进行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满意度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P<0.05,;观察者经舒适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 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施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翠娟;高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小儿感冒发热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平均退热时间、治疗前后平均体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小于对照组(78.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39±0.37)d,显著大于观察组退热时间(1.25±0.16)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大于观察组(10.00%)。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针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中较好和一般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提高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母乳喂养早期存在的问题及护理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早期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分娩的80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产后母乳喂养护理;而实验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哺乳技巧、乳房护理等),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87.5%,混合喂养率为12.5%;对照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70%,混合喂养率25%,人工喂养率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能够增进母婴健康,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康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以来应用质量控制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其相关的工作内容,并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实施质量控制前的2009年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各项临床指数。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应用相关质量管理措施之后观察组在各项环境采样细菌培养的合格有了显著的改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能够更好地保证护理质量,同时也是其不断得以改建的关键内容。

    作者:李艳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三联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四联法进行治疗,比较临床疗效、根除率、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研究组为96.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根除率分别为78.8%、94.2%,两组之间比较(P<0.05),随访一年对照组复发率为19.2%,研究组为5.8%(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其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法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临床效果更优异,根除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林林;王立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疼痛护理对宫颈癌围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疼痛护理能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睡眠质量。

    作者:鲍慕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散痰宁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散痰宁糖浆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超声提取,过滤,取续滤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9: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07nm。结果盐酸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2.396-21.564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1%,RSD=0.59%(n=6)。结论此方法准确度较高,可用于测定散痰宁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为散痰宁糖浆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钟茂团;何德中;温国梁;古莉;邹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院临床应急血液需求强度评估模型

    目的:建立一种输血相关突发事件下参与救援医院的临床应急血液需求强度评估方法。方法选择各血型日临床需求量为评估指标,应用直觉模糊集距离公式,建立医院临床应急血液需求强度评估模型。结果所构建模型能够反映输血相关突发事件下各血型需求相对于常规状态的综合增加程度,也能反映不同需求偏型程度对需求的增加效应。结论应用所构建模型得到的评估结果,可为输血相关突发事件下参与救援医院的临床应急输血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朱明;胡慧颖;王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姑息性手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姑息性手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268例大肠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姑息性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次单纯肠造口症状缓解率达到48.98%,肠捷径手术症状缓解率达到71.43%,姑息切除症状缓解率100%。对患者进行姑息性切除的缓解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方法治疗(P<0.05)。结论姑息性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不能根治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戴世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辅助中药诊治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针刺加中药治疗,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将7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针药合用)40例,对照组(单用针刺)31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服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作者:张静;陈莉;李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从脾论治慢性心衰52例

    目的: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从脾论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2例住院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4.6%,有效率57.7%;对照组显效率30.7%,有效率46.2%,治疗组改善胃纳差、乏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减轻胸闷、气促、水肿等心衰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味能够通过调补脾胃,去除水湿瘀阻功效,来有效的减轻胃肠道症状,从而改善心衰。

    作者:许益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