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恽鸿博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卒中, 肠内营养支持, 预后,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饲,于治疗第1天、10天、20检查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三酰甘油指标变化,统计感染发生情况,于治疗一个月时对患者行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治疗10-20天各营养指标均出现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低蛋白血症总体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天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率高达25%左右。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率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多索茶碱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哮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多索茶碱与氨茶碱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共80例,对照组共80例。用5%葡萄糖250mL+多索茶碱20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对照组用5%葡萄糖250mL+氨茶碱25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85%,对照组65%FEV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为71.2%,FEV1/FVC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

    作者:迟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挫裂伤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脑挫裂伤患者36例,现就其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过临床的有效护理与积极治疗,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的有效护理与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王秀燕;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联合疗法治疗急性淋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联合疗法治疗急性淋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0名急性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各50例。 A组采用壮观霉素与红霉素联合治疗,B组采用壮观霉素与美满霉素联合治疗,C组采用壮观霉素与头孢克洛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持续治疗五天后分析三组患者发现,A组50名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包括3例腹胀和4例恶心;B组50名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有14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包括5例头痛和4例头昏以及5例恶心,但症状较轻,无需采取措施;C组50名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在治疗过程中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较轻的恶心,未作处理,症状自行消失。结论壮观霉素与红霉素、美满霉素或头孢克洛联合治疗急性淋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但不同的联用方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

    作者:宋久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采用大黄灌肠辅助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监护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大黄灌肠辅助治疗。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大黄灌肠辅助治疗的患者,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蒋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式剖宫产手术432例分析

    目的:我院开展新式剖宫产术,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切口位于髂前上棘连线下3cm,仅切透皮下脂肪,直达筋膜,将筋膜切一小口,横向撕开皮下脂肪、腹直肌、腹膜,选择可吸收线150cm长的圆头针连续锁扣子宫全肌层,连续缝合腹膜层、筋膜层,不缝合皮肤与皮下脂肪,用皮肤缝合器直接粘贴于腹壁切口上下缘,调整缝合器上下缘间距对合腹部切口,与传统的改良式下腹弧形切口剖宫产术相比。结果新式剖宫产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进食早、疼痛轻、病率低、住院时间短、腹壁光滑无瘢痕,伤口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新式剖宫产更接近自然,将损伤减少到低限度。

    作者:何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的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多种药物被证明有心肌保护作用,可延缓疾病的进展,高压氧治疗对心血管疾病亦有多方面的益处,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显现出较大的潜力。

    作者: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分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普及,社会大众对我们日常工作资料及档案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档案资料的管理也是其中一种。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内部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发展的原始写照和真实记录。因此,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逐渐提高,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仍不尽人意,其档案资料的管理质量和档案管理员的素质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文章就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作者:孙一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中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目的:总结高热惊厥在门诊急救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控制惊厥、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吸入、及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58例患儿病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抢救高热惊厥的重要环节。

    作者:白桦林;郑琼;邹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肿瘤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

    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明确神经肿瘤外科的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医患双方都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1年9月---2011年9月所发生的护理缺陷,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制订风险防范细则,加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质量。结果实施风险预防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病人的满意度为100%,护理投诉率为0,护理缺陷发生率由2010年的0.52%下降到0.18%。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逐步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姚清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怀牛膝与川牛膝的鉴别及其临床应用的异同

    目的:探讨中药怀牛膝与川牛膝临床应用的异同性,提高药效,避免混淆误用。方法通过怀牛膝与川牛膝药物的产地、性状、功效及主治进行鉴别二者差异性与相同之处。结果怀牛膝与川牛膝在临床功效中均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临床具有差异性,不可代替互用。结论怀牛膝与川牛膝在临床治疗中虽然功效具有相似,但在临床证候中应根据患者实际证候区别运用。

    作者:徐英姿;王福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9例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开胸手术治疗且合并术后心肺并发症的1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d出现气胸及皮下气肿6例,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1例、呼吸衰竭1例,发现7例心律失常;其中心律失常并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并肺不张1例,皮下气肿并肺部感染1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3例,终均顺利脱机,无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提高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的认识,早期发现、及时预防与救治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姝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在胎儿的畸形诊断中应用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价值与可行性。方法选取8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诊断与筛查胎儿的畸形情况。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共确诊为胎儿畸形的例数共有14例,占总人数的1.75%。分娩与引产结果显示本组800例孕妇,有16例产出畸形儿,占总人数的2.00%。通过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出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为87.50%。结论在胎儿畸形的诊断中应用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对于降低胎儿的出生缺陷率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罗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总结出产后护理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通过在我院进行的30位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产妇与30位无镇痛自然分娩产妇在产程、出血量、视觉模拟的评分的比较,得到实验数据。结果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及产后12小时的总失血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因不受用药时间的限制,可以让产妇得到大的镇痛,并且对产程和出血量没有影响,确保了产妇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产妇生产后的身体尽快恢复奠定了基础。并且在产后,可以通过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来促进产妇尽快恢复身体与心理健康。

    作者:吕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模式的评价研究

    为了评价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社区内1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习惯培养和定期随访等干预行为,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压、依从性和危险因素情况。发现干预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相关疾病的知晓,患者的依从性如服药规律、锻炼、饮食习惯等都有一定的提高,危险因素也得到了改善。表明社区干预是一种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方法,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作者:陈沛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模式对改善无痛鼻饲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左下鼻饲过程中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76例进行无痛下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恐惧情绪以及鼻饲操作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缓解,而且鼻饲操作过程中,干预组患者依从性遵医行为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靠站循证护理模式能明显缓解鼻饲操作中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遵医行为,值得维护。

    作者:唐丽萍;齐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眼球摘除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

    眼球摘除术是在患眼眼球的功能已经全部丧失或者即将全部丧失的情况下,为解除患眼剧烈疼痛而实施的治疗手段,手术虽有利于保护健眼或解除生命危险,但患者一般难以接受这种破坏性的毁容治疗措施[1]。眼球摘除影响患者的五官美容,患者承受着躯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和痛苦,绝大多数患者易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不同患者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及心理自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也有不同。我科对眼球摘除术患者采取安慰、解释和疏导的护理方法,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重建健康心理,积极配合医护,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仝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这两组的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两组检测的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经两组检测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12项的生化指标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结果得出,观察组血清的稳定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的稳定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液的稳定性。

    作者:张巧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护理部干事职能工作的思路研讨

    随着新时期的医疗体制的改革趋势,对医院护理部管理工作提高了要求。护理工作是医疗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也都维系在护理质量管理的环节上。护理部是护理工作核心职能部门和中心指挥组织,拥有护理管理工作的决策权,是院长对护理工作实施领导和指挥的智囊团和参谋部。因此,护理干事作为护理部的中心成员,承载着重要、具体的工作内容,现将工作实践中体会,完善和提高护理干事的思想能力,业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协调能力的思路探讨归结如下,为同仁抛砖引玉,共享经验资源,完善护理干事的工作职能。共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手术切口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相比,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使手术切口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福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综合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综合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俞云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