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善斌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与200例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的情况。结果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并未明显增加产时及产后的风险及并发症。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作者:苗金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子宫肌瘤患者124例,将全部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2例。针对所有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方法进行子宫肌瘤治疗,在入院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必要心理干预,时间分别为在入院时、手术前与手术之后。应用SAS与SDS对两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前以及干预之后,患者出现的焦虑程度与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患者所出现的不痛、稍微不适以及不适等情况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所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并且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出现的疼痛,获得效果明显。
作者:潘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1年4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利用介入栓塞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除介入栓塞化疗外再运用射频消融术进行联合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肿瘤完全坏死率以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22.86%,观察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4.29%,存活率为85.71%,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1.43%,存活率为9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复发率有所降低,应该尽早积极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实施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其临床治疗进行初步总结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急诊内科收治的196例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以及其临床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196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12小时内诊断明确者152例(77.55%),24小时内诊断明确者178例(90.82%)。中毒致昏迷者多,共77例(有机磷中毒35例、一氧化碳中毒6例,镇静剂中毒12例、酒精中毒24例),占39.28%,其次为脑血管意外致昏迷者,共63例(脑出血32例、脑梗死30例、脑肿瘤1例),占32.14%,此外,低血糖昏迷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各12例,各占6.12%,中暑及溺水者各14例(7.14%),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各2例。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只有及时、准确的明确诊断才能有效的进行急救,保护好患者的重要脏器,从而提高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玉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3例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4%,采用保守治疗的治疗有效率为82.9%。结论对股骨近端出现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贾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导致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本文主要阐述呕吐的病以及根据《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的治疗原则对呕吐进行辨治。
作者:董振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了解、调查农村卫生工作的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途径,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
作者:谭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周围静脉输液是护士临床工作常用的护理技能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护生能力培养,设计周围静脉输液法说课。
作者:许佳;何晓明;李苏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5例SP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SPT中,均为女性。临床表现腹痛腹胀2例,3例无明显症状为体检发现。 CT检查显示圆形或类圆形囊实性肿物,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5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3例发生胰瘘,均治愈。随访8-38个月,无复发。结论 SP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切除后有治愈可能。
作者:王艳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与血小板增多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市某医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SICU的脓毒症患者60例,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EMACELL PLUS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进行22项5类血细胞分析,同时采用阻抗法检测这60例脓毒症患者在第3、5、7、10天的血小板计数( PC),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和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PC都低于正常标准,死亡组患者的PC各时点都低于存活组,存活组患者的PC在第三天开始下降,但在第7和第10天持续上升(均 P<0.01)。死亡组患者PC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均P<0.01)。结论脓毒症与血小板数量增多存在关系,血小板数量增多则脓毒症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增加,血小板数量下降则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可能性增加,血小板数量可以成为反映脓毒症病情的一种可靠的手段。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服务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外科病房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服务。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评分为88.4分,观察组的护理评分为98.7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9.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5%。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针对多间隙肛周脓肿,为了减少术中损伤,减轻术后换药疼痛,提高疗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方法采用开窗挂浮线引流术治疗,并与单纯切开挂线术对照。结果多间隙肛周脓肿采用开窗挂浮线引流术在缩短疗程、减轻术后换药疼痛明显优于切开挂线术。术后配合中药熏洗对促进病人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多间隙肛周脓肿开窗挂浮线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荐开展。
作者:韩力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采用综合提高免疫力的方法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患有RRTI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治疗、膳食调整及体育锻炼等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免疫组患儿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而在感染复发率上则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缩短感染病程,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每组各25例。 PCEA组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1.5mg/ml 罗哌卡因+2.5ug/ml芬太尼止痛泵4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 PCIA组术后拔出硬膜外导管静脉连接5ug/ml芬太尼+1mg/ml氯胺酮止痛泵2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记录两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h,24hPCE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 组患者(P<0.05);术后48h 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更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彩勤;李春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在急诊科治疗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疼痛专科就诊的各类急性疼痛患者128例。对所有受试者在急诊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外,对疼痛症状进行疗效观察,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处理前先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不予以该项治疗。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前后(5min后)、出院(24小时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s,VAS),评估疼痛缓解时间, VAS评分改善情况及后续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 Pain Gone脉冲止痛笔)5分钟后 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24小时内)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但实验组可一定程度地减少疼痛治疗药物的使用,部分患者无需接受进一步的疼痛处理。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急性疼痛,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谭昌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家属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求医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稍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实习生初次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纠纷高发阶段。作者对本院2010年至2012年发生的23例投诉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临床护理教学和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廖桂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用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胸痹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以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法结合西医治疗胸痹心痛更能明显缓解患者病痛,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毒性疾病属于因病毒而起的一种疾病,如何对该疾病进行预防并采取治疗属于此类疾病现阶段的一个难题。就此,本文对中草药在抗病毒感染方面进行研究,对中药的常用剂型、临床应用情况、在抗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等进行探讨。
作者:吴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进行随访6个月-2年。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 GOS)评估治疗效果,良好24例,轻度残疾3例,中度残疾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确切,且创伤小、安全性高。
作者:许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哮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多索茶碱与氨茶碱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共80例,对照组共80例。用5%葡萄糖250mL+多索茶碱20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对照组用5%葡萄糖250mL+氨茶碱25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85%,对照组65%FEV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为71.2%,FEV1/FVC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
作者:迟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