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

高承香;王婷婷;邱建娟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 终止妊娠, 时机,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 讨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在不同的妊娠时期采用不同方式终止妊娠及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妊娠高血压患者60例,观察在不同妊娠时期终止妊娠或不同分娩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子痫组采用剖宫产的患者比较子痫前期组多.早期终止妊娠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要少于晚期终止妊娠的患者.结论 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首选方法.若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在早期结束妊娠,可以明显的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疗效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手术治疗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8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选择手术治疗,患者治愈率达到98%,所有患者中由于切口引起感染的有1例.结论 运用手术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并发症情况数量也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福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9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探讨从而寻找更加完善的混合痔疗法.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肛肠科混合痔患者98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不同的是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中药汤剂坐浴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恢复时间以及恢复过程中的疼痛评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良好,对促进混合痔患者康复痊愈有着极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隔离措施在气管切开病人防止交叉感染中的应用及作用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隔离措施在气管切开病人防止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实施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护理中的隔离措施及应用效果.结果 50例气管切开病人在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6.00%.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表明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 隔离措施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病人的交叉感染,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芦亚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并分析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肌瘤剥除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82.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对患者的身心创伤,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7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治疗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依从性以及出院6月后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A组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吴秀琼;徐江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给予尿激酶(UK)溶栓治疗,治疗组经外周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和血管再通率等.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9例、32例患者的溶栓值趋向正常标准化,标准率分别为92.86%、76.19%,将两组数值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88.10%、73.8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引发的并发症例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再通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萍;董路兵;苏琴;李娟;段成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20例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转氨酶等指标值均显著下降,提高其存活率.结论 对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有利于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值得在医学界推广使用.

    作者:刘彦森;马桂玲;李丹;崔凯;王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56例先心病术后患儿加强循环系统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疼痛护理、体温监测、病情变化的观察、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发生并发症10例,主要原因肺部感染、肺不张,经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侯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通窍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处理棘手,预后不良.本研究通过回顾我科近年收治的6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可初步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①人院时出现局灶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②在发病后72h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评估,评分下降1分以上.③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④除外TIA和脑栓塞.所有患者均符合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作者:白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7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57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16例行一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d,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冰冻切片均为良性肿瘤.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年,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因其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内科常见病,常因多种因素尤其是感染因素导致病情加重,重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治疗重点是改善气流受限,恢复可逆部分,纠正低氧血症,消除二氧化碳潴留,现将治疗护理简述如下.1 氧 疗严重COPD患者典型表现为低氧血症.长期的低氧血症使患者活动能力受限,体重下降,精神改变.肺泡低氧引起肺血管收缩,虽使V/Q通气提供血流比值大于或接近正常,但引起肺动脉高压,血管通透性增强.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可使肺动脉压及阻力下降,减少渗出,运动耐量增加.

    作者:张桂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镜术后出血再手术治疗16例临床分析

    术后出血是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有别于一般的术后创面渗血,其出血往往很剧烈,一般需再次行鼻内镜手术电凝止血[1].现将本科自2006年6月——2012年5月出现的16例病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万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病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53岁,4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其余患者无明显基础性疾病.术前血小板及出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术前诊断:霉菌性上颌窦炎2例,霉菌性蝶窦炎2例,蝶窦粘液囊肿1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肥大性鼻炎3例,慢性鼻-鼻窦炎7例.所行手术16例25侧,3例为鼻内镜下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1例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加鼻窦开放,其余为鼻内镜下单个或多个鼻窦开放手术.术后均使用纳吸棉填塞止血.16例中,均为单侧出血,手术当天出血8例,术后次日至1周出血5例,术后1周以上出血3例.

    作者:盛国强;张新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院2012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2年全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数(DDDs)、用药合理指数(DUI)作为评价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有6种药品、4种剂型,频次依次为:硫酸吗啡缓释片34.87%,盐酸哌替啶注射液23.34%,磷酸可待因片17.50%,盐酸吗啡片12.21%,盐酸吗啡注射液10.04%,盐酸羟考酮控释片2.04%.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吗啡片、盐酸吗啡注射液以及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DUI值均<1,硫酸吗啡缓释片的DUI值为1.08.结论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吴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肌力增强训练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肌力增强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肌力增强训练治疗65例肩周炎患者.结果 痊愈35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6%.结论 肌力增强训练是无创、疗效可靠、简单易行的肩周炎治疗方法.

    作者:李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探析

    目的 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对患者早期采用甘露醇注射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然后采用手术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结果 经过治疗,52例患者中有49例明显治愈或好转,2例患者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颅内感染死亡,其余的患者全部入院进一步观察治疗.结论 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产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原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营养支持决策的作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医院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临床营养支持这一新兴名词,作为缓解疾病,增强治疗效果的辅助措施,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除了良好的治疗手段外,良好的临床营养支持也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对于疾病的恢复以及健康的维护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临床营养支持决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作者:沈爱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绝径后妇女取宫内IUD336例体会

    目的 研究并分析米索前列醇用于绝径后妇女取宫内IUD的优势.方法 选择我院于2003年1月——2013年1月份收治的放置IUD的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在取器前3小时予米索前列醇放置阴道,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宫颈软化情况与取宫内IUD成功率.结果 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11例出现轻微下腹坠胀、12例有手足发麻感、15例有轻微胃肠道反应,未经特殊于处理均自行缓解,无明显腹泻、腹痛与呕吐病例,336例均取器成功,成功率达到100%.结论 前列醇用于绝经妇女取宫内IUD宫颈软化效果理想,成功率高,简单、有效、安全,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使用.

    作者:孙艳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工作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心和重视疾病预防及保健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健康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使人们在面临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岩;曲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使用异烟肼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应用异烟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同时合并有肺结核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评定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12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未见异烟肼加重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结论 在使用足量维生素B6基础上,雷米封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且治疗相对安全.

    作者:陈青松;门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析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在现阶段,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始走向规范化,保护β细胞功能已经成为了治疗的关键任务.由此可知,要将早期预防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积极控制体重,强化体育锻炼,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腺β细胞功能,大限度地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