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股癣和手足癣242例应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效果评价

刘向梅

关键词:皮肤病, 体癣, 手足癣, 萘替芬, 酮康唑
摘要:目的 应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242例患者中体股癣98例,手足癣144例.治疗组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均匀涂于患处及周围皮肤,每日1-2次.对照组仅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2-4次/日,体股癣和手足癣各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停药4周后取材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85.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x2=2.74,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3,P<0.01).结论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38例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此次收治的38例ASAI-Ⅱ级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9例;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之前,给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给患者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结果 在手术完成后,所有的患者都平稳地将插管拔除.但是,试验组患者拔管需要的时间以及患者苏醒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在对患者拔管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OAAS评分,发现两组都出现增加.在试验组中,患者在拔除管之后的瞬间以及厚10min,其的OASS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对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使得患者的拔管和清醒时间得到提前,同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雅杰;吴显捷;万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28例

    目的 探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四肢不稳定骨折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疗效可靠,复位确切,固定牢固,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锦阳;于建林;于大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LIS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微创内固定术(LISS)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7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40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20人,治疗组采用微创内固定术(LISS),观察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40例病人均经过手术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比对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股骨远端骨折的病人采用微创内固定术(uSS)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书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5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采取各种护理方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58例患者中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5%,经过及时治疗,患者疼痛减轻,下肢肿胀消退,痊愈出院.结论 指导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采取合理可靠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解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芪风颗粒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药对慢性荨麻疹(CU)的作用.方法 将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48例加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2.50%、3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93.34%.组间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4和IgE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00%、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风颗粒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有助于减轻CU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可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4和IgE水平有关.

    作者:任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数量均为50例.仅给对照组提供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重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有较大的改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医疗辅助手段.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有助于减轻心力衰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蔡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护理与预防

    目的 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护理与预防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4月——201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理的抗病毒和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同时给予心理及饮食护理、结膜囊清洗护理、消毒隔离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方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和流行扩散,治愈率为100%.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不仅能缩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治疗时间,还能有效控制该病的交叉感染以及流行扩散,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姜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讨论,此组患者实施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并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经中西医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中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恢复接近正常值,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加快患者治愈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朴香兰;洪姬莲;严顺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8月以来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螺旋16排CT机(产品编号为85866),以OM线为基线,从患者的颅底到颅顶进行逐层扫20层,层厚为4mm,层距为6mm.结果 本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经CT扫描检查发现了腔隙灶为92个,有25例患者为患者为单发病灶,9例患者为患者为2个病灶,3例患者为患者为3个病灶,2例患者为患者为4个病灶.腔隙灶的直径范围为2毫米至20毫米之间,其中以8-12毫米所占比例大,有68个腔隙灶,所占比例谓73.9%.结论 CT检查能够显示脑深部的微小梗塞灶,特别是螺旋CT扫描,为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白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输液门诊护患冲突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儿科输液门诊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科2010年——2012年三年间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护患双方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加强对护理人员学习、培训,提升了服务技能,由护方因素导致的护患冲突逐年减少;由于患儿家属医学知识的缺乏等因素导致的冲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和谐的护患关系,除了护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患儿家属的理解配合、社会的参与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

    作者:杨红梅;王兴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配合中心与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对关系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配合中心之间的相对运作关系及效果.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宣配合中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在手术器械、专科知识、医疗设备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关系;在器械交接、器械清洗、器械运送等方面的相互辅助关系.结果 舰避浪费,促进了卫生资源、卫生设备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使院内感染事件得以消减;使得手术室医务者的工作强度、压力得以减少;使供应室人员业务水平得到了专业化的提升;使器械保养、器械管理得到促进;使手术室得到净化,手术室空间得以充分利用.结论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配合中心的有效合作、协调沟通,使术中物品的使用过程得到了控制,使院内感染事件有效消减,使病人利益拥有根本性的保障.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目的 强化新生儿护理,为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服务细节,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结果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力保障了护理安全,和谐了护患关系.

    作者:温晓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50例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经验

    目的 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探讨此干预对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就本院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取呼吸道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临床综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护理组患者不良情况,如肺部感染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可在相当程度上降低感染率,提升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更快更好恢复,价值显著.

    作者:高丽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4例膀胱检查患者应用异丙酚麻醉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用于膀胱检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膀胱检查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局部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后及手术期间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时间、并发症等综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查过程中对照组心率明显增快,收缩压明显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命体征均变化不大.观察组均麻醉成功,且100%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照组4例麻醉效果差,且无法进行手术,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且检查时间仅为(3.43±0.3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结论 膀胱检查时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结了本院45例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对他们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老年患者的心理表现主要包括焦虑和恐惧、抑郁、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自尊心强、疑病等.认为应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给予理解与体贴,对老人全面照顾,建立信任感,以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并努力满足老年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要.

    作者:李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治疗泌尿系结石158例临床观察及健康指导

    我院中医科在2004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以乌金化瘀硝石汤合扩管冲击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58例,疗程短,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理论基础1.1疾病概述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尿路结石各部位的发生率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2.15:2.35:3.55:1.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临床上可有疼痛、血尿、并可引起尿路梗阻和继发感染,后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因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泌尿系结石很重要.

    作者:李宝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不同复苏方法抢救,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方法(42例,对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输液量为1657±453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开始复苏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24小时内两组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然而15天后观察组死亡率33.3% (14/42)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9/42),P<0.05.结论 早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远期效果理想.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讨论和分析标本溶血在生物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处理措施.方法 收取近三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80例体检者,对这些体检人员使用相关仪器对不溶血和溶血标本当中的7项生物化学指标含量给予检测,其中包括有TBIL(总胆红素),TP(总蛋白),Cr(肌酐),ALB(清蛋白),CK(肌酸激酶),TG(三酰甘油),BUN(尿素氯).结果 正常血清的CK、TP、TBIL、ALB的检测结果低于溶血血清,两种标本对生物化学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对多种生物化学检验有着非常大影响,在临床当中应该采取一些相关的方法来避免出现标本溶血.

    作者:史瑞华;刘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的复温新生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进行分析和评价两种不同新生儿复温方法疗效的不同,从而选择恰当的新生儿复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新生儿低温患者(腋温<35℃)经复温达到正常体温(腋温值达到36℃)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采用远红外辐射台复温法[3]进行复温)54例:二组为对照组(采用温箱复温法…进行复温)31例.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的复温方法对治疗新生儿低温治疗的速度和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1.5h后,54例患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对照组在治疗1.5h后,只有22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占对照组患者总数的71%.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相对临床上多采用的温箱复温法治疗新生儿低温患者,采用远红外辐射台复温法治疗速度相对更快,疗效更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于海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护理与健康指导

    目的 探讨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的作用.方法 选取100名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小夹板回定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名.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对常规组进行传统方法的常规护理.在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的患者身体恢复比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要好,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度、患者身体的功能恢复、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都要高于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结论 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在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的治疗中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