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术中配合

王林林

关键词:脊椎病, 后路手术, 植骨固定, 颈椎稳定, 术中配合
摘要:目的:采用颈椎病手术的新方法,减轻病人二次手术痛苦及增加脊柱稳定性。方法对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加以改良,对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开门侧脊髓加以植骨保护。结果植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开门侧脊髓无骨性保护后侧脊柱不稳缺点。结论通过此方法,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及安全性,并将钢丝固定改为双“+”号丝线代替,避免了二次手术取钢丝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在硬膜上覆盖一薄的脂肪片以减少硬膜粘连,避免了因粘连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48例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4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4例。对照组:对采用常规药物及手术治疗;试验组:加用亚低温和针刺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均升高,但试验组升高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亚低温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财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分析我院目前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多方的研究与讨论,得出了较为完善的防范对策。结果显著的提升了医疗护理人员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并使其具备了一定的防范意识。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用切实有效的防范对策,明显加强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医疗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刘英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的临床疗效、推广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共104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6例,开腹手术38例。囊肿直径4.0.0-10.0cm,其中44例为双侧囊肿。比较二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上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共3例,1例为腹腔镜组,另2例为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方面均较开腹手术组为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医生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其在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方面较开腹手术优势突出,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抢救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抢救。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间于我院治疗的2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后,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aO2(动脉血氧分压)和SpO2(血样饱和度)的指标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PaO2(动脉血氧分压)和SpO2(血样饱和度)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送进医院后要及时治疗,适当的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后再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30例,归为对照组。自2006年至2012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32例归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抑酸、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的病死率及住院日,中转手术率、淀粉酶的恢复天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疗效评价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手术后回盲肠代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全胃切除手术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回盲肠代胃术,观察代胃的容量、营养状况、排空时间等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代胃容量300-400ml,排空时间为158-180min,平均(167.8±5.1)min;术后3例患者进食后出现腹胀,2例出现哽噎感,3例出现轻度肠粘连。结论回盲肠代胃术能维持患者的正常消化功能,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胃肠道重建方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善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喀左县农村学校卫生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文通过对喀左县2012年学校卫生工作的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学校卫生工作当前存在管理难以落到实处、部分工作开展困难、监督力量薄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日常卫生监督执法实践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尽快修制订学校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工作规范;二是解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待遇低、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使农村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得到加强;三是完善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创新学校卫生工作新模式;四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卫生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64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溶骨性骨转移疼痛患者64例,采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用药4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疼痛缓解总有效率78.1%;体力状况改善总有效率57.8%;10例治疗后出现骨关节或肌肉疼痛(15.6%),4例出现发热(6.3%)。结论唑来膦酸缓解癌症骨转移疼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采用。

    作者:邓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6例进行分析讨论,此组患者实施急救治疗,遵医嘱准确给予溶栓治疗和护理,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抢救及护理干预后救治成功率为97.2%,其中1例患者救治无效临床死亡。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抢救治疗并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井水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术中配合

    目的:采用颈椎病手术的新方法,减轻病人二次手术痛苦及增加脊柱稳定性。方法对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加以改良,对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开门侧脊髓加以植骨保护。结果植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开门侧脊髓无骨性保护后侧脊柱不稳缺点。结论通过此方法,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及安全性,并将钢丝固定改为双“+”号丝线代替,避免了二次手术取钢丝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在硬膜上覆盖一薄的脂肪片以减少硬膜粘连,避免了因粘连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王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肿瘤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

    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明确神经肿瘤外科的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医患双方都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1年9月---2011年9月所发生的护理缺陷,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制订风险防范细则,加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质量。结果实施风险预防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病人的满意度为100%,护理投诉率为0,护理缺陷发生率由2010年的0.52%下降到0.18%。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逐步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姚清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化疗联合同步放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化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TNM分期,检测肿瘤内分泌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①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M分期情况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内分泌指标VEGFA、VEGFB低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NK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有助于降低肿瘤分期、改善肿瘤内分泌指标,但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临床应用时加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

    作者:高广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股静脉采血的体会

    采集血标本常用于临床化验检查,用于测定血中某些物质的含量、电解质、肝功能等。小儿血标本采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血标本多采用股静脉、四肢静脉、颈外静脉采血。颈外静脉采血因体位特殊,家长难以接受,四肢静脉较细不充盈,采集时因为血量少,影响结果或者增加患儿痛苦,近几年我科在工作中采用股静脉采血的方法,成功率高,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因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定位准确,受护理人员及家属的欢迎。

    作者:秦艳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当前,90后大学生已逐步成为大学生的主流军,大学生是我国人才资源基础,其知识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本身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高校90后女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当前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家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PTCD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1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患者术前术后给与护理干预,观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治愈15例,治愈率93.8%。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思考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采用统计收集护理服务反馈表的方法,针对当今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转变护理观念,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活动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少于活动前(均P<0.05)。结论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家属满意度,保持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李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目的:分析产妇分娩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产褥期死亡率。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分娩后出血的36例病人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产褥期出血临床较常见,出现率为2.2%,产褥期出血的常见病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而分娩方式的选择与产褥期出血密切相关;36例患者中临床常规治疗后,疗效显著24例,有效率为66.7%。结论产后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和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加强宣教做好孕期保健及定期产检可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及早发现并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挽救产妇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飞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观察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6例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取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40例患者度过危险期,26例患者在急性期出现死亡。两组患者数据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帮助改善预后,但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改进,以求能更好的改善预后。

    作者:田静;李品品;刘保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各计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小剂量阿奇霉素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给予3个月的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6 min 步行距离指标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26.8±2.1)分,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49.2±3.5)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接受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评分为(155.6±3.8)m,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6min 步行距离评分为(112.9±4.7)m,干预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采取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方法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意义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药物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合理应用-治愈疾病,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不当-可使病人遭受其毒副作用的损害。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有: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失误;药品质量问题。下面以我院儿科为例,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如下:1指征不明确对于儿科应用抗菌药物,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患儿家长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不管患儿病情轻重,有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就应用抗菌药物,有些一开始就用三线抗菌药物,把抗菌药物作为一种万能药物来应用,甚至认为所有抗菌药物越新越好,越贵越好,使无指征用药的现象愈演愈烈。

    作者:高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