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疼痛护理对宫颈癌围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

鲍慕轩

关键词:疼痛护理, 宫颈癌, 围术期, 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疼痛护理能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睡眠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92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分析

    目的:对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 SA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CT影响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SAE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和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年龄均在50岁以上;CT影像上表现为双侧脑时出现对称性低密度灶,脑白质 CT值下降,多并发脑萎缩、脑腔隙性梗死等。结论对SAE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诊断SAE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7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病例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支原体阳性病例的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67例支原体阳性的病例为讨论对象,采用液体培养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67例支原体阳性病例中,解脲支原体( Uu)阳性47例,占70.15%,人型支原体( Mh)阳性5例,占7.46%,两者混合感染15例,占22.39%;敏感率较好的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1.04%、89.55%、94.02%,敏感率差的为左旋氧氟沙星,仅为23.88%。结论支原体的耐药率较高,但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

    作者:魏巍;卢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时间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结论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姚道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药物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合理应用-治愈疾病,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不当-可使病人遭受其毒副作用的损害。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有: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失误;药品质量问题。下面以我院儿科为例,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如下:1指征不明确对于儿科应用抗菌药物,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患儿家长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不管患儿病情轻重,有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就应用抗菌药物,有些一开始就用三线抗菌药物,把抗菌药物作为一种万能药物来应用,甚至认为所有抗菌药物越新越好,越贵越好,使无指征用药的现象愈演愈烈。

    作者:高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切口晶状体手术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中的应用

    在过去传统的治疗方式中,多数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针对角膜缘进行大切口晶状体的捞出术治疗。这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虽然是针对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但是在手术之后十分不利于恢复原本的视力,恢复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此外,角膜缘大切口晶状体在治疗之后容易引发其他症状。因此,近些年来,医学界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切口的晶状体手术治疗中。自从加强对小切口的晶状体治疗的研究,这种治疗方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并应用到实际的治疗中,主要是针对于晶状体脱位的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将会大力发展该治疗方式。

    作者:邱祖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经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已成为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可明显缩小宫颈癌病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和亚临床播散率。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8月对23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前介入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芳;陈黎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结了因腹膜炎住院的腹膜透析患者的院内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评估患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加强健康教育,形式有操作竞赛、专题讲座、经验共享等,并开展教育效果评价。认为经过认真的评估及严格的健康教育,能协助患者找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无菌操作观念,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防止腹膜炎的再次发生。

    作者:王利平;王青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频繁瞬目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频繁瞬目的病因及相应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因频繁瞬目就诊的3-14岁儿童386例,详细询问病史、生活习惯,检查视力、眼位,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行角膜荧光染色,泪液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视力低下患儿散瞳验光,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进行相应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86例频繁瞬目的患儿,经对症治疗、心里调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患有眼表疾病的235例,其中包括沙眼、滤泡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结膜炎186例,睑缘炎、内翻倒睫、等眼睑疾病39例,点状角膜炎10例,治疗后瞬目症状逐渐缓解。各种屈光不正192例,同时合并眼表疾病的45例,经矫正屈光不正及相应治疗后瞬目症状很快缓解183例,9例症状减轻。20例与神经功能系统有关。结论儿童频繁瞬目的原因很多,其中眼表疾病及屈光不正是频繁瞬目的主要原因,只要认真细致的检查及正确的治疗,均会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金晖;刘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患者血糖和乳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血糖和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 D组)和对照组( C组)。于麻醉诱导后( T1)、CPB前( T2)、CPB结束前( T3)、手术结束前( T4)检测血糖和乳酸水平。结果与 T1比较,两组血糖和乳酸水平在 T3、T4时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在T3、T4时间点D组血糖和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血糖和乳酸水平的升高,改善微循环障碍。

    作者:马亚飞;孙琳琳;贾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

    心肺腹苏成功使心脏骤停病人的循环、呼吸功能得以重建,但复苏成功后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少病人合并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及远期存活率。1临床资料本组6例,为我院内三科病房2011--2013年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的病人,年龄为57-67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好转;4例病人病情好转出院,1例病人因不可逆的脑功能损害死亡。

    作者:车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针与温针结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电针与温针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电针组用电针结合牵引治颈椎病36例,温针组用温针结合牵引24例,观察及统计术后疗效及施术耗时。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8.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电针组施术耗时少,明显提高治疗效率。结论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电针结合牵引疗法治疗效率更高。

