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李波

关键词:罗哌卡因, 颈丛阻滞,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50例 ASAI-II 级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颈丛阻滞操作和注药,A为0.2%罗哌卡因20ml,B为0.375%罗哌卡因20ml,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手术结束时能抬头的患者数,A组明显多于B组。结论0.2%罗哌卡因阻滞程度较弱,受阻滞的时间较短,能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

    作者:王崇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06例生殖器白念珠病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106例生殖器白念珠病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共106例,分别采集患者的支原体标本和白念珠菌标本进行培养,观察感染情况,分析生殖器白念珠病不同性别患者感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情况,对比同性之间感染上述两种支原体的情况。结果男性生殖器白念珠病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为63.0%,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率为37.0%,而女性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为48.1%,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率为51.9%。结论生殖器白念珠病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情况严重,且不同性别患者感染情况有显著差异。

    作者:高树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视慢阻肺疾病的共病,尽早介入中医药治疗

    炎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病中居重要地位,炎症反应贯穿于病程的各个阶段,在COPD的早期,肺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已启动。肺局部炎症通过IL-6、IL-1 b、TNFa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蛋白酶、氧化剂等介质随血液“播散”至全身,因此除肺局部炎症导致大气道粘液分泌增加,小气道阻塞,肺实质破坏进行性加重的呼吸道病变外,反映在肺外的全身性炎症亦进一步发展。

    作者:陈启华;王改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风湿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风湿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出现的原因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风湿患者住院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患者出现睡眠功能障碍的原因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睡眠状况均获得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睡眠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存在睡眠障碍的风湿病患者加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应该从风湿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出发制定完善的护理流程,注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切实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无痛分娩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分娩产妇12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无痛分娩,观察组不使用镇痛药物,观察两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 VAS 评分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产后出血两组产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对母婴影响小,作用可靠,无痛效果明显,为孕妇提供安全舒适的分娩过程,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焦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水富县2008--2012年乙类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

    目的:研究水富县网络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资料,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监测软件对5年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1年、2012年发病率总体相近,主要以病肝、肺结核、梅毒发病为主。2009年因肺结核、梅毒发病的大幅增加,导致年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历年水平。2010年由于肺结核、梅毒发病的下降,导致年均发病率明显低于历年水平。结论加强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作者:刘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例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治疗体会

    目的:简单分析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形成因素,探讨防治方法。方法2010年3月,我们门诊预约同时收治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形成患者3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1例。骨折部位:胫骨中上1/3骨折1例,中下1/3骨折2例,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骨髓炎病灶行采用病灶清创、内固定拆除、灌洗引流、取髂植骨、减张缝合创面等治疗,效果较好。结果经采用病灶清创、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取髂植骨、减张缝合创面等治疗,骨髓炎均得到控制,平均治疗28天。追踪2年无复发。结论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形成因素较多,应当早期发现,早期处置,待骨折基本稳定,及时拆除内固定,行病灶清创、灌洗引流,必要时更换为外固定等治疗。如清创扩创后创面较大可行减张缝合或旋转皮瓣、筋膜蒂瓣覆盖创面。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颈部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电针刺风池,颈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28例,并随机设中频电疗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中频电疗。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特征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血清内分泌及代谢特征,以此为PCOS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32例卵巢形态正常的健康妇女和30例PCOS患者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她们的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等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实验组的INH-B、PRL、A2、IGF-I、LH、T水平均比对照组高。结论 PCOS患者FSH分泌低于LH,LH可使卵泡膜细胞分泌过多的雄激素,PCOS的发生对 IGF-I、INH-B、DHEAS的分泌有一定影响。

    作者:郭志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80例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调查资料分析,探讨在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方法和措施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的40例高龄患者都采取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间,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患者住院期间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按照普通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改善,预后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和干预,对于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结了因腹膜炎住院的腹膜透析患者的院内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评估患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加强健康教育,形式有操作竞赛、专题讲座、经验共享等,并开展教育效果评价。认为经过认真的评估及严格的健康教育,能协助患者找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无菌操作观念,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防止腹膜炎的再次发生。

    作者:王利平;王青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肱动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肱动脉置管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应用肱动脉置管动态监测98例危重新生儿的动脉血气分析及其他血标本的化验指标。结果应用肱动脉置管准确、及时地动态监测了98例危重新生儿的相关指标,并通过相关护理防止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肱动脉置管,可随时采集血标本,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对血管的破坏,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缓解了工作压力、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作者:郭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每组各25例。 PCEA组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1.5mg/ml 罗哌卡因+2.5ug/ml芬太尼止痛泵4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 PCIA组术后拔出硬膜外导管静脉连接5ug/ml芬太尼+1mg/ml氯胺酮止痛泵2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记录两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h,24hPCE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 组患者(P<0.05);术后48h 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更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彩勤;李春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奥扎格雷钠并配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静脉输注丁苯酞注射液;疗程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洪怀;李晟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提高护理质量的经验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学观念的不断转变、责任制护理的全面开展,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形式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及患者及家属期望值增高的矛盾日益明显。为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护理部在重点抓“三基”、“三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程度,注重语言行为规范及礼仪培训。2011年全年全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7.21%,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指标均比去年同期不同程度地提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作者:蒋瑾;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早期发现和再次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发现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直接决定患者预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注重随访、综合应用各种检查及监测肿瘤标记物是早期发现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再次切除肿瘤是佳治疗途径。

    作者:陈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膀胱炎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膀胱炎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60例急性膀胱炎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60例急性膀胱炎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1],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龙胆泻肝汤合五味综合治疗。结果两组急性膀胱炎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30例急性膀胱炎患者痊愈9例(30.00%),有效10例(33.33%),无效11例(36.67%),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30例急性膀胱炎患者痊愈14例(46.67%),有效15例(5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急性膀胱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膀胱炎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2],治愈率极高,能够有效缓解急性膀胱炎患者的病情,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节腔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56例

    目的:研究关节腔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效果。方法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病患,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甲组56例,乙组50例和丙组50例。对甲组实行玻璃酸钠注射与针灸推拿配合治疗,对乙组实行针灸治疗,对丙组实行针灸推拿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在治疗效果方面,甲组的有效率为96%,乙组为70%,丙组为82%,甲组明显要高于乙组和丙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配合针灸推拿在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方面,要比单一使用针灸推拿或是毫针针灸治疗效果要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明波;董彩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的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处方书写质量和用药情况,探讨处方点评对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抽查2012年度开具降血压药物的处方,分析处方的基本情况和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处方中每张处方用药3.6种,平均金额134.2元,抗菌药物使用率6.4%,注射剂使用率7.8%。结论高血压病处方基本合理,处方点评有利于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周翠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目的:探讨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52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对比,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特征、心肌酶学标志物指标、治疗及预后。结果观察组 CK、CK-MB、LDH、HBDH、AS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 cTnI、MMB 及MYO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不能仅依靠心肌酶学标志物检查,应结合心电图确诊,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张崇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