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公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3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结肠癌(23.4%),结肠息肉(16.7%),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13.4%),炎症性肠病(10.0%),结肠炎(6.7%).下消化道出血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结论 中老年患者是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是主要恶性肿瘤、肠息肉、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等疾病.注重电子结肠镜等相关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及治愈率.
作者:王圣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69(74眼)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三联手术,针对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手术结束后,视力恢复到0.4-0.6者58眼(78.3%),0.3-0.4者11眼(14.9%),0.1以下者5眼(6.8%);在眼压方面,69例(74眼)术后眼压恢复至0.96-3.16kPa,平均眼压为1.88kPa;在滤泡方面,74眼在出院时均有滤泡形成,其中54眼较明显,15眼较扁平,5眼不明显.结论 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三联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手术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景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Eales病患者不同分期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方法 ①将所有受试对象进行常规的全身检查及眼科检查.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结合眼底检查确定Eales病的分期.③内皮素-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①新生血管前期组和新生血管期组ET-1平均值比较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男性患者ET-1平均值比女性平均值含量高(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ET-1与年龄成正相关.结论 Eales病的血浆内皮素的水平与分期及病程发展无关.
作者:王志学;冀向宁;梁勇;王文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症呼吸道患者共68例,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痰栓、或稀释痰液进行负压吸引并进行抗炎治疗.结果 59例患者经治疗后,呼吸畅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例因痰栓较深的患者,经治疗后脱离危险状态.结论 对重症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减少患者因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并可将药物直接送入感染部位,缩短了治疗过程,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对儿科发热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为早期鉴别诊断小儿发热的病因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于2012年3月至2012年9间因小儿发热来我院就诊的患儿108例,按照发热病因的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采集静脉血并测定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降钙素原;对于降钙元素水平,记录<0.5μ g/L、≥0.5μ g/L、≥2μg/L和≥10μg/L4个区段内的患者数,并以PCT≥0.5μg/L作为细菌感染阳性阈值,评价PCT在细菌感染监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的CRP、WBC未出现变化,而降钙素原(PCT)显著升高;细菌感染组中仅2例患儿的PCT含量小于0.5μg/L,非感染组仅5例患者的PCT水平介于0.5 μg/L-2.0μg/L之间,以PCT≥0.5 μg/L作为细菌感染阳性阚值,PCT水平鉴别是否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95.1%.结论 降钙素原的检测对于临床早期小儿发热病因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场MRI VIBE序列在上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间的114例上腹部MRI检查患者利用VIBE序列进行检查.使用Siemens Essenza 1.5T超导MRI机器,上腹部扫描使用体线圈,行各向同性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上腹部检查患者加用导航条技术及BLAND序列,发现病变后用VIBE序列行动态增强扫描,并行3D-MIP重建.结果 11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按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延时期扫描是否有强化判断其性质,并结合3D-MIP及多平面重建,了解其与血管及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综合判断其性质.结论 Siemens Essenza 1.5T超导MRI机器VIBE序列可以行动态增强扫描,并取得各向同性扫描数据,完成重建后能达到与MRA相当的血管表现,对病变的显示、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不同序列影像表现及增强扫描成像特点,能够将绝大部分占位病变性质区别开来.
作者:杨开;王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7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8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晶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在电子气管镜下对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清除、肺泡灌洗以及局部给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操作,26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治疗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氧合指数以及48hPaO2、PaCO2等指标都明显改善,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9例患者出现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然后继续完成操作.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经电子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高,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纪春东;周鹏;丛园园;于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骨外固定器是一种能够对创伤性骨折起到固定、复位的治疗作用,具有疗效快速,应用广泛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骨外固定器对骨折治疗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解其应用特点及优缺点,以促进骨外固定器治疗手段的提高.