    作者:庄建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蓝光治疗对新生儿血钙的影响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钙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足月儿和早产儿两组,足月儿30例,早产儿30例,测定光疗前后血清钙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足月儿和早产儿光疗后血清钙均下降,p<0.01。早产儿低钙血症发生率为50%,足月儿为。2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光疗时易发生低钙血症,早产儿比足月儿发生率更高,光疗时应监测血清钙浓度,必要时补钙。

    作者:卢绍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进展期胃癌行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替吉奥胶囊与奥沙利铂联合使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区别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替吉奥胶囊并给予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对照组患者则静脉滴注替加氟与奥沙利铂,两组患者均以3周为1疗程,至少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7%、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观察组整体上毒副作用程度略轻于对照组,但2组并无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与奥沙利铂联合使用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应用。

    作者:姜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纤支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F(芬太尼)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B(布托啡诺)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两组均在1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心率(HR)、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满意两组相比无差异,但呼吸抑制、呛咳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分别复合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复合布托啡诺呼吸抑制、呛咳发生率更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作者:王文珠;王冉;刘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急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急症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针对老年冠心病急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早期预防性护理,加强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心肺功能监测等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应用。结果老年冠心病急症患者经过早期的预防护理治疗,病情得到好转,护理效果十分有效。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老年冠心病急诊患者的病情,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治疗。

    作者:谢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破裂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破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治疗的严重眼球破裂伤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眼球均得到成功保留;术后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平复者7例,视网膜复位不佳者2例,未能窥清眼底者1例;与术前相比,7例患者视力有所提高,3例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善;随访2年,1例患者眼球有轻度萎缩。结论患者发生严重眼球破裂伤时,只要正确及时地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避免患者眼球的盲目摘除,还可挽救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内环形节育器异位至膀胱1例报道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3岁,主因尿频6+月,尿失禁10+天,发现环异位1天入院。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后不尽感,偶有下腹部不适,无发热、血尿及尿痛,无腰腹部疼痛及放射痛,于当地医院予以口服“消炎药”治疗症状好转,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未予特殊处理,近来发作频率较前明显增加,10+天前突然出现小便失禁,于当地医院予以抗生素静点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天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3+,白细胞1+,查妇科彩超未见异常;泌尿系彩超示:膀胱内异物,考虑环形节育器,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进一步查盆腔CT示:膀胱子宫间节育环影(见图1),以“环形节育器异位膀胱”收入院。既往宫内节育器避孕35年,至今未取出。妇科情况:已婚经产型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及宫体萎缩,表面光滑,质软,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入院后进一步查膀胱镜示:膀胱内可见环形节育环,与膀胱壁未粘连,直径约2cm,完整,表面可见黄褐色结石附着,节育环随体位改变而活动,膀胱未见瘘口,两输尿管口清晰,喷尿正常,局部膀胱粘膜红肿(见图2)。结合患者35年前曾于产后放置宫内节育环情况,临床诊断为宫内环形节育器异位膀胱,病情分析:环形节育器游离于膀胱,节育器完整、未见锈蚀、韧性良好,膀胱壁完整无瘘口,两输尿管口未见异常,予以经尿道应用膀胱镜置入异物钳顺利夹出节育环:环形不锈钢金属节育器,直径约2cm,未锈蚀,表面有结石附着(见图3)。尿道未见损伤,向患者交代节育环表面脱落结石可自行排出,建议多饮水,予以保留导尿管7天,恢复顺利,治愈出院。3个月复查膀胱镜示膀胱壁光滑,嘱定期复查。

    作者:胡月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12年松原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与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我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记录,按患者年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科室分布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58例报告涉及药物83种,其中以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例数居于首位,占31.1%;其次为抗菌药物占17.72%和抗肿瘤药物占15.82%。主要分布在循环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骨科及中西医结合科等,临床表现有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年龄以41-50年龄组发生率高,低小于10岁。结论临床加强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分析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11%和13.16%,均优于对照组的73.68%和3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PANSS评分、TES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春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进展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内分泌代谢类疾病患者症状的消除更为有效,能够协同两种方法的优点,一方面相比于单纯的中医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加快疗效产生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西药剂量的摄入,避免患者因大量、长期的西药服用所产生的患者不适反应。中西医结合进行代谢类疾病治疗侧重的是辩证和辨病思想的有机结合,即由患者不同病情阶段情况来施以不同分型治疗方案。

    作者:许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