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凝血与不抗凝血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

李时章;张小广;陈彦芳

关键词:红细胞, 血浆, 血型鉴定
摘要:目的:分析抗凝血血浆与不抗凝血红细胞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采集400例抗凝血与不抗凝血各1管,用盐水试管法进行 ABO正、反血型鉴定。结果400例不抗凝血的红细胞做正定型,镜下有3例出现凝集,占0.75%(3/400);抗凝血血浆做反定型,有185例出现缗钱状凝集,占46.25%(185/400)。结论抗凝血血浆对ABO反定型的影响显著,不抗凝血红细胞对ABO正定型有影响。因此,选择用抗凝血的红细胞做正定型,不抗凝血的血清做反定型,实验结果准确度更高。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化疗联合同步放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化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TNM分期,检测肿瘤内分泌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①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M分期情况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内分泌指标VEGFA、VEGFB低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NK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有助于降低肿瘤分期、改善肿瘤内分泌指标,但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临床应用时加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

    作者:高广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膨肺吸痰法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用于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U机械通气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膨肺吸痰护理。观察两组吸痰前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膨肺吸痰法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尹丽杰;刘颖;赵英莉;徐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护理部干事职能工作的思路研讨

    随着新时期的医疗体制的改革趋势,对医院护理部管理工作提高了要求。护理工作是医疗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也都维系在护理质量管理的环节上。护理部是护理工作核心职能部门和中心指挥组织,拥有护理管理工作的决策权,是院长对护理工作实施领导和指挥的智囊团和参谋部。因此,护理干事作为护理部的中心成员,承载着重要、具体的工作内容,现将工作实践中体会,完善和提高护理干事的思想能力,业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协调能力的思路探讨归结如下,为同仁抛砖引玉,共享经验资源,完善护理干事的工作职能。共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自身抗体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分型及治疗方面的应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测定对糖尿病诊断、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3组:1型糖尿病( T1DM)组、2型糖尿病(T2DM)组、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对糖尿病自身抗体GADA、ICA、IAA、IA-2A进行分析。结果 GADA、ICA、IAA、IA-2A在T1DM组中检出率分别为65.33%、38.00%、24.67%、10.47%,在 T2DM 组分别为17.27%、13.39%、12.40%、5.45%,以及健康对照组中为0.00%、1.00%、0.00%、2.00%。T1DM和T2D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1DM与T2DM比较其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P<0.05,GADA易检出。结论 GADA、ICA、IAA、IA-2 A的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更能提高阳性率,避免漏诊。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研究探讨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关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体认为是由人们生活方式不健康、人体摄入营养不均衡引起的。如何通过饮食治疗糖尿病,也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探讨了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并从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四方面膳食的合理摄入,探讨了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方法,以期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所借鉴帮助。

    作者:徐连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髋关节置换术25例围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并发症多,易发生血栓、泌尿系感染、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10年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三至五天就可以下床,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术前、术后对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同时进行康复教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邢陆英;颜良;魏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饲,于治疗第1天、10天、20检查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三酰甘油指标变化,统计感染发生情况,于治疗一个月时对患者行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治疗10-20天各营养指标均出现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低蛋白血症总体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天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率高达25%左右。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率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恽鸿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尔硫卓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针剂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地尔硫卓粉针剂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地尔硫卓粉针剂可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吴荣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休克快速反应流程实施于急诊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对急诊患者实施休克快速反应流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休克患者,对其实施快速反应的流程:①设立休克快速反应的流程;②增强分诊护士快速评估休克患者病情的能力;③对护士进行休克快速反应的培训,增加抢救的机会。结果200例患者,其中在15min内抢救成功为178例,30至60min抢救入院为102例。对护士开展培训考核,合格率达到98.0%。护士能够准确的掌握急诊休克抢救的流程,分诊以及抢救的时间减少,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结论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急诊护士需要对分诊学科加强重视,准确的掌握休克各阶段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休克抢救的流程,提高抢救的质量。

    作者:张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性化服务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研究人性化服务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外科病房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服务。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评分为88.4分,观察组的护理评分为98.7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9.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5%。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术中配合

