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及手术治疗

刘涛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病因,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1例在我科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50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较多,在保守治疗无效及出现手术指征后应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档案建立

    目的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探索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档案建立的方式.方法 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一些调查研究,探讨建立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档案建立具体实施的措施或者实施构想方案.结果 根据乡镇卫生院具体实际情况,设想建立乡村居民、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以及档案电子化管理措施.结论 通过构建实施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档案的建立,必将为乡村居民生活,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将会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变,为公众就医看病提供很大的帮助,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作者:韩晓丽;高洪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人性肺炎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并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采取护理干预之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本院于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5例患有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按入院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两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吞咽康复以及并发吸入性肺炎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且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也较低(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水平和能力,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的应用

    目的 研究妇产科术后出现腹胀的主要因素,以及分析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68例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34例对比组给予一般护理,而34例研究组于对比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中医干预护理后,研究组全部健康出院且无不良反应,而对比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的患者,以及1例精神萎靡的患者.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腹胀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爱菊;刘海连;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舒适护理在治疗创伤性骨折病患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5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观察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具体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好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不舒适程度,有效的提升满意程度,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和促进患者的康复程度,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效果.

    作者:夏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度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护理干预

    长期以来,窒息一直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缺氧常引起神经、心血管、泌尿及消化等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各器官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其中以胃肠道先受累且程度重,其发生率为33.69%;窒息程度越重,受损程度越重,出现腹胀、呕吐、奶量减少、胃肠道出血,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避免或减少重度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必须强化护理干预.

    作者:贾丽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门诊诊治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85例,对患儿家庭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喂养方式、断乳时间、辅食情况,以及母孕期贫血情况、育儿健康教育状况、贫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推测其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系.结果 发现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与母孕期缺铁、早产、多胎妊娠、不当喂养有关.结论 加强孕妇孕期保健、强化育儿健康教育指导,做到科学合理添加辅食,是防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必要措施.

    作者:林秋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胃肠道良恶性病变28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胃肠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胃肠道良恶性病变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内窥镜下微创手术,而后对病变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120分钟,住院时间为7-10天,术后症状消失且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和内窥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良恶性病变具有肿瘤病灶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琳;王丹;唐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通窍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处理棘手,预后不良.本研究通过回顾我科近年收治的6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可初步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①人院时出现局灶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②在发病后72h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评估,评分下降1分以上.③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④除外TIA和脑栓塞.所有患者均符合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作者:白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普瑞巴林联合黛力新治疗丘脑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黛力新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普瑞巴林联合黛力新治疗(n=30);对照组单独应用黛力新治疗(n=30),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临床治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 普瑞巴林联合黛力新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10+0.31,2.22 +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P<0.05);黛力新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4 +0.21,5.54+ 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19例,总有效率63%;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总有效率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黛力新治疗丘脑痛疗效优于黛力新单药治疗.

    作者:席富强;王颖慧;薛钢;杨志甫;冯慧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该手术对病人的打击较大,且患者往往伴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加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针对82例围手术期胃癌病人不同特点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理想,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3年06月共进行胃癌手术82例,其中男性69例,女13例,大年龄84岁,小年龄33岁,均为进展期胃癌.口头询问病人家属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病人不知道自己已患胃癌,病人家属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保密.全部患者希望得到手术治疗有关知识的指导.

    作者:张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嘱行为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另一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焕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8例患者MRI表现为宫腔增大,肌层不均匀增厚,宫腔和肌层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影和等信号结节影,外肌层和盆腔内可见大量的血管流空信号.5例宫腔和肌层内见斑点状、条片状高信号出血灶.6例双侧附件出现实性或囊性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宫腔、肌层及附件病灶呈环形和结节状强化.结论 侵蚀性葡萄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作者:王宝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5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下给予整体护理,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病情明显改善,其中痊愈19例,显效4例,好转l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救治率,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徐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目的 对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血小板减少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患者在经过治疗八周之后,有49例患者病情好转,其临床治愈率达到81.67%.结论 血小板减少可以看作是慢性乙肝肝硬化病情发展的信号,可以作为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过程提供数据支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洪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对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75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25例,研究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甲氰咪胍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26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治疗显效,9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7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治疗显效,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伍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滑动夹不同夹闭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方法 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在脉冲式正压封管的基础上,封管手的食指、中指分别置于留置针延长管滑动夹的两侧,同时拇指推动滑动夹进行夹闭;观察组在脉冲式正压封管的基础上,封管手的食指、中指同时置于延长管滑动夹的外端,同时拇指推动滑动夹进行夹闭.比较两组封管手法的堵管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明显降低,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观察组封管时的手法优于对照组的封管手法,值得推广.

    作者:吕伟华;陈明雅;张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新生儿内科病房中所见的外科疾病

    通过分析收住的新生儿内科的临床资料,可以发现常见的外科疾病有炎症疾病、消化道疾病、肠道功能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等等.在152个病例中,消化道疾病有63例,肠道疾病有39例,共死亡61例.其中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7例中,死亡32例,占36%.因而对新生儿外科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 探讨在一些企业、报社、杂志社开展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对高血压的预防与宣教的重要性,加强企业、报社、杂志社对其工作人员普及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 以本报社每年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为例,在2013年本报社医务室开展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将2013年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与2012年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作对比分析、观察.结果 2013年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病人明显比2012年少,而且2013年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以及未患高血压病的健康人群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普遍比2012年的要高,此外2013年体检的人群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比2012年也普遍积极.结论 在一些企业、报社、杂志社开展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病的预防与宣教是对医务人员来说很重要.

    作者:程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7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燕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白内障患者,给予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其临床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天、3个月患者视力高于1.0患者分别为12.9%、20.0%,视力0.6-1.0分别为38.6%、57.1%,并发症7例(10.0%)采用对症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水平的恢复.

    作者:毛学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