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HCV抗原检测与HCV-RNA和HCV抗体检测在丙肝的检测结果

张理华;张爱学

关键词:HCV抗原, HCV-RNA, HCV抗体, 丙肝筛查,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对HCV抗原检测与HCV-RNA和HCV抗体检测在丙肝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送检HCV-RNA和HCV抗体血标本,包括HCV-RNA阳性标本47份,阴性标本96份,HCV抗体阳性标本78份,阴性标本98份,对各标本展开HC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CV-RNA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者占72.34%,HCV-RNA阴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者占1.04%;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占48.72%,HCV抗体阴性标本中HCV抗原均为阴性.结论 在丙肝筛选工作中,HCV抗原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其能够对HC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鉴别两类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乳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鉴别肺炎和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我院386例特定两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血乳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参考组比较,两种疾病乳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均显著上升,但肺炎组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程度更大;肺炎组乳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的程度具有正相关,COPD组具有负相关.结论 血乳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鉴别肺炎和COPD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田军;宋小海;刘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用CT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效果的比较

    目的 分析并比较用CT检查方法和X线检查方法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这一年内来我院治疗的231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分类记录.这231例患者均接受了CT和X线两种检查方法,将经检查后的初步诊断与医院的终诊断作比较,分别计算经CT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和经X线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和计算数据,我们发现用CT检查血胸和气胸等疾病的准确率较高,诊断胸部骨折的准确率与应用X线检查的准确率基本持平.结论 在临床上应首先应用CT检查血胸和气胸等疾病.此外,X线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检查迅速的优点,用X线较为快速的诊断胸部骨折,可降低医院成本,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夏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放射线技师职能演变的因素与对策

    选择不同年代放射线技师,对其岗位职能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层级医院放射线技师,对其岗位职能分析.选择不同设备,分析由此对放射线技师职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找到对职能演变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效果,促进放射线技师职能全面发展,提高其临床服务能力.

    作者:王亿群;梁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暴力行为的护理干预及防范措施.方法 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掌握精神科患者暴力的发生原因,并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暴力事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及时的护理干预及防范措施,使精神科的患者暴力发生率降低,伤残率降低,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的安全保障.结论 及早对于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加强精神科暴力事件的高发期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是预防暴力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96例术前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分析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采用术前护理干预来预防妇科患者在术后出现腹胀的临床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妇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2010年1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6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腹胀的概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腹胀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对妇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行术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腹胀的几率,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BG(空腹血糖值)、PBG(餐后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析糖尿病足病人的临床特点,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部CT在外伤性腹膜后血肿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腹部CT对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64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其中32例患者使用腹部B超诊断(B超组),另外32例患者使用腹部CT方法诊断(CT组).手术探查后,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腹部CT平扫对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3.8% (30/32),明显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46.9%(15/3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探查23例伴有器官损伤,CT检查诊断21例伴有器官损伤,准确率91.3%,CT平扫不仅能确诊血肿,同时对器官损伤部位的确认准确率较高.结论 腹部CT对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敏感性高,诊断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金雪明;马星星;彭娥英;郭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双胎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双胎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31例和阴道分娩组5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孕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明显大于阴道组,(P<0.05),两组患者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明显小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 选择正确的双胎分娩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禚立梅;韩红艳;于美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朝阳市双塔区3-6岁集体儿童微量元素锌现状调查及干预措施

    目的 通过对朝阳市双塔区3-6岁1631例集体儿童微量元素锌现状调查,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儿童平均锌缺乏患病率为29.2%,药物治疗对纠正儿童锌缺乏效果可靠.结论 儿童锌缺乏与生长发育速度及膳食结构、摄入量、饮食习惯等相关,因此要加强营养,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防治儿童锌缺乏.

    作者:孙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在临床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共有40例,以这40例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而对比对象则是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来我院诊治的中青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共选取4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的疗效.结果 中青年患者在运用手术治疗后在各方面效果均明显好于老年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根据本组的对比分析,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在应用手术治疗后,效果显著,疗效稳定,值得临床中的应用于推广.