    目的:采用颈椎病手术的新方法,减轻病人二次手术痛苦及增加脊柱稳定性。方法对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加以改良,对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开门侧脊髓加以植骨保护。结果植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开门侧脊髓无骨性保护后侧脊柱不稳缺点。结论通过此方法,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及安全性,并将钢丝固定改为双“+”号丝线代替,避免了二次手术取钢丝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在硬膜上覆盖一薄的脂肪片以减少硬膜粘连,避免了因粘连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王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炎支原体所致大叶性肺炎5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 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52例MP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起病较急,咳嗽剧烈,少痰,肺部体征轻微,但胸片和肺部CT表现重,病变多位于右下肺,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论 MP是年长儿大叶性肺的重要原因,临床症状重,易合并肺内并发症。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效果佳。

    作者:李文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筛查包头市55-75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北京相应人群对比情况

    1资料与方法目的:针对目前脑卒中病人逐年增多,心血管病高发,调查包头市55-75岁人群颈动脉硬化病变的情况,并与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调查结果相比较。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IU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5.0-7.5MHZ,以体检的方式对昆区、青山、东河,各选两个社区,共计2527人(男1456例,女1071例)年龄55-75岁之间的人群进行颈动脉检查,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1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并记录病人是否饮酒、吸烟、高脂饮食,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环境污染等,北京城乡3个区,宣武、大兴、怀柔各选一个社区,选取1557例(男706例,女851例)年龄≥55岁,检测标准相同。

    作者:郭秋香;吕娟;李伟;云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根据《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对呕吐的辨治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导致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本文主要阐述呕吐的病以及根据《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的治疗原则对呕吐进行辨治。

    作者:董振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在翼状胬肉中的疗效。方法对128例160眼翼状胬肉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其中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7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86眼,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愈59眼,复发15眼,复发率为20.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81眼,复发4眼,复发率为4.7%,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创面修复快,能有效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小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疗照射中使用的X线特性及其防护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放射诊疗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如数字成像系统 CR、DR、CT、磁共振成像( MRI)、介入诊疗等。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病人或家属咨询 X 线检查对身体有无妨害,在此向大家探讨一下X线的特性及其防护。X线是电磁辐射谱中的一部分,属于电离辐射,其频率很高,是一种波长很短的,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它除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有性质。

    作者:罗森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7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7名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为期4年的随访发现,有14例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氏手术,无一例复发现象;有57例上颌窦真菌感染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复发,复发率为5.26%;有16例筛窦、蝶窦单发真菌感染鼻内镜手术,无一例复发现象。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鼻中带血等等,经鼻内镜手术是目前的常用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氏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将上颌窦真菌清除干净,并能够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于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观察与分析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观察组复发率8.0%,对照组复发率2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措施,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较低及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体会

    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的腰椎骨质退行性病变[1]。因腰椎代偿性骨质增生,继发骨关节肥大出现骨关节边缘变尖、变锐呈唇样改变,形成骨刺样突起,由于增生压迫临近血管、神经,造成部分组织缺血、发炎、水肿致腰部疼痛、酸胀,功能活动受限[2],严重时可见下肢坐骨神经疼痛。其病程迁延、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轻微,不易引起重视,仅表现为腰腿酸痛,时轻时重,以久坐,劳累后或晨起时疼痛明显,适当活动或休息后减轻。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椎间盘的蜕变,症状逐渐重,腰部僵硬,疼痛无力;休息时加重,稍事活动后减轻;过劳加剧。蜕变后形成的骨赘可刺激或压迫相应的神经根,产生腰,臀,腿的麻木,疼痛等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而使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 X 射线片能显示椎体有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等表现[3]。

    作者:王文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颈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病理特征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居第二位。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为13.15万,约占全球总数的1/3。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呈年轻化趋势,发现时已多为浸润癌。在宫颈癌防治工作中,普及防癌知识,加强对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减少宫颈癌发生的优先措施。为促进宫颈癌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妇女生存和生活质量,结合临床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因素,必须对妇女实施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秀菊;赵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