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实证技术选择医务人员干手方法

黄敏

关键词:实证技术, 医务人员干手方法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使用不同的干手方法,手的带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手策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内科、传染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等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292人,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的干手法进行带菌检测。结果检测的292人医务人员中,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巾干手170人,合格160人(不超过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为合格),合格率94.12%;使用热风干手器干手122人,合格91例,合格率74.59%。结论医务人员的干手方式存在隐患,干手质量令人担忧,管理者应加强对手卫生设施的投入,配备干手物品和快速手消毒剂,探索适宜的干手方法,我院选择的两种干手方法经过比较和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别,提示一次性擦手纸巾干手在洁净度、染菌量、待干时间、使用便捷等方面均优于热风干手器干手。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循证护理在腹腔镜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妇科循证护理在腹腔镜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2例进行分析讨论,针对围手术期提出循证依据、循证问题并实施循证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仅有2例并发症,经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终使患者身心均得到佳康复状态。

    作者:王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岁儿童急性湿疹75例分为治疗组40例:用蓝科肤宁溶液湿敷,每次15-30min,每日2次,辅助药包括扑尔敏,疗程为4周;对照组30例:用3%硼酸溶液湿敷,其治疗方法及辅助药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治愈率为25%;对照组有效率为57.14%,治愈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有显著效果,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佟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2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与200例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的情况。结果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并未明显增加产时及产后的风险及并发症。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作者:苗金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前置胎盘临床处理策略及预后

    目的:对前置胎盘的临床处理策略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到2013年7月所接收了88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前置胎盘宫颈环扎患者的期待天数平均在31d,其中有47例在通过保守治疗之后,孕产妇孕周在35周以内终止妊娠的有21例,而孕周在35周以上的有24例终止妊娠。结论及早对前置胎盘进行诊断与处理,且实行期待疗法,使胎儿生长至足月后进行终止妊娠,不仅能够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还能提升胎儿的存活率。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术中配合

    目的:采用颈椎病手术的新方法,减轻病人二次手术痛苦及增加脊柱稳定性。方法对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加以改良,对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开门侧脊髓加以植骨保护。结果植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开门侧脊髓无骨性保护后侧脊柱不稳缺点。结论通过此方法,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及安全性,并将钢丝固定改为双“+”号丝线代替,避免了二次手术取钢丝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在硬膜上覆盖一薄的脂肪片以减少硬膜粘连,避免了因粘连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王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这两组的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两组检测的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经两组检测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12项的生化指标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结果得出,观察组血清的稳定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的稳定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液的稳定性。

    作者:张巧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分析在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研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2年收治消化内科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通过分析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探讨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之后,消化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隐患可以减少,同时,护理效果大大提升。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确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应该加强护理过程的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吉爱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抢救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抢救。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间于我院治疗的2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后,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aO2(动脉血氧分压)和SpO2(血样饱和度)的指标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PaO2(动脉血氧分压)和SpO2(血样饱和度)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送进医院后要及时治疗,适当的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后再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Dynesys)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 Dynesys)治疗腰椎骨折。方法对31例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态稳定系统( Dyne-sys)固定,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方法,通过术前与术后随访,测量伤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上、下软骨终板复位情况。了解 Dynesys在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可靠性。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3.4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伤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上、下软骨终板复位均比术前明显改善,脊柱运动影响较小。结论 Dynesys作为一种非融合动态稳定系统,有效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同定节段的活动性,脊柱活动影响较小,解剖结构的完整,增加并维持了椎间隙高度。

    作者:时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在流产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在为2009年1月到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孕妇在早期行终止妊娠的过程中,将她们平均分为两组,对观察组的孕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进行终止妊娠,对对照组的孕妇采用人工负压吸引术进行终止妊娠,对两组孕妇的流产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并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孕妇进行不同的流产方法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在清宫率、流产后感染率以及成功流产率方面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妇流产后的疼痛率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孕妇进行终止妊娠的过程中运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发生危险的概率比较低,并且对孕妇子宫的损害小,而且方法较简便,与人工流产相比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在临床上只要合理使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柳芳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饲,于治疗第1天、10天、20检查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三酰甘油指标变化,统计感染发生情况,于治疗一个月时对患者行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治疗10-20天各营养指标均出现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低蛋白血症总体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天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率高达25%左右。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率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恽鸿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症状的相关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泌尿外科所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划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5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感染率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在留置尿管期间,对照组50例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8.00%;干预组50例患者中共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0%。干预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于预防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出现感染症状而言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甄红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中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和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危害。结果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工作中遵守操作规范、强调标准预防是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在病房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是体现服务性较强的执业,患者的满意就是护理服务优质程度关键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围绕患者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创新思维,推行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服务模式,是护理管理者应思索的关键问题。卫生部推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本院通过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房活动,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了护理服务和患者服务的需求。

    作者:史荣花;刘莹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7例内瘘不良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17例内瘘不良患者的护理总结透析病人出现内瘘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7例患者进行宣教,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提出各种内瘘护理方法,对病人内瘘进行综合护理,使内瘘血流量提高,满足透析需要,达到正常透析的目的。结果17例患者或家属对透析及血管通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医生配合较好,护理过程较顺利,取得效果较满意,内瘘功能明显改善,流量明显提高,保证了透析效果。结论规范综合护理,可以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挽救即将破坏的内瘘或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马德升;刘凤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脂肪肝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关系

    目的:分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脂肪肝患者(研究组)与健康体检的非脂肪肝356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对照两组患者ALT异常率。结果对照组 ALT水平正常342例,平均水平为(36±1)U/L;ALT水平上升14例,平均水平(51±7)U/L,整体 ALT 平均水平为(31±3)U/L,ALT 水平上升率3.9%。研究组 ALT 水平正常57例,平均水平为(37±2)U/L;ALT水平上升63例,平均水平(66±7)U/L,整体ALT平均水平为(48±7)U/L,ALT水平上升率52.5%。研究组整体ALT水平及ALT上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ALT升高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群体,可见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直接关联,可将ALT水平作为脂肪肝诊断和治疗的指标依据。

    作者:莫运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状腺术中不同方法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状腺术中不同方法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月---2012年3月来我院需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传统组,每组各60例。针对研究组给予显露喉返神经预防其损伤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针对传统组给予传统方法预防喉返神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3.33%,传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5%,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预防喉返神经损伤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的降低了喉返神经损伤率。

    作者:邢汉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份之间治疗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的188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B超的检查方法其实就是分析B超在临床诊断中具有的应用价值。结果在188位患者中,经过手术后结果与B超检查进行对比,B超诊断符合率的84.6%(159例),不符合29例,占15.4%。结论 B超在腹腔脏器官破裂检查中的诊断和临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B超的检查可以明确的诊断出腹部损伤的部位及范围,更好的提供下一步临床检查的方向。

    作者:肖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发病因素以及治疗方法,为患者手术后并发症防预提供依据。方法我院自1990年1月---2010年1月接受治疗的27例腹壁切口及周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实验中,27例患者均行切除病灶手术;对于病灶<1cm的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1cm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切除范围:切缘距包块处1-2cm开始彻底完整切除肿块,包括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术后切口愈合良好。8例患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2次/周,连服3个月。结论剖宫产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因素。临床上,医护人员要进行及时手术,保护患者的腹壁切口,手术后对患者伤口及时清洗。

    作者:孙艳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论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应该是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质量控制的分析,总结出了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工作要点,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