    作者:赵德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梅河口市餐饮业卫生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梅河口市餐饮业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影响其卫生状况的有关因素,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梅河口市辖区内的大型、中型和小型餐饮单位,对其卫生状况进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梅河口市的餐饮业普遍重视持有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以及内外环境的卫生,而对餐饮具的消毒、食品原料索证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重视不够.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应严格执行卫生许可证发放制度,加大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餐饮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作者:张茂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学服务临床应用分析及探讨

    通过介绍药学服务的定义、内容及其临床应用,探讨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实践,服务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切实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以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作者:徐英玉;朴桂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输尿管下段结石行盐酸坦洛新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输尿管下段结石行盐酸坦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司帕沙星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盐酸坦洛新治疗,对比两组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镇痛药物平均使用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以及镇痛药人均使用次数等方面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坦洛新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可有助于结石顺利排出,且安全有效,显著提高结石排出率,减少排石时间及镇痛剂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江振世;陈可峰;刘俊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院2013年上半年细菌培养和药敏综合分析

    2013年上半年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共收到临床科室、门诊部及院外细菌培养标本1465份,总阳性率13.72%.我院分离的细菌较多的是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见表1、表2、表3.

    作者:杨明洲;李金奎;彭畅;冯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6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60例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妊娠结局,同时比较不同程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发病率高血清胆汁酸水平组高于低血清胆汁酸水平组.而早产率差异是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妊娠期肝内淤积症使得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且其发生率与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应实时监测血清胆汁酸水平,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邹翠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技巧和优势.方法 对54位恶性肿瘤患者做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94%的患者情绪稳定,顺利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是一种无创性、非射线性治疗的新技术,治疗前、中、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崔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配合中心与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对关系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配合中心之间的相对运作关系及效果.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宣配合中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在手术器械、专科知识、医疗设备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关系;在器械交接、器械清洗、器械运送等方面的相互辅助关系.结果 舰避浪费,促进了卫生资源、卫生设备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使院内感染事件得以消减;使得手术室医务者的工作强度、压力得以减少;使供应室人员业务水平得到了专业化的提升;使器械保养、器械管理得到促进;使手术室得到净化,手术室空间得以充分利用.结论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配合中心的有效合作、协调沟通,使术中物品的使用过程得到了控制,使院内感染事件有效消减,使病人利益拥有根本性的保障.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DCD器官捐献过程中的协调沟通技巧

    通过我院成功实施的32例中国标准三类(MaastrichtⅢ类)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案例,探讨国内器官捐献的劝捐模式.世界范围内的供器官匮乏制约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家卫生部委托红十字总会竭力推行DCD工作,各省试点已经稳步推行器官捐献模式,然而由于我国器官捐献模式刚刚起步,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伦理、法律允许、适合中国国情同时也能获得国际认可的DCD捐献方式是目前较为迫切的问题.本文通过我院在与器官捐献供者家属劝捐过程中的一些策略以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以促进器官捐献,生命永续本着“弘扬人道、彰显博爱、崇尚奉献”的宗旨让新生命在阳光下接力的合理劝捐模式.

    作者:葛亚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目的 对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750例未实施专门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A组,与2011年6月——2012年5月750例实施专业系统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B组,就输液期间安全事故发生率进行对比,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未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过程中实施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的A组在因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配血及配血前后消毒问题导致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事件共210例,远高于实施了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后发生输血安全事故B组的30例(P <0.05或0.01).结论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有别于临床输血检验方法,其检验方式主要有血液采集、鉴定血型以及交叉配血等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方面的输血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的复温新生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进行分析和评价两种不同新生儿复温方法疗效的不同,从而选择恰当的新生儿复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新生儿低温患者(腋温<35℃)经复温达到正常体温(腋温值达到36℃)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采用远红外辐射台复温法[3]进行复温)54例:二组为对照组(采用温箱复温法…进行复温)31例.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的复温方法对治疗新生儿低温治疗的速度和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1.5h后,54例患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对照组在治疗1.5h后,只有22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占对照组患者总数的71%.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相对临床上多采用的温箱复温法治疗新生儿低温患者,采用远红外辐射台复温法治疗速度相对更快,疗效更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于海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