作者:王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滑县健康教育工作在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医院及结核病防治机构医务人员的口头宣教、文字宣传和利用大众传媒等,对就诊患者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教育.结果 就诊患者增长了健康知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了结核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发现率和患者规则治疗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付长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治方法,提高早期诊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儿科及儿童福利院收治的共21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1例先天性梅毒中有15例无症状患儿因母亲因素被建议进行诊治,6例患儿因出现早期先天性梅毒表现而入院诊治.21例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均经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明确诊断.21例中行腰椎穿刺16例(另外5例拒绝检查),发现4例患有神经梅毒.18例接受青霉素治疗而痊愈,另外3例放弃治疗.结论 早期先天性梅毒症状多不突出,易被漏诊,因此要重视孕前检查,加强梅毒的防控教育;采用正规青霉素系统治疗,预后多良好.腰椎穿刺应该成为先天性梅毒的常规检查.
作者:吴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和CT的临床表现区别,分析两者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方面的价值,以期为患者带来福音.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一组,偶数为二组,各为40例.一组患儿采用X线胸部检查,二组则给予CT检查.收集其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组结果显示胸部表现各样,主要表现为肺门阴影增大,间质比较浸润,支气管肺炎和叶实变;二组则表现为肺实质阴影,呈现斑片状或者大片实变,胸腔内含有积液.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两者均是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很好诊断依据,为制定出详细的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的临床处理原则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方法 2011年4月以来,我院共收治高危妊娠患者18例,搜集其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安全生产,无临床并发症.结论 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配合有效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董翠萍;李春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内科常见病,常因多种因素尤其是感染因素导致病情加重,重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治疗重点是改善气流受限,恢复可逆部分,纠正低氧血症,消除二氧化碳潴留,现将治疗护理简述如下.1 氧 疗严重COPD患者典型表现为低氧血症.长期的低氧血症使患者活动能力受限,体重下降,精神改变.肺泡低氧引起肺血管收缩,虽使V/Q通气提供血流比值大于或接近正常,但引起肺动脉高压,血管通透性增强.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可使肺动脉压及阻力下降,减少渗出,运动耐量增加.
作者:张桂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措施的应用,指导临床实践.结果 3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均为Ⅰ期愈合,术后无腹壁薄弱、腹壁疝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暂未发现复发.结论 以手术治疗为主,采取综合性全方位的诊治措施有利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情治愈,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吉红;刘钦文;张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临床上由于抗生素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发挥有效治疗效果的同时,很多不良反应也随之出现,因此对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性分析.方法 分析抗生素如何产生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类型,并对抗生素在临床上如何合理使用进行分析.结果 因为应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二重感染和致癌等.所以应用抗生素时要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药物,使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治疗的合理性.结论 只有了解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才有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使临床的治疗效果得以提高,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再娜·哈万;古丽沙尼·再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对策,使患者接受规范的化疗,提高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将我院从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4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静脉输液护理、化疗药物副作用护理、以及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策.结果 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术后6个疗程化疗.结论 科学、有效地护理对策能促进乳腺癌术后顺利完成化疗疗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高乳腺癌生存质量.
作者:鲁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采集血液标本错误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检验科拒收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汇总,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6月检验科拒收我科不合格标本40例,其中血量不足9例,无患者信息及患者信息不全8例,抽血管与血样不符5例,漏抽项目4例,标本凝固3例,在输液肢体抽血造成血液标本稀释4例,血液标本未及时送检4例,血液标本溶血3例.结论 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及保存行为,提高标本质量,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黄美静;杨建坤;冯鑫宝;刘婷;王燕;张艳;吕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前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找到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份来我院就诊的骨折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43例作为本次护理研究分析的对象.护理手段主要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来制定.包括有心理护理、生活护理、血糖监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等.结果 以上患者在手术以后情况都非常好,手术均成功.在术后伤口没有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 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之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病死率可以得到显著的降低.
作者:陈秀华;韩金香;吕建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护理记录是护士对住院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和呼吸效果的真实、客观、实时的记录[1].2010年卫生部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由此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2].我院护理部根据卫生部推行的《表格式护理文书》,结合我院各科特点,具体制定了不同的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有新人院评估单、基础护理落实记录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表、出院指导单、术前患者评估、手术当日患者评估、术后(1,2,3)天患者评估、手术交接单、转科交接单、危重患者评估记录单等,从2010年10月开始,经试用改进,现在已经形成规范的模式.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简便、省时省力,体现专科护理的特点,让临床一线护士从繁琐的护理记录单中解放出来,达到了责任护士每天书写时间不大于30分钟的要求,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基础护理.
作者:隋旭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