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具使用和认识

陈国庆

关键词:聚苯乙烯, 发泡餐具, 使用, 认识
摘要:聚苯乙烯在发泡成型后具有容易存放、较大体积、较小密度、良好隔热性能、良好缓冲性能等基本特征,有着较为低廉的价格以及简便的加工工艺。通过挤出吸塑法对聚苯乙烯进行加工能够进行一次性餐具、餐盒的生产工作。因为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具有运输困难、质地较轻、无法自然详解、较轻质地等问题,会以白色污染呈现。因此,应该正确的认识、使用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具,给经济良好效益的创造奠定基础。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目标责任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分诊护理过程中,使用层级管理与目标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模式,评价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的4个科室采用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与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做出比较。每个病区设50张床位,分3组,每组由高级责任护士1名、初级责任护士2名、助理护士3名组成。两种模式均实施3个月,之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护理治疗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后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后,护士基本没有出现差错情况,同时也没有发生纠纷。结论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降低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陈仙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观察食管癌手术中使用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的手术方式完全杜绝手术之后出现口瘘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食管癌病患,全部进行左侧开胸,食管胃吻合使用统一标准的吻合方式,也就是吻合位在高位胸顶处。吻合口全部为机械吻合,然后使用无损伤线不连续的进行强化缝合一周;两边的胃壁悬挂在胸膜减张。吻合口前端部位胸膜覆盖再次执行减张。结果全部入选病患没有一例发生口瘘情况,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隔膜减张覆盖的方式,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对吻合口存在多方面的保护操作,能够明显防止口瘘出现,而且操作方法效率高易操作,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邓成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降血脂药的合理应用

    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降血脂治疗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日益引起临床重视。药物疗法的目的是针对脂质代谢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使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本文概述了临床常用降脂药物的分类,选择和合理应用。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风湿免疫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对我科成立到现在近一年的5例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发生时间及与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经验有关。结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核心制度落实、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作者:赵燕;石改绍;刘静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抗凝血与不抗凝血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

    目的:分析抗凝血血浆与不抗凝血红细胞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采集400例抗凝血与不抗凝血各1管,用盐水试管法进行 ABO正、反血型鉴定。结果400例不抗凝血的红细胞做正定型,镜下有3例出现凝集,占0.75%(3/400);抗凝血血浆做反定型,有185例出现缗钱状凝集,占46.25%(185/400)。结论抗凝血血浆对ABO反定型的影响显著,不抗凝血红细胞对ABO正定型有影响。因此,选择用抗凝血的红细胞做正定型,不抗凝血的血清做反定型,实验结果准确度更高。

    作者:李时章;张小广;陈彦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源CT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双源CT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把同时期60例无糖尿病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双源CT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支架直径、长度、再狭窄率、血运重建率以及非支架血管斑块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使用双源CT检查成像更清晰,能够明确狭窄病变的性质以及部位,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董兆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目的:探讨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52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对比,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特征、心肌酶学标志物指标、治疗及预后。结果观察组 CK、CK-MB、LDH、HBDH、AS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 cTnI、MMB 及MYO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不能仅依靠心肌酶学标志物检查,应结合心电图确诊,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张崇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进展

    近年来,动脉硬化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的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鉴别斑块的稳定与否,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有关因素,使不稳定性斑块向稳定性转变,是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重要方法。从生物工程学角度来看,脂核表面的纤维帽越厚,斑块周围应变越小,斑块较稳定;脂核越大,应变越大,较易破裂,狭窄的程度对斑块的应变影响较小。近年来,超声影像学的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1]。

    作者:牛慧敏;薛红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在骨折后出现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8.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并且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能标本兼治,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效果肯定,可推广应用。

    作者:赵飞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手术后疼痛是导致病人惧怕手术及术后恢复缓慢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妇产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优化对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达到减轻病人术后疼痛、促进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就医费用的目的。

    作者:孙伊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0例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采取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行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法;B组,行单纯硝苯地平治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A 组平均舒张压(81.8±3.6)mmHg,平均收缩压(120.5±7.6)mmHg,副作用率22.5%,总有效率90.00%;B组平均舒张压(90.2±4.3)mmHg,平均收缩压(137.9±8.2)mmHg,副作用率47.5%,总有效率77.50%。对比两组数据,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但能有效将病患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治愈率高,副作用低,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分析我院目前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多方的研究与讨论,得出了较为完善的防范对策。结果显著的提升了医疗护理人员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并使其具备了一定的防范意识。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用切实有效的防范对策,明显加强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医疗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刘英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手术患者采用传统静脉复合麻醉方式病例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在术后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优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麻醉方式。

    作者:项兆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体位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体位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输尿管结石病人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预防体位并发症中的循证护理。结果本组病人通过积极治疗和循证护理,均未出现体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输尿管结石病人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祥英;周木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氟化泡沫乳牙防龋效果研究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合适于儿童的防龋剂,降低儿童乳牙龋患率。方法采用莱可丽牌氟化泡沫,每年使用两次,对524名儿童进行防龋实验观察。结果实验前两组儿童龋患率及龋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新龋患率实验组明显低对照(X2=10.7,P<0.01)龋均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55.6%,新龋增长率实验组(25.6%)明显低于对照组(60.5%)。结论氟经泡沫对乳牙防龋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龋剂,适用于儿童。

    作者:陈玉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中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和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危害。结果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工作中遵守操作规范、强调标准预防是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如何防治牙周炎

    结合临床实际,叙述牙周炎的临床表现、特征、危害及预防和治疗。

    作者:汤立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环切或锥切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20min,出血5-10ml。7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经 Leep刀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一次性成功治愈72例(97.2%),显效2例(2.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行,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降低了宫颈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赵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46例巨大子宫肌瘤(肌瘤大直径≥8cm,子宫体积>12孕周)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78mim,术中出血量平均86ml,平均住院时间3.5天。结论经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求术者应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娴熟的镜下缝合技术。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防治。方法分析2008年5月以来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肠外瘘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回盲部炎症、医源性损伤以及肠梗阻是常见原因。结论有效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预防是关键。

    作者:林茂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